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07-17 19:43李常荣
锦绣·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求同存异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常荣

摘要:文明冲突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并对人类发展的走势造成了重要影响。文明冲突的根源来自于文化。文化差异带来摩擦甚至战争。但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看文明冲突,文明冲突显然不符合人类长期发展的利益。唯有真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共同价值,从而缓解文明冲突。

关键词:文明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求同存异

一、文明冲突下的文化差异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变,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势。历经数十年中央集权的苏联轰然倒下,而美国摇身成为世界霸主,同时以中国、新加坡等国为首的亚洲国家迅速崛起。这些都不难让我想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所质疑到的“为什么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某种别的方式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今天变得显而易见: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是造成此种分配格局的重要原因。并且这种文明的冲突将延续到以后,并对未来世界造成巨大影响。

“文明冲突论”把世界划分为八个文明板块,并将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根源归结为文化,而不是意识形态或者经济的。亨廷顿预测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冲突将在这些文明之间进行,各文明交界的“断层线”地区尤其可能爆发剧烈的冲突,世界将呈现文明间集团对抗的情况。这种推测不无道理。在后冷战时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主要包括1991年和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与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间的战争,2001年起美国及其盟国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之间的战争,以及南斯拉夫联盟解体过程中,1992年到1995年的波黑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等[1]。这些战争是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激烈碰撞的结果。文化间的差异带来国家利益间的对立,而避免剧烈摩擦的方法就是尊重和认可不同文明。

在1955年长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当下多极化世界,平和的文明观至关重要。文化,从社会的维度来讲,是一种由于人类长期活动而形成的社会现象;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是人类社会经过历史长河冲刷却能沉淀下来的积淀物,属于一种历史现象,而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主体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别造成每个主体的语言、传统、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同主体所形成沉积的文化便不尽相同,即文化差异[2]。文化差异虽然使这个世界丰富多彩,但其也是文化冲突的根源。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价值观、利益上的分歧,而对不同文化的不认可则将这种差异具体化,其表现之一就是冲突。但面对多元文化,尊重文化间的差异是最好的办法。

二、多元文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之所以衍生出不同文明,是自然和历史的选择。不论是欧洲人,亚洲人,抑或是印第安人、非洲或澳洲的土著,在智力上并无多大差异。甚至从进化发展的角度来看,非洲是最早原人进化的地方,他们理应在各方面有着更充分的发展。然而,印第安人、非洲或澳洲的土著都未能或者十分缓慢地从原始社会更替到封建社会,其原因都离不开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粮食。从游居走向定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动植物的驯化。作者罗列了我们人类早期最重要的五种大型哺乳动物,全部出现在欧亚大陆,它们是:绵羊,祖先原产西亚与中亚;山羊,祖先在亚洲;牛,祖先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猪,祖先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马,祖先分布于俄罗斯與蒙古。还有9种次要动物,分别是:阿拉伯骆驼、中亚双峰骆驼、美洲羊驼、驴、驯鹿、水牛、牦牛、巴里牛、白肢野牛。南美土著人只有一种动物可以驯化:羊驼。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土著人,一种也没有[3]。因此,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丧失了向畜牧业过渡的机会。这从客观上造成了印第安人、非洲和澳洲的土著落后于其他种族的重要原因,他们在人类发展最开始的阶段就以及逐步落后于欧亚地区的人种了。这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力不及欧亚人,而是因为地理环境造成了他们无法像生活在欧亚大陆的人类那样发展畜牧业。因此,强求一种文明屈服于另一种文明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违背历史和自然的。理查德·施韦德坚持文化多元论,反对第一世界绘制道义地图,在全世界推行其“先进文化”和“新秩序”。罗伯特·埃杰顿认为文化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4]。文明之间的差异已经客观存在,既然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事实,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不同的文化,而不是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去审视其他文明。

如果除去各种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标记而只关注作为个体最本质的身份,那就会发现不论何种文明、何种人种,我们都是地球上的人类。人类是各种文明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尽管各种文明不尽相同,但从本质上说,这个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并无差别,也无冲突,带来冲突的是区分人的文化符号。去掉文化给人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能看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追求利益。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价值安全则是各国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人类共同价值以全人类为价值主体,构建共同价值安全必须以全人类为安全主体,因而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5]。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把人从各种文化中剥离出来,摒弃了文明间的利益关系,从更大的格局来看人类未来发展。而超国家共同体或者是“联合大政府”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其中主观条件就是国际价值共识,也就是基于“文明交流互鉴”而非“文明冲突”的理念形成不同文明中的国家之间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认异。

三、结语

文明冲突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外部矛盾。持有对抗性思维并不利于国际事务和人类长远利益。不同文明间的求同存异、互相尊重才是人类长久发展的根基所在。如果一个文明中的国家和民族能了解和尊重其他文明中的国家和民族创造和实现的价值,在价值观上有所对话,形成价值共识,那么处在不同文明中的国家和民族彼此间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就有可能被消融,“文明的冲突”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降低。如果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文明冲突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缓解、甚至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德文.“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J].人民论坛, 2019, 35(8): 32-34.

[2]魏世娲.文化冲突问题的根源浅析[J].文化学刊,2018,(7):97-98.

[3]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4]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斯.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5]廖小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安全构建[J].求索,2020,(4):29-36.

猜你喜欢
求同存异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职少数民族学生德育问题及其对策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求同存异教学原则的应用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腾讯、阿里系银行“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