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仓中学 王秀平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是议题式教学。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的特点,又体现教学重难点。
议题式教学是通过议题引导学生进入开放、活动、辨析式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议题学习中获得必备知识,形成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然而,当前的议题式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议题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为了开展议题教学而设置议题的现象,经常把平时的探究问题作为议题来讨论,既体现不出议题的可议性,又体现不出议题式活动性课程的目的性。甚至还会出现议题缺乏价值性,不能针对学生的真实情境、不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计议题,议题的设计太过随意性,不能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以议题为基础的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分夸大问题,不能盲目设置问题。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设置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于是用一系列的“为什么”来设置问题,使课堂教学处于尴尬局面。这种做法是不适宜的,达不到议题教学的目的,达不到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的目的。设问过多会扰乱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的厌学甚至心理对抗。
在议题式教学中,活动情境的切口太大,经常导致学生无话可说,处于尴尬的局面。活动情境的创设具有非针对性的特点,如果学生不能围绕议题情境合作探究,就会导致交流展示形式化、僵硬化,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1.以议题的真实性提升核心素养。所谓的真实性,即由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从学生身边事出发、从学生感兴趣极其关注的时事出发,而不是教师的虚构事件。当然,这些真实的材料源于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焦点问题。真实性还表现在要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而是社会生活中真正的人,选题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情感、认知、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的选题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雄安新区建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熟悉的事件中选择和处理,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总议题: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为什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如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经济全球化之我见”等子议题的讨论验证,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和科学精神素养。
2.以议题的统领性提升核心素养。所谓统领性,就是议题要与教学难点、教学评价和核心素养目标等要素相关联,从而确保议题的意义所在。议题不是为了讨论,它应该体现教学的重难点,能够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相匹配,能够根据不同的经验和视角表达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方案,这样既能反映基本的学习过程,又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如在培养学生理性精神这一核心素养时,在总议题“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可以设计子议题“经济全球化之我见”。通过该议题,学生可以结合中美贸易战来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举措,表达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思辨的观点;也可以通过比较中美贸易前后的变化,论述学生的责任精神;也可以通过在贸易战中国人的举措,剖析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这样的议题贯穿课堂,能使议题式教学活动既基于基础知识,又高于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最近发展区不断提升,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问题设计的逻辑性。围绕主题设置的相关问题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学科知识逻辑和社会生活逻辑。这里谈的议题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设计,以反映现实生活意识形态冲突的议题目标。为便于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设计中要将中心议题拆解为若干子议题,并使子议题和知识的内容相结合。议题活动的过程要议之有序,表现出完整性、条理性和严密性,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大概念和子议题各自的内部逻辑及中心议题、子议题、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成为一体开发的难点。为了提高梳理多种逻辑关系的能力,笔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议题逻辑架构图:
围绕议题,瞄准教学重难点设计序列化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寻觅新知识,通过探究问题完善知识结构,理解知识背后的思想和方法,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设置三个子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中美关系的分离聚合”“我国为什么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政府应该如何促进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设问明确,寓意深刻,涉及“决定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如何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等知识点,聚焦学生知识盲点,问题设置的逻辑性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2.问题设计的难度性。问题设计要注意恰到好处,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先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内在体验,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去学习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设问要有一定的坡度,注意设计的问题之间不能都停留在一个层次上,要使活动开展和提升能力沿着一定的螺旋逐步上升。一般来说,针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程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等方面,要以“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问题。如在“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议题设置时,针对分议题“经济全球化之我见”,播放了《中美贸易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视频片段。播放完毕,笔者首先设问:“观看视频之后,请说说你的感受?你们的感受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做出的?”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笔者接着问:“刚才的回答,你们坚持了什么样的评价标准?”通过视频引入和有效设问,学生通过辩证思考问题,自觉梳理正确的观点,升华了议题的价值性。
根据《课程标准》建议,结合教材精选议题,构建一定的活动情境,把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融入活动情境中,引导学生“议中学”,从而实现议题式情境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课前预设情境化。通过课前预设情境化使教学任务前移,提前创设教学情境,在合作探究中提升了学生课内知识联系时政热点的学科能力,有利于学生积累政治学科能力,进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如以总议题“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子议题“经济全球化之我见”为例,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中美贸易战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2.教学情境问题化。教学情境推动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教学情境要以设置有效问题为导向,因此教学情境问题化在议题开展中尤为重要。以总议题“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子议题“经济全球化之我见”为例,充分创设新情境,以问题驱动引领教学方向,以要素综合推动思维深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讨论交流后形成小组意见并交流展示。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机遇大于挑战,机遇在哪里”“挑战大于机遇,挑战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当前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因势利导,不断提出新问题,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实现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通过情境教学问题化,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小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