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敏丽
【摘要】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相互影响,教育者善于调动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掌握情感策略相关技巧,能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增进师生的教学心理距离,感染学生自发地内化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尤为重要。本文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了探析。
【关键词】情感体验;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情感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学习是个人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即使有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通道是来自内部的。通过情感功能的發挥促进学生自发形成对知识的接收、吸取以及内化,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持久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者的情感调动是相互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投入,既受教师的情感投入的重要影响,也反作用于教师的情感。下面就本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有情才有理,情感体验是教学效果的神奇催化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与体验,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能把课堂教学变有意为无意。如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味地想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容易让课堂教学缺乏生气。所以要激活书上知识状态,需要紧密地联系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内在需求和兴趣。而情感体验的注入能很好地使知识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
二、用情真切,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堂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是固定的,但教师上课选用的为知识点作铺垫引导的材料是灵活的。初中思想政治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当然是选择身边的例子材料。要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生活,可以是宿舍里、班里、学校里,就是尽可能地密切,就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从情感上调动学生,因为人们总是容易把兴趣放在与己相关的事情,以及产生伴随该事件的情感、价值判断,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生活的信息。例如,初一思想品德中《认识新伙伴》,可以向班主任了解该班学生中人际交往出现的问题,把其中一个学生问题作适当的修饰后作为案例,供学生课上讨论学习,既能够使学生从案例中找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也因为在实际中曾经经历过或感受过而得到适当关注和自我反省,引起情感的反应。只要老师把握好,恰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更能够在实际生活对知识进行扩展和运用。
三、情知交融,让课堂知识与学生情感交互融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调节的策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情感融合与知识的传授中,使情感信息交流和知识信息交流融为一体。在思品课堂认知过程中,教师应将情感信息交流回路和知识信息交流回路交织在一起,使它们彼此依存,形成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我们在设计《同伴交往》这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人际交往用语中的换位思考能力,特意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小组扮演一个语言攻击情景,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同伴合力中应对语言攻击环境。这个设计能从情感激发学生解困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揣摩角色的心理过程,自觉地抵制这种行为同时掌握相应的应对知识。
四、以情促志,情感体验让知识转化为行动力量
朱小曼在其《情感教育》一书中指出,“人的情感体验以满意和不满意的感受状态把人本身的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携带构成一个主体对自己的活动关系的内部监控系统,并以此来调节外部客观要求与自身原发性需求的关系,理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各种现实的和可能的意义和关系,审度其中利弊从而做出最终的选择”。由此可见,个人情感与人的行为反应有重要的关联。
要引起学生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就需要情感的带动,在各种活动中引发学生真情实感。例如在《我和父母》的教学中,重点是要讲怎样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但是如果只是正面的知识引导,很多学生都觉得很容易,懂得判别做法的正确与否,但是不懂得在实际中践行。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列一张“爱的清单”,列出实际中父母为我们做的事,以及我们曾经为父母做的事,最后清单列完后学生自觉地产生一种愧疚感,因为学生为父母做的比起父母为自己所做的真是微不足道,从而就激发起学生探究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孝敬父母的强烈愿望,这样既使得学生积极性提高,也提升学生对父母爱的情感。
五、师生的情感磁场,贯穿情感教育的课堂始终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能量墙,彼此的情感体验会相互影响,学生在良好的情绪装下更能主动地吸收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通常,在走去课室的路上,我会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充分利用进课堂的几分钟,带着微笑怀着快乐的心情走进教室。偶尔也会对班里学生的状态调侃几句,调动学生的快乐情绪。作为教师可以多熟记运用一些肯定性评价的词汇,适时肯定学生的具体回答或行为表现,让课堂成为一个温暖情感的流动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几分钟,加强与学生沟通,可以是生活上的闲聊也可以是课堂效果小调查,有时会发现课前进行小聊的学生课堂的投入度会更高,更容易与其形成课堂上的情感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精神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是带来疲倦。”在我们探究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时,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地调动学生情感的投入程度,通过情感的投入推动思维、智力等认知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的自动参与性,进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达到持久的教学效果。在高效课堂中,尝试多角度渗透知识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以及师生间的情感,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功能,以生为本,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阮芳.师生情感互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2]张二庆.教师的教学情感及其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5).
[3]杨琳.论教师教学情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董自华.点亮学生心中的价值明灯——例谈初中思品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想[J].新课程,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