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养成教育的探究

2021-07-16 20:45林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4期
关键词:启蒙模仿养成教育

林莉

【摘要】幼儿处在思维、语言、行为等良好习惯养成的启蒙时期,身体、身心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对新鲜事物能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利用游戏为载体,发挥游戏教育的优势,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合在游戏中,幼儿从中认知、理解、感悟,并模仿游戏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行为习惯,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幼儿教育中借助游戏与养成教育的充分融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养成教育;启蒙;思维;模仿;渗透;实践

幼儿处在思维、语言、行为等良好习惯养成的启蒙时期,身体、身心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对新鲜事物能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幼儿们爱玩爱闹,对游戏却有着浓厚的兴趣。游戏是教师培养幼儿养成教育的很好辅助手段,利用游戏为载体,发挥游戏教育的优势,引入养成教育,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合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能让我们的教育如虎添翼。它在教育中,能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中创设的情景,产生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幼儿从中认知、理解、感悟,并模仿游戏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行为习惯,在简单、灵活的训练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借助游戏与养成教育的充分融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媒体播放游戏活动,模仿表演养成细节

幼儿年龄小,但他们兴趣爱好广泛,容易被感性物质所吸引。特别是通过媒体创设的游戏活动,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信息技术支撑下制作的课件、视频、游戏,融合了声音、图片、动画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元素。美丽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可爱有趣的动漫形象等,能有效地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他们也想“跟着玩”的兴趣和激情,快速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教育情景中,既能满足课堂教育教学的氛围,又能让幼儿在玩耍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养成教育需要从细则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学起。比如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天线宝宝》,创设“宝宝过马路”的游戏,让幼儿们懂得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视频中,宝宝红灯停、绿灯行,左右环顾,确定安全后快速通过等情景。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模仿表演“懂交规的我”,让幼儿们在玩耍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如法炮制,爱护花草树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和有序排队、爱护环境卫生、饭前洗手等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创设幼儿喜欢的动漫或同龄幼儿示范表演的片断,让他们学会良好的习惯。教师把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在日常教育中,通过课堂讲解、游戏示范、课余引导、故事案例提示警醒等,就能让幼儿们在日常生活细则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随机渗透游戏活动,养成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较为薄弱。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他们在出现不良习惯时,如果能及时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在哪方面的行为不妥,在老师的批评指正下,也容易接受并改正。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虽小,但有较强的自尊心,爱面子,只要老师的教育方法得当,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会持续向好。因此,教师结合幼儿出现的问题,把握养成教育的契机,随机、即时渗透游戏式教育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有一次在举行仪容仪表检查活动时,幼儿们一个个劲头十足、昂首挺胸地等待着老师的“检阅”,突然我发现有两个幼儿把擦鼻涕纸巾随手扔在地上,如果当场指出,怕伤了幼儿的自尊心。我灵机一动,临时改变了主意,创设“我是环境小卫士”“我是能干的胖嘟嘟”“我是小小的清扫车”等游戏活动。组织幼儿清扫、拾起地上的垃圾。设计中的司机、环卫工分别有幼儿担任,两人一组。司机主要工作是“开车”,“发现垃圾”后停车,另一幼儿担任环卫工,拾起身边垃圾……教师先示范提醒,“小小清扫车开始工作啦,嘟嘟嘟……吱吱吱……发现垃圾”。幼儿们愉快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再细细地观察一下,发现其中一个幼儿已“偷偷地”拾起了他原来丢下的垃圾……很快,教室门前的空地在“呜呜呜”的工作声中被捡干净了。然后,老师总结:我们穿着要整洁,我们的环境也喜欢整洁,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体验实践游戏活动,感受养成教育过程

幼儿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接受、体验实践的时候会潜而默化养成习惯。体验实践游戏活动,就是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引导幼儿“看、听、说、做”的实践过程中,使幼儿从自己的感观认识中,用行动去体验游戏活动目标,并把游戏中的示范动作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能让幼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又提升实践运用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这是一种能让幼儿“身体力行”的活动,对幼儿形成良好习惯有着亲身经历的体验,必然对养成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如今的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子女也不多,特别是二孩政策开放以来,这些宝宝们大都是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里,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为薄弱。有的甚至到了大班,还不会主动洗脸、刷牙、整理书包等,生活自理能力差。教师可以创设“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个游戏活动。在布置游戏活动时,我先给幼儿们“预热”,提前布置游戏中要表现的技能项目:叠衣服、系鞋带、洗袜子等。根据家长反映,有些不会做的幼儿一改往日撒娇的态度,都主动地向爸爸妈妈请教,一派不甘示弱的样子。在比赛当天,我还组织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评委组、参赛组、观众组、颁奖组,并且采取角色互换,每个组、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实践各个角色。当表现出色的幼儿从老师和“观众组”的掌声中、“评委”颁发的小红花、小笑脸时,一个个乐开了花。这种体验会不断激励他们,从而成为较为稳定的养成习惯。

此外,穿鞋、穿衣服、整理学习用品和玩具等,都可以让幼儿通过“看看他人,比比自己”的游戏活动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幼儿们在游戏活动中有效强化了操作体验,获得了独特感受,逐渐掌握了实践技能。同时,教师在组织游戏式体验活动中,要及时帮助幼儿总结、梳理实践体验和操作经验,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正确的行为标准和优良的心理思维品质,使其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合作创新游戏,巩固强化养成习惯

父母是幼儿相处时间长,也是幼儿第一位启蒙老师。他们在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只在幼儿园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幼儿已认知的习惯,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他们监督、督促、保持已掌握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家园一体化”教育。

例如,培养幼儿“对人有礼貌、懂礼节”的养成教育,可以采取幼儿园开放日形式,邀请家长到园了解活动现场。当家长到园饶有兴趣地看着自己的子女在玩“家有来客”的游戏时,幼儿们分别扮演的爸爸、妈妈、客人的种种表现,家长们都竖起了大母指,纷纷称赞幼儿们的出色表演。可毕竟这是表演,如何强化、巩固他们的习惯呢?我布置了“游戏作业”,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让子女当回导演,由子女安排各种角色,从见面打招呼、禮节问候,再到倒水或拿饮料给客人……比如,幼儿当主人角色,爸爸当客人角色时,“客人”一进门,“主人”的热情招呼“你好,请进!”邀请就座后“倒水”或拿“饮料”请客人喝。幼儿在游戏中一系列的角色表演,其行为习惯意识鲜明,表演情节逼真。幼儿也从爸妈打心眼的高兴中获得了自信,强化了文明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总而言之,养成教育是一辈子的教育,幼儿阶段是养成行为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期,只要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结合幼儿的心理、生理成长的特点,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养成正确学习生活、思想品德等养成教育的游戏,能给他们带来一个可感悟的认知,就能在大脑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形成一个个自觉行为,就能为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娇龄.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的探讨[J].读与写,2018.

[2]龚燕.浅析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3.

猜你喜欢
启蒙模仿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