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季愚“预科班”教学模式

2021-07-16 22:45许楠佟玉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预科班皮亚杰

许楠 佟玉英

摘    要:王季愚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卓越的女教育家。在其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预科班”对于早慧学生的培养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在她的先进思想和教育模式引领下,“预科班”造就了一代新人不凡的成就,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启示意义。文章从王季愚校长思想与实践双重角度审视其开办“预科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科班”;王季愚;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6-0055-02

1950年,王季愚校长首次在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开设“预科班”,学制是在预科学习两年,本科学习三年。这种对于早慧学生的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后人借鉴“预科班”的成功经验,经过4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预科班”演变为“少年班”,并从21人的一个班级成长为每届招生300人左右的“少年班学

院”。截至2018年,“少年班学院”共培育了4140名毕业生,其中,“少年班”毕业生1589人。“少年班”结业学生中90%考取硕士、博士学位。其中19%供职于科教界,近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其中2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5人当选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另有72%活跃在企业界、金融界,其中在世界500强公司、企业任职的约占35%[1]。这些惊人的数据背后,引发了人们探究“少年班”的热情,并纷纷效仿“少年班”做法进行早慧学生的开发模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一、獨特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置方式新颖

王季愚校长“预科班”的开办,为后辈诠释了一种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优模式。王季愚校长的做法源于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以其作为支柱和前提。在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的俄语课上的“预科班”学生每天都要进行听写、复述练习,除了这种常规练习外,课堂上还会组织情景对话,学校会开展演讲比赛、俄语会话周等活动。要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利用自我建构知识体系过程,有利于在自我层面上进行有效提升。教师留给学生学习和予以讨论的东西一定要有深度和广度。教师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式并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东西。产生愈学愈会,愈会愈学之良性闭环。学生必须要主动去建构知识,其认知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同化和顺应,完成认知结构的丰盈和发展。皮亚杰理论中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间断创设和改变学生已有知识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的不间断发展。教师的教学,一方面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提供与已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2]。

(二)课程实施针对性强

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班”开设俄语、政治和语文。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俄语课程,每周上课5天,其中有4天均为俄语课,课程全程由俄罗斯教师全俄文授课。学生在自己超强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在教师给予的沉浸式的语言环境中,从原来的什么都听不懂,程度良莠不齐,到一个月后均可以和俄罗斯教师进行简单的俄语交流,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证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人生来就有一种跟环境取得平衡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不断与环境进行同化和顺应以达到平衡,来创设图式,图式是对外界一个认知感受的成果外化。“预科班”的学生,凭借原有的认知内部结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外界环境刺激,产生新的知识经验网络。王季愚校长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能力,创设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课程和授课模式。教育教学不能超越学生认知发展的进度,教学设计也只有在符合思维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加速思维发展,才能做最适合的教育。

二、高效培养方式

(一)分组合作促成长

“预科班”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开展俄语会话周、演讲比赛、小组之间进行情景对话等互动式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思维和同伴的思想上的不同和共鸣,慢慢开始思考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这诠释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此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优化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以概括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动性。此时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做评估和分析。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作用可以有效地对其产生一些认知冲突,使其对自己的思想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认知,与此同时会对同伴的想法进行顺应和平衡,使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主体、客体相互影响

皮亚杰认为,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儿童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建立新的结构,达到知识的丰富和内化。儿童如果不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和合作,就无法把他的运算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将学生之间的合作应用于教学中,对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团队精神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贴合教学要求,利于推动学生综合发展[3]。学生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的意见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交流碰撞,面对相同话题可以有不同观点,面对不同话题可以各抒己见。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期一直是被动接受知识内容的客体,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也就是没有教师的引导时学生要学会学习,有一定的钻研能力,让自主学习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座谈,进行思想碰撞,并随之与外部世界长期相互作用,自我中心观进一步削减,迸发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三、宽口径管理

(一)入学宽口径

1950年4月,王季愚校长在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第一次接收了5名年龄在15岁左右的早慧青少年,这些学生是从长春第四中学经选拔被保送到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班”学习俄语的第一批学生。王季愚校长大胆地走出了早慧学生培养的第一步。所谓“早慧”并非追求招生的低龄,而是强调要重视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保持培养的连贯性和长期性。近年来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个体在逻辑思维、语言、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成长的关键期在12岁以前[4]。人的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联动关系,两者缺一不可。作为教育的授予者,王季愚校长尽心竭力,有效遵循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入学年龄上实行宽口径管理,进入“预科班”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开设相关课程,抓住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营造最佳语言学习氛围,内化学生语言的储备和输出,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知识平衡状态,助力学生建立新的认知,方可达成学生知识建构的持续发展。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及时调整授课的难度和进度,顺应学生认知规律,采取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最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毕业宽口径

1953年6月,李凤林和他的同学们预科结业后,在本科只学习了一年就提前毕业,毕业证上注明“提前四学期毕业”。施教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每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差异化教学和培养,促使每个学生均能发挥专长[5]。针对个体差异,找寻学生兴趣点,进行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调动,使教育效能最大化。这种不拘泥于学制,不被固化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广阔的空间。教师积极采取措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完整,使知识不断内化,达到一定水平,可以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助力学生达到更高的层面,有更深远的发展。

王季愚校长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楷模和先导,她像春蚕吐丝般毫无保留地把一生奉献给了最光辉的教育事业。她培育人才,有教无类;重视人才,因材施教。她的思想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是富有前瞻性的,是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教育是一门学问,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对于教育的普及和需要显得尤为重要。王季愚校长充分发挥宽口径、定位精、培养早的教育理念,为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最具代表性的蓝本,为后辈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王季愚校长合理地运用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大方向正确把控,造就了大批专业型人才,对于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參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少年班全球教授调查:最爱国的学术黄埔军校[EB/OL].(2014-08-13)

[2020-11-05].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2092/.

[2]王海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1):24-25.

[3]祁文武.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68):45-46.

[4]刘彭芝.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EB/OL].(2011-12-09)[2020-11-05].http://www.jyb.cn/China/gnxw/201112/t20111209-468619.html.

[5]别墩荣,宋文红.美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经典译丛[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2.

编辑∕陈晶

作者简介:许楠(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王季愚教育思想研究专项项目“王季愚德育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及当代价值”(HDWJY2003)

猜你喜欢
预科班皮亚杰
基于皮亚杰理论的莫高窟文创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传承智慧经典,不是只为纪念
——《皮亚杰文集》不可不读
论如何激发蒙古族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走近皮亚杰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班级管理路径探究
基于高职教育的预科班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浅谈游戏在皮亚杰游戏课程中的运用
从“社会言语”到“内部言语”*——维果茨基论皮亚杰自我中心言语学说的方法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