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思考

2021-07-20 08:34雷云飞
教育界·A 2021年6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对策分析新课程改革

雷云飞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耐心指导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并采用鼓励策略,增强高中生进行运动训练的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利实现各项育人计划。文章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运动训练;新课程改革;对策分析

一、引言

体育是高中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康体质,提升高中生身体素质,使他们在运动训练中释放压力,做好身心健康成长及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准备的重要活动。体育教师要尊重高中生的主体意愿,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运动训练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也让更多学生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成长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实践至关重要。

二、高中体育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增加训练强度

目前,高中体育运动训练中出现了一些盲目增加训练强度的现象,部分教师试图通过增加运动训练强度来解决体育运动训练质量偏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1]。笔者认为,盲目地增加运动训练强度,很不利于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偏离了运动训练的核心,使得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

(二)比赛代替运动训练

高中体育教学项目较多,为了提高学生的竞技实力,教师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希望学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实现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的教师用比赛代替运动训练,不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高中体育运动训练走向反面,训练强度过大,训练时间过长,也极易造成高中学生的运动损伤。

(三)教学经费明显不足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体育运动训练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这些学校太过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忽视了体育运动训练对于学生身体的积极影响。运动训练器材较少,高中生参与运动训练活动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家长对此非常不满,体育教育的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存在重重阻力。

(四)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

高中体育课堂的运动训练对学生的体力、耐心等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教学目标一致且任务难度相同,部分学生参与运动训练时显得比较吃力。这样一来,整体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学生衍生出严重的抵触情绪,后续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就变得困难重重,难以取得理想成效。不论是高强度的运动训练还是专业化的课堂教学,对于身体素质差异较大的高中学生而言,都将成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的一种阻力。充分考虑高中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展开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至关重要。

(五)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理论教学,需要学生充分了解理论知识,善于运用相关理论。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才有益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熟练掌握,促进身体素质全面提升[2]。然而,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关注高中学生的身体状况,没有考虑他们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忽视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为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整体的训练环境并不理想。比如,运动场地障碍物较多,活动区域十分有限,以及多个班级同时训练的现象屡见不鲜等,很难激发高中生学以致用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运动训练的积极性。高中体育教学实践毫无特色,无法发挥运动训练的价值。

三、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必要性

运动训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师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完成运动任务,提高身体素质,养成锻炼习惯,有效融合专业化的教学思想,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培育出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高中体育运动训练主要包括身体运动训练、运动技能战术训练等。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健康发展需求,非常必要且关键。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学生的参与兴趣、训练热情等,都关系到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质量[3]。运动训练具有专业化、针对性的特征,能够调动高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大胆地挑战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远比一味地灌输指导好得多。高中体育的教学过程足够精彩,运动训练更受高中生欢迎。教师在授课方法、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上下足功夫,能够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促使高中生朝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学会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养成终身运动训练的习惯。

四、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在高中體育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指导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展有趣的、针对性的运动训练,严格按照新课程要求更好地组织训练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真正意识到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体育教育独具特色,那么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指日可待。在高中体育运动训练中,体育教师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合理过渡原则。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实践,需要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促进高中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他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在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等环节获得不一样的活动体验,发现体育运动训练的魅力所在,从而在接下来的训练活动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4]。高中体育课堂上的运动训练,必须包括基础训练内容和专业化训练内容,在循序渐进中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明确更多的规范动作、运动要点等,提高专业运动水平。从基础训练合理过渡到专业训练,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才有意义,更利于学生突破自我,顺利走上个性化发展之路。

第二,合理对待原则。高中体育教师应合理对待每一名学生,始终坚持合理对待的原则,不断优化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才能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助力。比如,某些学生体质较胖,在奔跑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不均匀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运动训练指导时,可以减少这些学生的运动量,或者缩短这些学生的运动时间,避免引起他们身体上的不适。再如,在常规的运动训练活动中,部分学生没有掌握保护性动作,在摔倒、冲撞时难以保证自身的安全,这时体育教师应该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让他们先在小组练习中学习保护性动作,拉近生生之间的距离,然后安排不同难度的运动训练任务,给予学生一些适应的时间,鼓励他们互相保护,团结互助。教师合理且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感,能够突出体育运动训练的集体性特征。对于高中生而言,这样的课堂活动相当有趣,充满吸引力,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及能力。

五、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训练,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他们获得不一样的活动体验,真正做好个性化、成熟化发展的准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给高中体育运动训练带来了新的启示。体育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使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训练,更好地实现健康发展目标。

(一)以生为本,寓教于乐

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和“寓教于乐”的原则,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高中生参与感兴趣的训练活动,快速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如何实现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实践呢?笔者认为,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基础训练后展开专业化的训练相当关键。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直接引入基础训练要点,运用提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真正学好相关理论,掌握更多的运动知识。接下来,专业化的运动训练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锻炼运动技能的机会,启发学生小组挑战,积极参与游戏化的训练活动后达到共同进步、健康发展的目的。教师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体育运动训练计划,显著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安排,有效控制

体育教师要从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安排训练任务。比如,先将体育运动训练量控制在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然后渐渐地增加运动训练的强度、难度等,引导高中生一边挑战自我,一边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的意愿,避免危险伤害的发生,确保所有学生都爱上运动训练,顺利地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三)提供机会,创新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妨利用运动训练的机会,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的体育知识,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后加入难度较大的训练活动中。还可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不断增强运动训练的趣味性,完美融合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理念,为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也使体育教学特色尽显,同时继续拓宽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及創新教学形式等,帮助高中生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六、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运动训练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意愿,积极引导学生突破自我,健康发展。只有牢牢把握训练原则,不断增强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才有利于发挥高中生主体的优势,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楚玉.高中体育运动训练中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4):111-112.

高天琪.提升高中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0):41-42.

黄渤,庄丽丽.关于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36):30.

万国民,韩磊,徐峥嵘.浅谈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J].学周刊,2020(15):83-84.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对策分析新课程改革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