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云
学生是家庭和学校最大的牵挂,高素质的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家校互助互动,合力育人,孩子的教育才能硕果累累。
面对当今社会各种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家长过早地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很多学校也设置了各种名目的“兴趣小组”;节假日,家长出资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这类家校共同施压的做法值得我们反思。
一、选择适合孩子学习感兴趣的教育方法
对于孩子的学习,教师和家长可以说是用尽了心思,操碎了心。学生每一次成绩的高低浮动,都牵动着教师和家长绷紧的神经。可是他们有时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去配合教师和家长的“长远规划”。
读了《又一种教育智慧》后,我如梦初醒。要适应时代要求,选择适合孩子感兴趣的教育方法,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产生质的飞跃。
在教育学生方面,要做到“无为而治”,这就要求学校和家庭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上进的民主氛围。在家里,家长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共同分享进步的喜悦;在学校里,教师要围绕学生如何变苦学为乐学、变勤学为巧学,因材施教,改变教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为家长,首先是要学会和学生沟通交流,要用和蔼可亲的口吻跟学生协商一切可以协商的事情。但这里所说的协商不是溺爱,更不是妥协退让。再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了这两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能节省许多精力,家校双方都能享受无为而治的教育乐趣。
二、挖掘“中间沉默层”和“边缘”学生的潜力
有些在学校中成绩一般的“中间沉默层”或“边缘”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相反,有些当年受教师和家长宠爱、成绩突出的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了优秀的行列。更有甚者,在后来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遭挫败,令人惋惜。
我从“中间沉默层”和“边缘”学生身上得到的启发是:这部分学生引导好了反而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属于自己的支配时间相对较多,他们心理上比较放松,在教师和家长的科学引导下培养出了自己的兴趣与创新能力。
就家长而言,好像只有用各种方式督促孩子勤奮上进,才能争赶优秀。但我认为,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齐心协力,共同探讨一下,学生成绩为什么处在“中间沉默层”或“边缘”位置,到底是教师的施教策略不对路,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实用,还是不够勤奋所致?一系列问题摆出来后再对症下药,方能让家校育人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挖掘孩子潜力。
实践证明,在育人方面,一切照搬他人标准和做法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和家长不能为了揠苗助长而扼杀学生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丰富自己的业务素养,还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交流平台等渠道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学生们兴趣特长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再单纯靠加压,更不能让孩子超负荷学习,否则,只能是得不偿失。总之,只有家校齐心协力,互助共育,方能合作共赢。
(作者单位:沂源县悦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