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聿东 褚席
摘 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建立数字经济学学科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数字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构建是完善经济学学科体系、培养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数字经济、抢占全球数字经济话语权的需要。基于数字经济学的研究定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构建了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框架,初步描绘了构建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基本思路,进而提出了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路径:实施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开放、包容、共享的数字经济发展理念构建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着重研究技术创新背景下的数字经济学学科发展范式,将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1)02-0041-13
随着以数字化浪潮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开始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在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方面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有着显著的差异,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数字经济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带来了全面深刻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探讨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问题既重要又紧迫。
如果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优化配置的学科,数字经济学则是研究数字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兴学科。相对于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实践,我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数字经济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建立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必要性,探索构建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基本路径。
一、数字经济学学科构建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基础
数字经济历经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应的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建立数字经济学学科,加强数字经济系统研究,分析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明确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可以满足数字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需求。
(一)数字经济学学科创建的实践基础
数字经济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19年)——加速腾飞重塑增长》报告显示,2018年报告测算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30.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40.3%。发展前景广阔的数字经济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和地区组织都已将数字经济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以美国为例,为引导数字经济发展、巩固数字经济领先地位,其先后出台多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早在1993年9月,美国政府就发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支持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互联网普及,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通过维护数字经济贸易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方式,巩固其在数字技术等领域的优势地位。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拓展经济增长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上百个指导意见和专项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数字经济既是创新和变革的主要驱动力,又是生产要素、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数字经济带来的技术变革、产业变革和效率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众多领域和行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创新的“孵化场”和“试验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以外卖配送、网约车、即时递送、住宿共享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对缓解就业压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有效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正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则,主动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数字经济发展方向的支持性政策。202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点提及新业态、新模式,旨在推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二)数字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基础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存在着显著不同。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对于资源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网络化改造,数字经济则强调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对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改造[1]。数字经济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同属于新经济的范畴。从本质上讲,数字经济理论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一脉相承,是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对学科进行的修正与补充。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达,数字经济学这一概念应能概括和集中体现表达对象的本质,具有包容性和抽象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字经济比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更能反映未来经济的实质性特征[2]。
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热门领域之一,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经济作了大量研究,相关文献已逾万篇。准确把握数字经济的定义是研究数字经济学的前提。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由美国IT咨询专家泰普斯科特于1996年在其著作《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提出,1998年其又分别在《数字经济蓝图》和《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中探讨了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3]。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是由于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深度融合,对其界定依然十分困难。一是数字技术融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因特网中的融合,引发了广泛社会变革,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4]。二是数据的融合。数据能够实现对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经济社会的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加速不同要素链条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域快速成链、结盟、组团、入网、解构,数据已成为庞大而精细的社会化生产系统顺利运行的黏合剂[5]。此外,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大批传统产业处于或即将处于数字化改造的进程中,进一步增加了数字经济界定的难度。2016年《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进行了明确界定:“數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同样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理论焦点。从狭义上看,数字经济可分为支撑的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流程和电子商务交易三个部分,甚至有学者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一个经济部门,即信息通信产业[6]。从广义上看,对数字经济的理解突破了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局限性,可以看作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经济活动的加总[7]。从数字经济实践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维度。产业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可视为传统产业存量的提质增效。数字产业化是指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创新与应用的市场化,形成系统、规模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对传统产业形态的丰富,具体包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自动驾驶、5G超高清直播、数字金融、智慧物流、共享经济、数字政务等新型产业形态。
数字技术进步带来的数字革命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成为推动经济理论革新、社会治理模式调整的中坚力量。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全局的系统性创新,数字化转型正对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形成挑战。数字经济带来了“边界革命”和新一轮“边际革命”。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不仅极大地压缩了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极大提升了资源配置的能力,企业的治理边界和经营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8]。数字经济中正反馈机制和网络外部性逐渐起主导作用,带来了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增。数字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遵循边际成本递减和边际收益递增的规律,使得企业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成为可能。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的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数字技术赋能的数字经济理论问题上力不从心。不可否认,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相比,数字经济学相关理论发展明显滞后,传统经济理论与数字经济理论缺乏有效衔接,数字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发展的理论洼地。
数字经济学学科设立是响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若继续沿用现有经济学科理论指导经济社会实践,必将极大削弱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例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零工经济等新商业模式的产生机理、运行逻辑、市场结构、组织形式、规制体系均有别于传统经济,现有经济学科理论对数字经济新现象解释力不强,相对滞后的数字经济学理论正成为限制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
当前,学者们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仍基于其他经济学学科门类,且研究大多是零散化、碎片化的,没有从完整的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的视角来研究数字经济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字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理论体系日益清晰,数字经济学学科从其他经济学科门类中独立出来十分必要。
二、数字经济学学科构建的必要性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基地,其任务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科领域专业人才,实现学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学科建设的重点是集聚学科人才、建立学科基地,教师和科研人员是相关学科建设的关键。没有学科归属的数字经济,既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又缺乏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散兵游勇、单兵作战式的数字经济研究状态游离于数字经济实践,不利于支撑和指导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形成成熟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设立数字经济学学科是完善经济学学科体系的需要
经济学为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而生,经济学的实用性特征要求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经济学应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紧密贴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这就要求经济学学科体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进步进行动态调整。数字经济颠覆了传统的经济学研究范式,深刻改变了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等[9]。现行的经济学学科分类尚未将数字经济学纳入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缺乏数字经济学的学科分类体系已经严重制约数字经济理论体系的完善和经济学科的建设进程。随着数字经济的经济地位由边缘向中心的过渡,数字经济学学科构建对完善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意义越来越大。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新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学理论发展,我国需要尽早设立数字经济学学科,加强数字经济学学科领域研究。依据数字经济实践经验,系统构建数字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研究框架,进而加快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二)设立数字经济学学科是培养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的需要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的“新就业”正成为吸纳就业的市场主力。与旺盛的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相对的是,我国正面临数字经济人才短缺的困境,数字经济人才供给缺口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经济,其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对从业者的知识储备、技术能力、从业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数字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全局思维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尤为稀缺。我国的数字经济人才培育体系主要采用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政府、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这种单一渠道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难以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资源,不能满足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需要[10]。现有学科体系下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很难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学科体系的固化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人才知识结构。基于数字经济人才的供需和培养状况,有必要聚焦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研究适应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的培养体系,增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模式,积累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经验,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进而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学学科的设立,有利于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健全高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比如,设立数字经济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增加与数字经济接触的实践教学机会,有助于提升高校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養供给链与数字产业发展的需求链有效衔接[11]。数字经济学的设立,可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三)设立数字经济学学科是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需要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全新的方向性、全局性经济理论与思维引导。当数字经济发展出现重大现实问题时,数字经济学能准确识别其内部基本矛盾,为解决理论难题提供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数字经济学学科的设立有助于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科学的发展观念和以公众社会福利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数字经济探索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突破发展瓶颈、提高发展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超越了产业革命的范畴,其范围不仅涵盖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等应用经济学的领域,而且涉及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门类。数字经济学的设立能够推进数字经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实现多领域理论研究的协同突破、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跨学科的发展共振。数字经济理论跨学科交叉理论的完善,为解决数字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法,从整体性、全局性、综合性的角度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设立数字经济学是抢占全球数字经济话语权的需要
数字经济的发展,呼唤我们提炼出新的理论术语和话语体系,这是应对全球化和数字化挑战、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12]。全球经济发展正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从经济发展历史进程来看,每次经济形态的调整,都会带来世界经济版图的重构与全球经济理论话语权的变更。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国际竞争体系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完善有助于我国抢占国际贸易、技术创新、数据规制等规则体系的话语权。一方面,数字经济呈现不同于传统经济下的新的国际竞争规律,开辟了全球数字经济理论研究新领域,数字经济中梅特卡夫定律、摩尔定律、交叉网络外部性、生态圈竞争等对市场竞争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给全球竞争体系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如负外部性、数字鸿沟、数字贸易摩擦、数字产业垄断、数字技术风险、数据安全与侵权、隐私保护等。面对数字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新的竞争挑战,数字经济发展亟须新的经济理论与规制体系支撑。唯有针对生机勃勃的数字经济实践,准确把握国际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归纳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理论框架和规则体系,才能确立和强化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话语权”,确立与中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中国经济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字经济学学科构建的基本思路
学科指的是按照相对独立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进行划分的一种单位,学科主要作用是规定探索的范围和领域,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13]。学科体系的构成是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和整合的结果。成熟的学科体系应具有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学科体系[14]。任何一个学科的构建都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构建数字经济学应紧扣学科定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完善数字经济学体系框架,推动数字经济学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完整的数字经济学理论体系。
(一)数字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经济学的学科体系需要对某一经济环境中具体的经济社会现象、发展规律以及经济主体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构建数字经济学学科,首先要解决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定位问题。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刻画:一是数字经济学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二是数字经济学的研究主线。
1.数字经济学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数字经济学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既是经济实践的需要,又是理论范式变革的需要。当前,数字经济学学科尚未建立,不具有完整独立的学科地位。学者们普遍视数字经济为数字技术和数据对传统经济的数字化改造,侧重关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对经济效率和产业结构等层面的影响,而不是将数字经济学当作独立的学科来看待。
从短期来看,考虑到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难度,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性问题,可直接将数字经济学设置为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在现有的10个二级学科的基础上,新增一个二级学科——数字经济学。当务之急是将数字经济学列为本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完善数字经济学课程体系。设置数字经济学原理、电子商务、共享经济、数字金融、跨境电商、商业模式、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原理与应用、区块链原理与应用、机器学习与算法、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核心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数字经济专业知识体系。
从长期来看,教育部博士和硕士授权单位审批和人才培养早已按一级学科进行,鉴于这个背景,数字经济学二级学科仅为过渡性存在,设立数字经济学一级学科势在必行。第一种方法是在经济学学科门类下新增一个一级学科——数字经济学,与传统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并列(见表1)。数字经济学可暂设5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数字产业学、数字企业管理、数字金融学、数字贸易学、数字统计学。第二种方法是将数字经济学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我国将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如何处理数字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数字经济学下二级学科与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等二级学科的关系,是未来需重点探讨的学科建设任务。
2.数字经济学的研究主线
构建数字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分析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数据生产要素的分配及优化配置,分析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数字技术对经济形态的影响。数字经济中数据和数字技术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角度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构建数字经济理论体系。如同世界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与优化配置,数字经济学的研究主线显然是数字经济学的核心要素——数据和数字技术。
具体而言,一要研究数据要素作為基础资源的催化作用。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融为一体,隐藏于物质资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由于数字技术水平限制和相关经济学理论基础欠缺,一直以来,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传统经济学理论以研究物质资料为主,数字化转型下数据成为全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繁荣了要素资源体系,数据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积累的最主要动力。《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一文指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数据将取代石油成为后工业时代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数据要素的相关研究应围绕数据要素的流通、数据要素的估值、数据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数据要素的产权界定、数据要素的治理等问题而展开。具体而言,应包括:分析数据要素的大规模流通对于要素禀赋结构、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潜在影响;既要关注数据要素对个人带来的私人价值,又要关注数据要素外部性带来的社会价值,构建客观公正的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标准,探索数据要素价值的评估体系和市场交易定价规则;坚持数据要素自由流动、开放共享、高效利用的发展理念,研究数字要素优化配置和价值开发的具体路径;明晰数据要素的产权界定方法与依据,研究制定数字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探讨数据要素的治理模式与监管手段,制定数据治理的战略框架与行动方案。
二要研究数字技术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产业化应用步伐的加快,数字技术正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改造,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比如,生产环节的数字化转型使产品和服务获得竞争新优势,销售环节的平台化趋势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营销成本。数字技术开启了公众高品质的数字生活模式,“三网互联”的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公众的个人偏好和消费习惯等生活特征,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为消费者追求的对象,网上购物、共享服务等多元化消费模式成为消费主旋律。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如何把握数字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是数字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人民生活方式、提高幸福感,是数字经济学研究的落脚点。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两个突出现象:一是经济系统中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数据要素通过不断扩大再生产实现规模爆发式增长,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二是数字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数字经济展现出极强的活力和潜力。相较于传统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学系统内部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异质性等特征,从资源的稀缺性和社会福利等视角来研究数字经济不能有效识别其经济特性。相反,将数据和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学的研究主线有以下优势:一方面,数字经济实践中数据和数字技术被大规模应用,将数据和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学研究的主线具有外在合理性;另一方面,数据和数字技术带来的范式变革对传统经济理论形成了挑战,经济理论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为数字经济学发展提供了内在合理性。
(二)数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数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其研究对象、特定问题、任务目标直接关联,是数字经济学学科的重要支撑之一,对数字经济学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数字经济下的经济环境与制度基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不能固守传统经济学科的研究方法,而应及时对研究方法进行更新,对边界进行延伸与拓展。
1.数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
数字经济的共享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征决定了建立在其上的数字经济学学科的交叉性特征,其诞生正是学科体系综合化与融合化的具体表现。数字经济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数据保护、发展规制等已成为数字经济的研究重点,其中所涉及的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博弈论、均衡理论等理论研究涵盖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科和前沿研究领域。这些经济领域的研究已经跨越传统经济学科的界限,决定了数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将涉及多学科领域。因此,数字经济学研究方法同样需要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为指导,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的精华,将多学科融合研究作为数字经济研究方法的重点方向。
2.数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传统经济下定性分析方法运用得较多,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方面,结合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并对经济活动规律和影响机制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演绎出经济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定量分析运用现代化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假设进行验证和解释,降低了主观价值判断中的主观性,使得分析结果具有更高的客观性。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据资源得到极大丰富,为定量分析过程中建模分析、图表、运筹规划、经济计量学、数理统计、经济模拟仿真等研究方法提供了数据支撑。数字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数学与计量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在数字经济学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字经济学中定量分析的加强并不意味着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完全取代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对经济现象本质的价值判断为定量分析提供了认知的基础,定量分析的精确研究深化了定性分析的理论认知,两者是互补的关系。在数字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在注重定量分析方法的同时,还应该推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互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揭示数字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与内在联系。
3.数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加快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新方法的应用
传统经济中个体数据处于离散状态,个体数据与总体数据缺乏有效的联系,总体数据是个体数据的简单加总。数字经济时代,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个体数据与总体数据互联互通、交叉聚合,数据价值呈指数型增长。大数据具有总量巨大、流通灵活、种类丰富、价值巨大、时效性高等五方面的特征[15]。传统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计量分析方法和结构化统计无法适应拥有的样本海量、实时、非结构化等特征的大数据分析要求[16]。此外,研究对象的数据由样本变成了总体,基于假设检验的研究方法是不充分的、不完备的、无法满足需要的[17]。大数据时代完成了数据由量变向质变的轉换,这就要求经济学研究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数字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研究方法的颠覆式创新,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应运而生,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尤其是在应对数字经济中复杂、多变经济环境时,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的研究方法可以深入分析各种主题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内在联系,为经济决策、战略调整提供精准可靠的理论依据。因此,数字经济学研究分析中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新方法不可或缺。
(三)数字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数字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数据、数字技术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称之为研究数据、数字技术与经济矛盾关系的科学。数字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宏观经济问题、中观经济问题、微观经济问题,其中宏观经济问题研究的是数字经济学的运行逻辑和经济本质理论的抽象,中观经济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产业经济、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等领域而展开,微观经济问题主要研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
就宏观层面而言,数字经济学主要研究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与经济作用。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数字经济中数字技术和数据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强化,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数字经济学研究应从概念、历史、性质、方法等基本问题出发,明确数字经济在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完善数字经济统计方式、计算标准、测度指标体系,评估数字经济的规模、结构与特征。重点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的影响。在研究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要研究优化生产方式、完善生产关系的路径。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宏观层面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例如,研究如何为数字经济提供合适的经济政策指引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何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
就中观层面而言,数字经济学主要研究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市场等问题。数字产业化是数据和数字技术产业化的结果,研究内容应包括数字产业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数字产业的规模测量、數字产业的经济影响以及数字产业的结构性特征。既包含数字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收入结构、经济增长等定量实证性研究,又包含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定性判断[18]。产业数字化主要探讨数据和数字技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质量变革的内在机制,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产业的边界、供需、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数字市场是基于数字技术的虚拟市场。虽然数字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日益显现,但是对于数字市场的整体认知和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市场的积极作用,降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将成为数字市场的研究重点。其次,数字市场可能存在信息泄露和监管漏洞,诈骗、侵权、非法集资等网络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市场制度规制明显滞后,如何保证数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数字经济学不容忽视的问题。最后,为适应数字市场的发展,研究与之匹配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数字市场主体权责,也是未来数字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就微观层面而言,数字经济学主要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关于数字经济下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建立在信息非对称这一基本事实和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假设前提之下,核心研究内容是数据和数字技术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信息搜寻成本的下降和信息可得性的提升使个人对产品质量、性能、服务、成本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偏好、预期、支付意愿如何调整,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代理等问题如何演进,都是未来数字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对生产流程、组织架构、商业模式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重塑。这一进程降低了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与企业生产效率,并通过发展路径变革发掘新商机、探索新模式,催生出新产品。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面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数字经济学的微观企业研究应围绕如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展开,并将如何优化政策环境、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转型活力作为数字经济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四)数字经济学学科的体系框架
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依据已有的数字经济发展实践经验,运用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数字经济进行研究,出版了包括《数字经济概论》《网络经济学》《平台经济学》《大数据原理与应用》在内的众多数字经济学相关著作。著作的内容体系仍沿袭了传统经济学的一般范式理论,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数字经济学现象进行解释。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学者明确提出完整的数字经济学的学科框架和理论方法体系。我们在吸收国内外学者对数字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数字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框架(见图1)。
数字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并制定相应政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要在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中完成以上基本任务,不仅要借鉴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要研究数字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框架。按照以上要求,数字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应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阐述数字经济学研究的学科领域。数字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数字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数字经济学应立足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增长,着眼于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着重于研究实现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数字市场供求与价格调节机制,还要分析数字企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由此构筑数字经济学的学科研究领域。
第二层次,阐述数字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数字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数据和数字要素对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问题。数字经济学的研究涵盖各研究领域下的主要内容,如,数字经济发展学科领域下的数字经济测度、数字经济效益、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第三层次,阐述数字经济学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经济学学科,必须及时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运用数字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指导数字经济发展,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有这样,数字经济学学科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四、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路径
数字经济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面对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数字经济学学科如何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此,这里从四个方面提出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路径。
(一)实施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数字经济下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应循序渐进、主动探索数字经济学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期适应数字经济学发展需要。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可以采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在不改变传统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为加深学生对数字经济实践的理解,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可在现有的经济学教学体系中大量融入数字经济案例,在本科和研究生经济学教学中增加数字经济学相关课程模块内容。定期邀请活跃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业界翘楚,包括高科技企业高管和政府部门负责数字经济工作的管理者,给学生开设讲座,帮助学生感受、理解数字经济实践发展的前沿动态。第二步,建立数字经济学二级学科,考虑到数字经济学尚处于萌芽阶段,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学科基地等尚处于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可待二级学科建设相对成熟后,升级为一级学科。第三步,建立数字经济学一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增加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制定数字经济学的培养目标与具体方案,加快数字经济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教师从事数字经济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间融会贯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复合型数字经济创新人才。
(二)以开放、包容、共享的数字经济发展理念构建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
数字经济提升了生产要素的流动速率和流动范围,极大削弱了传统经济形态下信息不对称、文化差异、制度壁垒等问题。各经济主体之间正深化全方位合作,增强互惠互利,以开放、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数字经济命运共同体。为此,新时代的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同样应该注入开放、包容、共享的基因,强调数字经济学发展带来的效用最大化。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开放合作的整体性思维加强高校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协同育人为出发点,从多元融合、优势互补、多边合作、共同发展的角度开展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弥补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短板。二是用包容创新的理念拓展数字经济学学科发展空间。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和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建立数字经济实习基地,共同参与教材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保证学科建设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著重研究技术创新背景下的数字经济学学科发展范式
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对数字经济学的发展范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经济学发展要破除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方法。在此过程中,要转变数字经济学的发展范式,发挥自主创新对数字经济学的推动作用,形成适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原创性新理论、新观点。为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学学科理论,应以数字技术进步为背景,从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的角度,研究数字经济学发展的新范式。具体操作上,首先,数字经济学学科可以将技术创新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等相关内容作为理论依据以完善数字经济学学科内涵。其次,技术创新应成为数字经济学的研究重点,特别是要重点研究数字技术进步的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数字产业的动态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引导,增强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实用性。最后,将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作为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资源,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对接,提升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社会的协同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成果由实践向理论的转变,进而形成数字经济学学科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将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学科体系建设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的,发展数字经济学,相关人才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是决定学科体系建设的关键。与之相对的是,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人才匮乏,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传统学科体系设置老化,社会急需的掌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不能得到教育体系的有效支撑。此外,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加深了供需矛盾。借助数字经济学学科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加大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力度,把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人才作为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将数字经济学列入高校的学科目录,根据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探索跨学科协同培养的教育模式,提高数字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理念,如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产学研协同培养,提高数字人才的国际视野,增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数字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从人才流动、人才培养、人才服务、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优化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加快推进数字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变革,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集聚高地,补齐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中的人才短板。
参考文献
[1]何枭吟.美国数字经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31-36.
[2]韩耀,唐红涛,王亮.网络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9-10.
[3]TAPSCOTT D. 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New York: Mc Graw-Hill, 1996.
[4]NEAL L. Advancing the digital economy into the 21st Century[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1999, 1(3): 317-320.
[5]王建冬,童楠楠.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联动机制研究[J].电子政务,2020(3):22-31.
[6]ROB K, ROBERTA L. I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digital economies[J]. ACM SIGCAS Computers and Society, 1999, 29(3):17-25.
[7]PAUL M, JAMS W. Digital futures: an agenda for a sustainable digital economy[J].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2001, 8(3): 1-280.
[8]李晓华.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J].改革,2019(11):40-51.
[9]汤正仁.以数字经济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J].区域经济评论,2018(4):96-100.
[10]吴画斌,许庆瑞,陈政融.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8):116-121.
[11]毛献峰,范艳芹,董鹏.将数字人才意识融入通信电子类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8(15):158-160.
[12]李仙娥.創新数字经济时代的政治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9-28(004).
[13]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5-50.
[14]潘光辉,罗明忠.新制度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构造及创新——基于国内相关出版物的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07(12):60-64.
[15]BELLO-ORGAZ G, JUNG J J, CANACHO D. Social big data: recent achievements and new challenges[J]. Information Fusion, 2016, 5(28): 45-59.
[16]李华杰,史丹,马丽梅.基于大数据方法的经济研究:前沿进展与研究综述[J].经济学家,2018(6):96-104.
[17]俞立平.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J].中国软科学,2013(7):177-183.
[18]肖旭,戚聿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J].改革,2019(8):61-70.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it has been placed on the agenda to construct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digital economic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digital economics i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economics, cultivate high-level talents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 digital economy and seiz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global digital econom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contents of digital economic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of digital economy discipline system, and initially describes the basic ideas of constructing digital economy discipline.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digital economy discipline: implement the "three-step"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igital econom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onstruct the digital economy discipline system with the concept of open, inclusive and shared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digital economy discipl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conomy talent team as the basic project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economics; disciplinary syste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