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命制的思考与探索
——以新课标Ⅰ卷试题研究为基础

2021-07-18 03:17山东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4期
关键词:命制考试题选择题

山东 赵 良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近几年,笔者有幸多次参加了《教学考试》组织的原创题命制活动,积累了一些关于试题命制方面的经验。下面笔者就2020 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以下简称为“山东卷”)试题的研究及试题的命制等,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研究高考试题,探究高考命题规律

与全国卷相比,山东卷在选择题的命制方面相对比较稳定,继承了全国卷选择题的特点并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从考查载体来看,坚持情境史料的运用

情境是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综合考查的载体,创设情境对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关键的作用。山东卷在这一点上继承了全国卷的优良传统。15 道选择题,每道都体现了情境化,除了基本的文字素材,还有图表类情境素材(共6 道,超过三分之一)。这不仅丰富了试题的呈现方式,而且也提升了试题的思维考查含量。如第9 题对中国近代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的考查,学生如果不能将基本的时空素养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解答此题则将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试题设计也大胆运用了各类学习情境、社会情境与学术情境等,如第7 题对近代“平民教育运动”的考查,需要学生对“五四时期”这一概念有深刻的认识;第14 题对二战相关知识的考查,则需要学生对“苏台德”问题有全面的理解。

(二)从考查角度来看,坚持解读能力的考查

通过对15 道选择题题干和设问的分析,笔者发现,主要的考查方式有两类:一是对解读材料主旨的考查,其设问一般包括反映、说明、表明、体现、据此可知等关键词,这类试题共5 道,具体为第1、3、7、11、13 题。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从整体上去把握材料,而错误选项的设计往往利用了学生对材料片面的理解,这一点对教师的命题有重要的启示。二是对解读原因和目的的考查,其设问一般包括由于、力图、旨在、因为、原因、得益于、起因等关键词,这类试题共9 道,除上述5 道试题及第8 题外,剩余试题皆为此类。这种试题需要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试题所提供的历史现象等作出合理的解读。由此可知,山东卷注重对解读能力的考查,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

(三)从考查知识来看,坚持主干知识的考查

就必备知识而言,山东卷与全国卷一样,都是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经济与政治发展、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西方思想解放、一战与二战等学科主干知识进行试题命制。试题不倾向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而是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如第4 题考查了王安石变法中“以工代赈”的举措,第9 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及解放战争。这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方式启示命题教师在进行试题命制时,要具备一定的宏观意识,从时代发展脉络的角度进行试题命制,不要纠结于历史知识的细枝末节。

山东卷选择题第8 题以图表形式呈现,其设问方式为“其中①是”,这种“直白”的方式与全国卷明显不同,它继承了2015 年以前山东自主命题的特点。这类试题设问简单,但思维考查系数明显提升,属于山东卷选择题命制的一大特色。

与全国卷相比,山东卷试题在非选择题的命制方面凸显了自己的特色,创新十足。以第18 题“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为例,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史料的选择途径更加丰富

从试题立意来说,本题继承了以往高考试题以小见大、切入自然的优良传统,这一点与2010 年北京卷、2012 年四川卷以及2017 年全国卷Ⅱ分别通过百年茶庄“张一元”的发展历史、轮船招商局的演变、中国矿业政策的变化来考查近现代民族工业的相关问题的形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以往此类试题的绝大多数素材都源于《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简明清史》之类的间接史料,它们对历史人物活动的描述、经济政策的评价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出题者为了试题需要,材料表述也难免留下“加工改造”的痕迹。而本题材料出自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的史料整理成果,其内容严谨可靠。从来源看,材料选自河南省赤城县茨营子乡苏寺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德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他的工作笔记是对改革开放初期的苏寺村历史的全景式记述,是弥足珍贵的一手史料。本题对一手史料价值的判断,则完美地考查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从内容看,材料按时间顺序,节选了1981—1984 年张明德参加的四次会议的部分记录,包括“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村民委员会”等重要历史信息,且这些内容完全源于张明德的私人记录,在内容上更加饱满和真实。他的记录缺少正式的、理论化的解释,所以需要学生运用具体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去解读当时农村“政治层面的运作轨迹、经济层面的生产与管理状况以及生活层面的规约治理”等。每个人都是特定时代生产生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张明德23 年50 万字的会议记录对我们探寻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参照意义。

2.问题的思维含量日益提升

以往高考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式往往是有迹可循的。例如,全国卷必修和选修非选择题中,在设问个数方面,除论述题为一问,其他两题一般为两问,且每一问主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并且三道试题的总分数也是固定的,分别为25 分、12 分、15 分。同时在这些设问中,其答案来源的提示清晰明了,一般通过“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方式呈现;其求答内容也很具体,以“背景”“原因”“特点”“影响”“异同”为主;其作答方式也集中在“概括”“比较”“指出”“论述”等基本方式。

针对以上这些设问规律,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总结出一定的答题模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2020 年山东卷试题的设问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它打破了传统的设问方式,思维含量更高,探究性更强。以第18 题的设问“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 分)”为例,其特点主要是“新”和“深”。

“新”主要表现在设问方式非常新颖:一是14 分的试题主要集中在一问上,且设问方式与传统的论述题也明显不同;二是设问中没有明显的答案来源提示及常见的求答项。

“深”主要表现在设问的综合性更强:一是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主干知识外,还需要对史学理论中史料的概念、分类及各自价值有着清晰的认识,而这一知识恰恰是教材所没有的,因此其难度明显上升;二是对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意图更加明显,设问解答需要学生熟练掌握20 世纪80 年代的时代特征,且能利用这些知识对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进行准确解读。同时,设问中分数的具体分配、答案要点的层次安排、逻辑表达的能力要求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二、改编高考试题,提升试题改编能力

分析完高考试题后,教师可以在一轮复习过程中,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对高考试题进行大胆改编,改变传统机械式的复习模式,提升复习过程中的情境应用力度和问题设计的思维含量。在改编高考试题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维训练,又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试题质量判断与试题打磨能力。在改编过程中,笔者主要关注以下三点。

(一)试题选材方面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

在试题立意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情境素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试题创设,也可以根据高频考点去选择相应的情境素材。这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教师应立足学情、教情灵活选择。素材选择的前提是一定不能偏离高考的考查要求,符合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例如“辛亥革命的影响”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此点搜集相关试题,并选择新颖的素材进行重新设计,如教师可以对2020 年山东第二次模拟试题第8 题进行如下改编:

例1.(原题)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913 年3 月27 日)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材料反映出当时 ( C )

A.课程设置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B.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

D.共和政体备受大众质疑

(改编)近代,山西举人刘大鹏曾在日记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据此判断,他的日记针对的是 ( C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新文化运动

原题围绕辛亥革命的影响设置选项,教师可以对题干材料进行重新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更换选项,从而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此题模仿山东卷试题特点进行改编,难度符合一轮复习特点,且注重对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以后,旧社会的举人认为学校禁读儒家经典,只读科学籍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正确选项为C。

(二)问题设计方面坚持创新性与严谨性的统一

创新性是山东卷新高考试题的鲜明特点,因此教师在改编高考试题的过程中,也要体现一定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除了对原有选择题的选项进行重新设计外,还可以根据原有选择题的材料进行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也可以对原有材料题进行改造,设计新的选择题。笔者对2018 年全国卷Ⅰ第41 题第二问进行如下改编:

例2.(2018·全国卷Ⅰ·41)(节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 分)

参考答案:内忧外患;(3 分)西方民主思想传播;(3 分)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 分)

(改编)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清政府此举 ( B )

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B.受到了西方宪政影响

C.带有政治欺骗色彩

D.激发了农民参政热情

说明:此题以晚清时期的地方自治改革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中国近代中央集权、西学东渐、清末新政及近代农民对民主政治与民主革命的态度等问题。通过此题的设计,教师可以在一轮复习中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历史概念的解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根据材料中《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的内容可知,清政府的设想受到了西方宪政的影响,故选B 选项。A、C 选项材料未体现;D 选项与史实不符。

鉴于能力所限,教师的创新可能暂时只停留在材料利用和问题设计的形式上,但随着命题经验的积累和复习深度的加深,教师在问题设计的创新力度上一定会有所加强。当然,教师的创新也不是毫无规则可言,创新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试题的严谨性,试题中不能出现知识性和思想性的错误。

(三)答案打磨方面,坚持指导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对历史试题命制者而言,答案创设始终是个难题。以开放性材料题为例,教师要根据所创设的问题精心打磨答案,语言逻辑要清晰,主干知识考查要合理。但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提供的答案未必就是最佳答案,有时学生提供的答案也可能令人眼前一亮。笔者对2020 年山东第一次模拟试题第8 题进行如下改编:

例3.(原题)影响表1 中1927 年至1928 年、1949 年至1956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C )

表1

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

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改编)表2为1927年至1928年、1949 年至1956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统计表。

表2

对表2 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作出合理解释。(要求:观点正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 分)

说明:此题参考山东卷历史解释类材料题进行改编,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学生需要结合党员构成比例的变化,调动土地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等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的变化受到了党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影响。(2 分)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农村,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逐渐形成,农民党员数量激增,故与1927 年相比,1928 年6 月中国共产党农民党员比例骤增。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开展,城市党员数量不断增加,故与1949 年底相比,1956 年工人党员比例有所增加。(8分)近现代工人农民党员比例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变化,而且也见证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历程。(2 分)

通过笔者提供的答案,学生了解了这种开放性试题的基本答题思路:首先是提出观点、论题、启示等,接着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论证、评析等,最后对观点进行概括升华。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明确答题方向、把握材料主旨、知识有效运用及答案组织有序等答题能力的认识与提高。

三、模仿高考试题,进行自主命题尝试

在对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和改编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模仿高考试题,尝试进行自主命题。在自主命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打磨。

(一)史料选择要严谨丰富

在试题命制过程中,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试题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挑史料。一方面,教师要保证所选史料的严谨,除了高考试题中的史料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获取史料:一是教材上的史料。教材上的史料可信度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选择使用。例如部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史料阅读”“问题探究”等栏目就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二是通过《历史教学》等专业水准较高的期刊杂志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专门网站搜寻相应的期刊论文。三是通过史学著作搜集史料。以中国古代史为例,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许涤新等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史学著作都是教师出题资料库的镇库之宝。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只关注文字史料,也应该注重漫画、宣传画、经济数据等史料素材的搜集。教师还要时刻关注考古最新进程,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总之,手握严谨、丰富的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是教师进行试题命制的基础。

(二)试题设计要规范科学

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要参考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在材料的呈现、问题的设计等方面下功夫。例如选择题方面,题干字数尽量不要超过120字,但应保留必要的时空信息等内容;选项设计应对仗工整,字数尽量遵循一致原则,选项表述一般也以统一结构形式出现,错误选项设置尽量不要出现绝对型词语等。正确选项一定要符合材料主旨或基本史实,错误选项的设置也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设置。教师参考高考试题设计试题,主要是借鉴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及命题精神,绝不是简单地重复高考已考题型,尤其是开放性的非选择题,如果教师所命制的开放题完全模仿2020 年山东卷非选择题,那么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不应过分模仿“日记”类和“咖啡馆”类的试题。

(三)答案设置要准确合理

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如何设置准确合理的答案始终困扰着命题者。以非选择题为例,首先,试题的答案要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教师的答案一定不能在教材中有大段的呈现,它应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概括和升华,因此命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而且也要将知识体系化,能够通过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快速准确地调动出相应知识模块。因此,在试题命制前,命题者要准确定位此题需要学生用到哪些主干知识。其次,答案设置不能忽视材料的作用。材料不仅是问题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答案的依托。材料在答案设置中至少起到两点作用:一是有些答案可以利用材料信息直接概括出来,二是有些答案需要依据材料中的时空等有效信息去调动所学知识来作答。因此,精心设计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适当取舍与改编也是答案准确合理的重要保障。最后,教师要对所设答案进行认真打磨。答案的角度设置、文字叙述都应成为教师注意的地方。

总之,原创试题的命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虽然,教师个人命制的试题质量可能与高考试题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命题质量也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命制考试题选择题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单项选择题狂练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命制趋势探究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