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响应国家号召,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促进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思政课程体系。艺术设计數字媒体专业作为高校一门热门专业,涵盖着动画、影视、网页设计、界面设计、数字绘画等艺术设计领域的范围。作为一个以传播和视觉交互为视觉作品展示的专业,他们在学校中和以后工作的视觉作品都将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所以必须要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真善美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期将来在视觉和传媒行业将大有作为。那么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然。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实问题
1、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尚未有效形成,高校思政教育仍存在“孤岛化”困境,在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也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在队伍建设上,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有待提升;在人才培养上,各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管理机制上,多部门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归根到底是“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2、艺术设计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是出生于蜜罐中的00后一代,在心理上的特征为:内心迫切自主独立,但是实际上懒惰的行为又是他们身上尤为明显的个性特征,比较却缺乏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QQ、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工具成了他们的标配,他们容易脱离现实世界,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冷漠。
在学习方面的特征为:由于大学是开放自主的学习状态,在各方面的冲击和诱惑下,他们容易迷失自我,学习目标模糊,对文化课程不感兴趣,更别提思想政治课。在以作品为考核的专业课程中,作业到处抄袭,甚至在网上买作品交作业。有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加没有明确目标,只求毕业,顺利拿文凭。因此,他们没有一个较高的学习目标和充足的学习动力。在这种歪风邪气的影响下,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的氛围,不利于学校优良学风的建设。
3、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设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必然要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目前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重视度不够,或是口头说说,流于形式。大多数教师意识和执行力度不够,没有从国家形式、抓住高校“育人”本质进行。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在教学课程建设中要担负起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抓好专业育人、课堂育人、网络育人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变,每位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育人质量,促进高校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合力。
二、“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改革方法
1、制定课程思政与数字媒体专业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大纲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扎实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其次,加强教材和制度建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育人目标更加清晰、具体。
加强教材编审、规范教材选用、引导教师将教材作为体现国家意志、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尊重学科发展及服从、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两相结合,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提高每一名学生的育人质量,与传统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合力借助学科专业知识对独立思政课程教育形成辅 助与强化。
立足学科优势,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坚挺的科学支撑,深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炼育人价值,借专业知识的客观实用性带动大学生思政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可以于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对其的价值引领。 同时,在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积累的同时,还为其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意识等着色。
2、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开展,培养一批专业水平和思想觉悟高的师资队伍;大学集中了众多的专家学者,作为教师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科学理论知识与技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因此,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精湛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更容易利用自身优势,隐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领航作用,渗透性地 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追求。只有将两者有机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以合力育人,切实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目前教师的专业思政意识还不够强,执行力度不够。要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师担当这最重要的角色。
一名合格的数字媒体课程专业授课教师,应具备强烈的德育意识和卓越的价值教育能力,身先垂范,自觉担起“课 程思政”的主体职责。一方面,秉持适度性原则,积极提 炼公益广告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的同时,避免因过多的思政要点融入而矮化主体专业教学地位,使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自觉响应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提高意识,主动承担育人的职责,只要把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了,专业课的学习也会更加顺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培养强大的优质师资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3、开创“课程思政”在数字媒体专业中的教学思维
在数字媒体课程中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其接受情况,精心组织、设计数字媒体专业的课堂教学,实时调整课堂节奏,在引人入胜与收放自如中激发学生的公益情怀及对数字媒体专业学习的热爱之情。
如在影视后期课程学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就以项目化训练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如我校和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制作的电影《向死而生》,是一部反映湘江战役的红色题材动画电影,影片以两条故事主线呈现,既反映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数以万计的红军将士在阻击战中不怕牺牲、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伟大壮举,又生动刻画了红军小战士黄玉长生和壮族放牛娃韦二牛两个少年在战火硝烟中成长、革命薪火传递的感人故事。
在该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主动从校企合作中挖掘项目教学法中引进思政教育,利用我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让同学们亲自参与影片的制作,亲身感受红军烈士英勇的壮举;在电影开幕式的时候组织他们前往观看影片,感受历史事件的重现,既借影片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思想性与人文性,深化教学内涵,切实带动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实践教学中碰撞价值共鸣的火花,升华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育人质量。
4、推动课程思政全方位、全课程的发展
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不是一门课程或是一个教师可以实施的,需要本专业课程甚至是全校所有的课程都形成一种学习的风向,才能形成起课程思政气氛。本项目先从具有实施优势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开始进行研究。
首先要优化学习环境。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宽敞明亮的教室,校园的文化走廊等等,是大学生经常驻扎的地方,可以利用雕塑、标语展示,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有特色的地方,如画展的展厅,布置一些课程思政的优秀作品展,激发他们的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
其次,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到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全方面、多角度的研究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教学模式,不至于课程思政的孤岛化、独立化。
5、改进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健全课程管理办法。既要扎實做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也要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其次,加强专业课程以引导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为方向进行实践课教学。
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机制体制
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制定完善课程思政体制。如定期跨专业跨学科开展座谈会、交流会议,促进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为课程思政课的开展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推广的意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强,对于课程思政的融入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在课程中,利用专题教学法、项目法、讨论法,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巧妙的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在厘清“课程思政”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和分析其他高校具体课程教育的案例,结合本专业课程的实践,对我国当前高校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特别是“专业思政”建设,展开深入思考,并针对调查与访谈等实证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数据等,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制定符合艺术设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方案,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育人功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超.《艺术实践类课程线上教学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 2021,(13).
[2]王昣.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包装. 2021,41(04)
[作者简介]李玉铭(1981-),女,广西玉林人,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20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XJY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