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型大学荣誉教育研究及启示

2021-07-19 02:37朱莉莉葛欣邹大维崔艳蓉张海燕
高教学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一流大学

朱莉莉 葛欣 邹大维 崔艳蓉 张海燕

摘  要:荣誉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时代培养优秀本科拔尖学生和精英人才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文章通过培养目标、选拔机制、课程体系与修读方案等方面分析,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荣誉项目及中国一流高校荣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比较,提出国内高校荣誉教育在滚动机制、培养模式和建立健全荣誉学位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建设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荣誉教育;拔尖人才;一流大学;荣誉学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7-0019-05

Abstract: Honors education plays as an important personalized education model in enhancing outstand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elite talents in the era of mas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the training target, selection mechanism,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program, we make a comparison of some representative modes of honor education of United States and first-rate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provides enlightenment for standard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rolling mechanism, training mode, and establish honor degree in the model of elite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Keywords: honors education; elite talent; first-rate universities; honor degre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其中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增强学生学习的荣誉感和主动性”。因此,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培养精英人才、优秀本科拔尖人才的荣誉教育模式正是顺应了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迫切需求。

美国高校的荣誉教育历史悠久,发展成熟,普及度高,包括荣誉项目、荣誉学院、荣誉与实验学院、大一新生研讨班项目等多种形式[1]。并且在1966年建立了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National Collegiate Honors Council,简称 NCHC),通过自办刊物、协会调研、年度会议,自筹经费促进荣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的优秀本科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美国荣誉教育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荣誉项目及中国一流高校开展的荣誉教育,并根据国内高校荣誉教育的探索实践,提出关于荣誉教育在滚动机制、培养模式和建立健全荣誉学位等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美国高校的荣誉教育

美国荣誉教育模式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弗兰克·艾德洛在斯万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开设的荣誉项目,选拔大三大四学生区别普通高等教育进行综合课程学习、研讨班、撰写论文并进行独立研究,通过参加笔试、口试的形式获取荣誉学位[2]。以此为发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为了快速培养高水平的优秀精英人才,美国荣誉教育迅速发展,遍布于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社区大学等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此同时,一些荣誉项目开始发展为荣誉学院,逐渐呈现出组织化、系统化的特点。荣誉项目的定位由最初重视精深的学习逐渐发展为深度广度并重,在传统的精深类荣誉项目继续延续的同时,兴起了为低年级的学生开设通识教育类荣誉项目,包括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课程,有些还提供交叉学科的荣誉课程[3]。从表1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乔治·华盛顿大学3所知名公立研究型大学荣誉项目的目标、选拔、课程和要求,可知不同高校的荣誉教育具有很多共性。

(一)相对一致的培养目标和选拔机制

NCHC总结荣誉教育就是“确保让最有学术潜质的学生接受挑战,要他们肩负起学习共同体的责任”[4]。美国各校对学术卓越及个体发展的期待是所有项目一致的追求,仅具体的目标表述上存在细微区别。比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巴雷特荣誉学院的培养目标为,“给予学业优异,求知欲强,全面发展的学生较大自由和条件去探索、创造和追求他们自己独特的教育,帮助其进入最好的研究生院,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https://barretthonors.asu.edu/)。威斯康辛大學麦迪逊分校荣誉教育的目标是“寻求那些有潜力成功地‘追求卓越的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高智商两个特质的学生群体,成为未来某领域高端研究人员”。乔治·华盛顿大学荣誉项目的培养目标为“选拔求知欲和挑战自我的欲望优秀学生通过小班教学和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智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荣誉项目就是要寻求那些有潜力成功地“追求卓越”的学生群体,学界普遍认为这个群体拥有两大特点:强烈的学习动机与高智慧。在荣誉教育选拔机制方面,有即将入学的新生、在校生和转校生等三类人选。新生选拔依据其学分绩点和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排名,巴雷特荣誉学院要求大学秋季入学新生的平均未加权高中GPA为3.82,SAT的平均综合分数为1360,ACT的平均综合分数为29,同时要提交作品及推荐信作为参考。对于在校生和转校生则主要依据进校后成绩排名,经过初审后进入复试,同时各校入学要求考核内容各有偏重,均需要学生提交能证明自己优异的综合性材料。

(二)注重设置多样性、自由度、有梯度的课程体系

荣誉课程是美国荣誉学院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荣誉教育课程以高质量、高水准的课程为依托。荣誉课程通过小班化教学,设计内容深、难度大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设计多层次的课堂互动、提交更具挑战性的课程作业。进入荣誉教育体系的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荣誉课程选读数量和成绩要求,才能获得荣誉学院毕业证书和荣誉学位。美国荣誉教育体系特别强调形式的多样化和课程安排的梯度性;对3所学校荣誉课程类型进行归类,大致有如下几种:1. 通识课程,例如巴雷特荣誉学院开设的有关人类活动、目标和意义课程,有关人文历史等学科领域,同时设置不同的主题和多元文化的渗透,学生可自由选择。2. 核心课程,一种小班课程,满足部分通识教育要求,鼓励学生启发批判性思维,加强师生互动,课程难度较高。3. 荣誉研讨会,在教师的组织下以讨论为主,进一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4. 交叉研究性课程。专门为荣誉学生开设的跨专科课程、研究性课程、实践学习课程等。5. 研究生水平课程。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拓展专业兴趣并加深专业知识。通常选课需证明胜任能力,并要事先征求荣誉学术顾问老师的意见并得到授课老师同意。6. 合同课程。通常是附属在某门主修课程上,师生就超出常规课程任务以外的额外学习任务达成的书面“协议”。综合来看,以上3所学校都依照学科自身办学优势、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制定荣誉教育课程计划,着重于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来选择课程和专业,同时学生也享有一定的选课优先权。

(三)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机制,灵活性的课程修读方案

为了让荣誉学生能够灵活地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重视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上3所大学共同的特点。在NCHC组织总结看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荣誉教育理念重视精英人才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机制,灵活性的课程修读方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空间。例如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为荣誉学生提供通识类、精深类两种类型的荣誉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学力范围自主选择完成课程项目,获取荣誉证书或者“综合荣誉学位”等。通识类的荣誉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学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机会,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学生对外部世界的理解能力。毕业要求要保持总GPA不低于3.3,修满24个荣誉学分,保证有6个荣誉学分均匀地分配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巴雷特荣誉学院要求在校修少于18个学分的时候加入荣誉学院并要完成36个荣誉学分(“H”课程)达到毕业要求。如果是在校修多于54个学分的时候入院,毕业前要修完18个更高层次(upper level)的荣誉学分。

总之,就荣誉教育主要体现在小班化的互动课堂,研讨型的教学模式、卓越广阔的科研平台等这几个方面,同时精品化课程建设、荣誉咨询体系的强有力支持等,共同构建了的荣誉项目建设。

二、中国荣誉教育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中科大设立“少年班”开始,1985年教育部发文《同意北京大学等12所院校举办少年班》,开拓了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现代化建设人才[5]。1993-2009年,分4批建立11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1个“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基础学科领域的人才,与此同时,浙大、南大、中科大和北大等国内重点高校先后成立荣誉学院。2009年“珠峰计划”、2010年“卓越工程师”等计划的启动实施,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荣誉项目和荣誉学院得到迅速发展。从2015年起逐年举办C9/E9荣誉教育峰会,共同探讨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共同解决我们国家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选取6所国内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理工、师范、政法)的荣誉教育进行分析。

(一)兼具各校特色的个性化培养目标

由表2可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参与“拔尖计划”试点高校都力争做到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个性化的拔尖人才或各个领域卓越人才,在未来能够跻身世界一流科学家队伍。现行组织模式有学院制和书院制,但宽厚的学科基础和创新能力是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特点,各校也结合各自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给予学生宽廣平台和配套培养方案。以基础理科学科研究见长的综合性大学中科大、南大 “注重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宽口径培养模式”突出扎实学科基础,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工科优势明显的综合性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注重培养征服世界挑战、引领科技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企业家、工程科学家和领军者。

(二)具有挑战性宽广而深入的培养体系

由表3可见,课程建设是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也是培养内容的重要载体,各高校从拔尖人才的群体性特征、个性化需求出发,重点打造课程体系,针对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需求,探索具有挑战性、创造性、广泛而又深入的特色课程体系。从总体上来看,一贯培养的学院建制的高校荣誉教育设计完整的课程培养计划。部分学院采用专业学习在生源学院、素养提升在荣誉书院的人才共培模式,共同在课程培养方面做大量设计。其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开设大类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与个性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之上。从课程设置的价值上来看,基础课程体系或通识通修课程体系打造学生的宽厚学科基础、培养综合能力,克服由学科界限而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缺点,通过核心课程、个性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注重培养拔尖人才专业性和高水平性,通过自主选择逐步分流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在课程建设方面,荣誉学院实施拔尖计划的课程体系,相较普通班级的课程体系,则有难度更大、层次更高的特点,如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设置通识通修课程、大理科平台课程、学科群模块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从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四个维度全方位育人,设置数学信息类、物理天文类、化学生物类、学科交叉类四个学科大类,拓宽学生知识基础,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为培养跨学科人才提供可能。一方面,各校荣誉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都具有明显的挑战性,针对拔尖学生的高水平、高能力,其课程设置的难度也明显加强,课程学习的时间、课程结业的要求也相应的增加和提高。另一方面,国内荣誉教育的个性化体现在现在学生对学科专业的选择,而对课程的选择上,在一定程度上美国高校荣誉教育课程选择上更自由。

三、结束语

受历史、环境、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中美高等教育有着相对差异性的发展路径,由此在精英教育的实施培养过程中,中美荣誉教育的实施理念也略有不同,中国荣誉教育經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变化,同时也迎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课程有所侧重和区别并且满足拔尖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需求。中国荣誉教育发展注重宽厚的学科基础和创新能力,并且希望拔尖学生为专业领域做出创新成果,成为研究性拔尖创新人才。通过中美多所高校荣誉教育对比进一步对中国荣誉教育探索实践中提出一些思考。

(一)设计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

在我国荣誉教育“拔尖计划”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在科研道路上一直前行。有些学生起初有兴趣,可实际学习后,并没有找到专业方面的乐趣,同时也没有时间发展自己兴趣所在,想要退出却又找不到好的退路。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中拔尖教育体系并没有设计,缺少为这些优秀本科生设计可行的退路,对于一些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没有设计减低难度系数的课程体系。美国的荣誉教育只是学生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全部。学生可以选择加入,也可以选择退出。而对于选择退出的学生,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我国的拔尖人才培养所运行的组织架构大部分是一个大学学院相平行的项目,而美国的荣誉项目学院则是学生正常大学生活之外的一个附加的项目。因此,设计和完善退出机制是我们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二)打磨个性多元的培养方案

通常国内高校的荣誉教育组织方式是单独成班的,独立实施管理,对荣誉学院的学生单独设计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小班化教学。在这样一整套教育课程体系下,必选及核心课程量多且难度大,课后也需花大量时间完成课业要求,同时他们与普通学生接触少,课程体系相对独立。虽然着重打造了学生宽厚学科基础,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缺乏自主性等问题,国内荣誉教育设计的个性化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三大四年级,同时受到学科专业的限制。为促进优秀本科生的发展,做到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权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方面。美国高校的荣誉项目,没有固定的班级和固定的课程体系,荣誉学生在自己的培养方案设计上就拥有自主权。学生只要满足修满相应荣誉学分,学生通过咨询荣誉教育项目配置的咨询顾问,根据相关意见选择适合的课程,自行设计培养方案,根据个人发展选择具体课程,最终选定课程目录,到达一定课程模块学分要求就可以申请专业学位。美国的荣誉教育赋予了荣誉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包括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学科门类、课程难易程度等,这对拥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来说可以规划自我发展路径。我国研究型大学中的荣誉教育的拔尖创新班,在利用优质资源集中培养的同时,再进一步探讨满足本科生优秀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发展的途径,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双一流建设中研究性大学的拔尖人才培养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荣誉学位制度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如何更好地体现我国本科教育水平,使我国本科教育具有广泛显示度、认可度、影响力,很好地衔接国际的研究生教育,是国内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国内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选择到境外高校继续深造,若我国培养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或者兼顾国际评价体系,那么将有利于学生申请国外院校。在美国,高校学生获得荣誉学位证书在社会上会受到很大的肯定,深造机会优势更大。在中国,合理推进荣誉学位制度建设,与国外荣誉学位制度建立一定联系,符合国内高校学生国际化培养的目标。我国的荣誉学位制度还在起步发展阶段,在教育界乃至社会并没有形成广泛认识,建立立足我国研究性大学发展实际和适应我国本科教育发展规律的荣誉学位制度是推动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敏谊,李金阁,虞立红.美国高校荣誉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选拔标准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9(6):94-96.

[2]R.Asbury. Part two: the history of ICSS[J]. The National Honors Report,1994,15(4):7-8.

[3]C. Grey Austin. Orientation to honors education[J].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1986(25):5-16.

[4]姜凤春.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结构的现状、特点与变革趋势[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4):113-116.

[5]吕成祯.我国荣誉教育的缘起、选拔培养机制与现实诉求[J].教育探索,2018(2):66-70.

[6]钱再见.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困境与路径——以荣誉教育为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5-74.

猜你喜欢
一流大学
大学知识功能探析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依法从严治军与军事院校正规化建设研究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国际化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一流大学背景下大气科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研
以自由清新之风 建和平民主校园
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第二课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