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梅 向艳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元问题”,其研究状况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整体发展和未来学术前景。目前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历史学视角、政治学视角、社会学视角、哲学视角、人学视角等角度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推动了理论的深入发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相关概念混淆、研究逻辑起点相对滞后、理论论证不到位、缺乏比较研究视野;其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把握相关的重要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把握其本质、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的逻辑前提和基础,关乎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地位,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諸多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系统梳理这些学术观点,对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研究的学术版图和状况,拓展未来学术研究空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的主要成就和观点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学界就高度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一)历史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历史学视角下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历史本质。金鹏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本质,主要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根据。”这一观点向我们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属于社会经济关系派生出来的思想关系的范畴。同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放松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凌驾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之上。但是,这一观点由于是站在了历史的角度在看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更多的强调了其“变”的方面,而忽视了本质应该更多的关注其“不变”和“恒定”的一面。
(二)政治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政治学视角下的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种政治行为,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在于政治统治。骆郁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掌握群众”。这一观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群众的思想控制,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的主动性,但是弱化了受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李兴建、王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家用理论掌握群众意志”。这一观点是由“思想掌握群众”发展而来的,强调了政治家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决定性地位,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走向政治家作了积极要求,但是这一观点过于理想,现实性不强,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能都能成长为政治家。
(三)社会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社会学视角下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靳玉军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的发展,促进人的思想转化,推动人的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活动。”这一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人的社会化方面进行了前提深思,即人的发展、人的思想转化,因此,看到了人的发展、思想转化、政治社会化这三者的逻辑演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这一界定突出强调了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这一要旨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希求的主题与目标,但是未考虑到伴随时代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日趋丰富的非政治性内容和非政治性教育形式。
(四)人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人学视角下的学者以人为研究对象,将人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予以通观,把人置于主体性地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和为人服务的原则,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对人的某种关照。万舒全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种观点均是遵循了个人价值本位原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对个人的关照。王瑞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观点遵循的是社会价值本位原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对社会集体的关照。李合亮则遵循的是个人价值本位和社会价值本位相结合的原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既是对社会的关照也是对个人的关照。以上观点无论是以何种价值作为本位原则,最后都是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说,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人类的一切教育,都应该强调对人的关照,对人的关照应该是实践要求或者是实践目标,不应该是本质。
(五)文化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文化学视角下的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认为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关于文化的传承、互动、教育和建构的实践活动。王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要让自己的政治文化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并付诸于行动中。”这一观点带有政治从属思想,且吸收了心理学接受理论,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一定的现实启示。从文化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研究,实质上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等同于一种独特文化现象,的确,从广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确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特殊性体现在哪儿?恰好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作答。然而,文化学视角下学者更多的是从文化现象角度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特殊性”进行阐释,而没有从本质出发给出明确的答案。
(六)教育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教育学视角下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特定内容的教育实践。侯丹娟、花会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这一结论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缘起是社会与个人的价值观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促使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因此得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价值观教育”,这样的推理逻辑有一定的牵强性。张应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价值观教育”。这一观点继承了“价值观教育”,其进步性正是体现在多出的“社会”二字,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某一个人的价值观,而是整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价值观,但其逻辑合理性仍然有待探讨。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述评
回顾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论述,说明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轨迹。但就具体研究现状来看,尚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概念混淆
纵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论述,不论是从哪一种学科视角,均出现了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取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取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取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用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属性取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取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等现象。由此,造就了层出不穷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也造成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出现各执一词、言之有故、难成共识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等相关概念混淆了。
(二)研究逻辑起点相对滞后
学者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存在研究逻辑起点相对滞后的不足。首先,多数学者都是把研究的逻辑起点放置在了阶级社会中,事实上,一切历史发展阶段,实然都存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不应把自觉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排除在外,也不应把未来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隔离开来,否则会在历时上大大限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涵,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完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并无国界之分,但是学者们在具体阐述观点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本国的范围内探讨,无法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本土与异国的普遍性。总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多数学者缺乏悠久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国际视野,没有做到纵察古今,横通中外,总览现实与虚拟。
(三)理论论证不到位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学者们多是将重点放在了对各自观点内容的具体阐述,而对于观点的理论论证较为忽视,具体而言表现在,要么省略论证,要么论证仅仅是蜻蜓点水,要么论证又显得比较牵强而无法说服众人,总之概括的说来就是理论论证还不到位。正是由于这种重观点阐述轻观点论证的情况,才导致了学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一孔之见多于共识。事实上,理论的论证比理论阐述更为关键,原因是理论的论证是理论阐述的前提,只有进行了理论论证,才能为理论阐述做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准备,否则,不管阐述如何的精炼细致,如何的与观点表达高度的同一,也只是犹如海市蜃楼、空中楼宇一样,咋看魅力四射,实则空无一物。
(四)缺乏比较研究视野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其他学科的本质。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能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源自于比较。但是,纵观学界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多数学者都是站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学科圈子里去谈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缺乏跨学科的对比分析,致使最后得出的结论并不能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这一命题,因此无法做到从根本上站不住脚。譬如历史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教育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均无法完整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根本性及必然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的未来展望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依旧令人备受启示。立足和反思既有的研究成就,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未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一)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
没有脱离事物本身的纯粹的本质存在,本质总是某一事物自身的本质。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 其边界在哪?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时,若对这一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明或划界,则会给人的认识带来捉摸不定的混乱,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陷入混乱的境地。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必须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边界的研究,即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基础研究对象。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并非是希望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出发去推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由概念推演本质的思路是值得商榷和斟酌的。
(二)把握相关的重要概念
如前所述,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存在相关概念混淆的情况,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还要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相关概念研究。除了要找准上文所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功能、目的、原则等相关概念,还要着重把握如下三个相关概念,即规定性、质、本质属性。这三个概念的解释分别是:规定性就是事物的特点,可分为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质哲学上指一事物在性质上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属性是事物诸多属性中起决定作的属性。这三个概念的准确把握不仅有利于避免概念混淆,还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做好认知前提的准备。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把握其本质
本质与现象是对立的,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是局部的、个别的。然而,本质与现象又是统一的,本质和现象互为事物的里表,它们是互相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现象是由本质产生的,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结底是从属于本质的。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现象,任何本质都是现象的本质。世界上既没有离开现象单独存在的本质,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纯粹的现象。认识是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过程。由现象到本质是人类认识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辩证过程。以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启示我们,透过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去認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一条很好的路径抉择。
(四)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科学方法
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研究方法是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科学的研究方法能为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保驾护航。正如黑格尔所言,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规范思想,指导思想去把握实质,并保持于实质中。然而,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更多的偏向于结果性研究,不太注重方法的探索,仅有个别学者进行了论述,如本质特征衡量法、本质要素衡量法,总之,研究成果非常少。事实上,研究方法比研究结果更为重要,这就好比前文所述的理论的论证比理论阐述更为关键是一个道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科学方法应该纳入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范围之中。
参考文献
[1]金鹏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本质[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1999(03).
[2]孙其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2002,9(05).
[3]叶方兴.政治性?抑或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论辨明[J].求实,2010(10).
[4]王翔宇.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J].学理论2013(08).
[5]刘涛.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教育与职业,2005(21).
[6]杨萍.浅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学理论,2011(03).
[7]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01).
[8]孙佩锋,尉天骄.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学术论坛,2011(10).
[9]侯爽.关于灌输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再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10]刘书林.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坚守“灌输论”的缘由[J].理论探讨,2012(10).
[11]赵子林.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2(07).
[12]路来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分析[J].理论研究,2012,7.
[13]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9).
[14]李兴建,王滨.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本质及其具体化[J].求实,2014,3.
[15]赵红全,陈付龙.浅析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契合[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01).
[16]高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J].观察与思考,2010(10).
[17]李连花.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
[18]靳玉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实践把握[J].西南大学学报,2014,11(06).
[19]张艳新,赖雪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新论[J].探索,2005(04).
[20]张艳新,程爱华.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6(02).
[21]万舒全.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02).
[22]王瑞荪.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109—110.
[23]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M].人民出版,2007.
[24]鄭忠梅:《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质》[J],《政工研究动态》2006年第8期.
[25]赵志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质及其实现[J].理论与改革,2015(01).
[26]王琼.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J].青年教育,2016(01).
[27]姚植兴.从功能到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新论[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6.
[28]侯丹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再思考[J].中青年学者论坛,2010(03).
[29]花会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思考[J].学园,2013(20).
[30]张应梅.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再思考——基于一种社会哲学的研究范式[J].中华少年,2016,2(05).
[31]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四川 雅安 625000 2.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