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索

2021-07-16 11:04许力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掌握信息速度快,富有激情又难免叛逆,针对这群特殊的教育对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已经难以达到预期成效。面对当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在分析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会带来何种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兼具新时代特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6-0012-03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實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培养出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大学生是所有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陈旧、内容乏味、教师教育思维僵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高校要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场域。“互联网+”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思想政

治教育和互联网的融合,使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再也无法绕开互联网而独自进行。因此高校应分析形势,不断探索,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全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配方”陈旧,内容单一

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大多只重视政治理论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育的内容也往往过于宽泛和宏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没有涉及当下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获取到的信息甚至超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乏味和滞后,在面对沉浸在网络知识海洋里的学生时难免被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平等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上话语权的主导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通常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缺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沦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课堂教育停留在语意表层,无法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未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实效性

评价不合理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一般采用大班集中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内容枯燥,最终仅以课程考试成绩作为最后的成绩,而忽视了课堂外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如社会实践等。考核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体系并未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体系有待重建,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适应时代需求开展一系列“互联网+”活动,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让理论和实践同向同行,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互联网+”时代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换了思想政治

教育氛围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由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网络[1]。网络信息量大,声形俱全,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互联网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也可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变了传统单一、单向的教育模式,减轻了学生的抵触情绪。而且网络学习更具影响力,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求学,必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更愿意在网上进行学习、娱乐、人际交往的各项事宜,因为在网络上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也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又可以隐匿身份,这种毫无压力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地进行交流和互动,真实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感,充分发表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看法。此外,网络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开展互动,其角色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充分自由的互动性让师生在网络的世界里进行思想碰撞,进而激发出更大的思想火花。教师也可以在利用网络教学的同时进行分析比较,及时消化吸收学生反映的新事物和新观念,进一步丰富网络教学,保证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需要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深厚广博的知识背景,而互联网帮助我们构建了这样的环境[2]。在互联网时代,创新不仅包括教师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也包含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创新。互联网将丰富的知识集中到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大平台上,大大地降低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成本,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模式,促使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正确搜索、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发展创新思维,并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发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共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摄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的具体路径

新形势下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思维,摆脱原有教育思维的框架,重视互动交流,形成普遍交往并不断激起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盘根错节的信息中筛选,做出自己的判断并最终付诸行动。

(一)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忽视了学生对于平等话语权的渴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树立了明显的等级界限。而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转变这种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需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通过开放的互联网技术,如微信、QQ、弹幕、网络直播等方式在师生中搭建平等的对话机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让他们能自由、独立地与教师开展谈话、讨论学术、交流思想。同时,借用新媒体的学习模式,结合近期社会热点话题,线上采集媒体和网友观点展开热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和理解[3]。

(二)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当前,QQ、微信、微博、弹幕、抖音等新型社交媒介的涌现,给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这些网络冲浪工具以其便捷性、时效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快速占领了大学生群体,许多班级、学生社团都建有自己的QQ群、微信群、微博等互动交流平台。作为传授先进知识的高校也应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接纳和学习先进技术,构建校园网络平台,丰富平台教育内容,优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充分发挥QQ、微信、微博等手机APP的教育功能,以丰富多彩的手段吸引学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三)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育人的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因此,在高校无论是思政教师还是其他专业课教师都肩负有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是,以往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多以教师为主,教育主体单一,成效有限。在现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校外专家、企业、家长吸收进来,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接受多元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增强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这种多元主体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协同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指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切社会条件的总和。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社会环境、中观学校环境和微观班级环境,这些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实性[5]。思想政治教育如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也需要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只有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1.提升“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互联网+”时代,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能够准确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二是要主动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并从学生兴趣点入手,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具有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提取、整合和运用的能力,并以更为新颖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四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社會需求来教育、引导和塑造当代大学生。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敦促学生以此价值理念为基础开展社会活动,真正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注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快捷性以及无约束性使得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网络,而优化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首先离不开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和

法治观念的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石,高校要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敦促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开展学习。同时应定时开展网络清扫工作,及时清除校园网络教育平台上的垃圾信息,加强对大学生日常网络的管理工作,为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

(五)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泛化为政治理论的大宣讲,教学枯燥、乏味,既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忽视了实践教学所带来的实际育人效果。作为培养社会栋梁的高校,在专注于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大力拓展实践育人渠道,创新实践育人方式,加强实践育人力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时代,面对互联网开放、自由、共享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丰富教育实践形式,实现“知”“行”合一。

首先,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小组辩论、情景剧展示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后布置相应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和走访,形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提供多样化的校外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国家目前的发展形势以及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和奉献精神,高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马拉松志愿服务活动、走访优秀校友、帮扶困难同学等,通过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肯定和自我教育,以一种更为乐观、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挫折。

最后,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开展全新的教育实践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实践拓展了空间。高校要抓住网络教育这个关键平台, 开辟主题教育讨论专区、主题成果展示和表彰专区,扩大实践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学生将来创业奠定基础。

“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探索全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不仅顺应时代趋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而且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高校应与时俱进,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镇方松.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45.

[2]马云霞.“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32.

[3]刘慧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42-43.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姜国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84.

编辑∕丁俊玲

作者简介:许力文(1986—),女,江苏苏州人,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