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李晓丽 孔 彬 刘 锐 沈晓蓉
1 泰兴市人民医院医务处,225400 江苏 泰兴;2 泰兴市人民医院质控科,225400 江苏 泰兴
床位是为住院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基本设备,是最重要的医疗资源之一。国务院2018年下半年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医疗机构要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能及利用率[1]。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促进床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医疗机构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TOPSIS法及RSR法2种方法综合评价某院病床利用率,以提高管理层对床位利用现状的全面了解和科学把控,为医院的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来源于某医院2019年度统计报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2]和咨询专家,从灵敏度、代表性、可靠性的原则出发,最终确定选取危重病人数(X1) 、病床周转次数(X2)、平均病床工作日(X3)、病床使用率(X4)、平均住院日(X5)5个指标来综合评价病床利用效率。
1.2.1 TOPSIS法
基本原理:通过计算评价对象与最优解、最劣解的距离来进行排序,若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且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优;反之最差。具体步骤:①对数据进行同趋势化转换,本次除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低优指标,其他均为高优指标,对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用倒数法(1/X5×100)进行转换[3],从而使各指标同趋势化;②Z转换,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解决量纲问题;③找出最优和最劣矩阵向量;④根据步骤②和③的结果计算各病区指标值与正负理想解距离;⑤计算C并进行排序。
1.2.2 RSR法
基本原理:利用RSR值进行各项数学计算,RSR值介于0~1之间且连续,通常情况下,该值越大说明评价越优。RSR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价多个指标的综合水平情况。具体步骤:①将原始数据列为m×n矩阵,行表示评价对象,列表示指标;②编秩,对原始数据高优指标从小到大,低优指标从大到小进行编秩,并进行秩值的计算;③利用步骤②的秩值,计算RSR值及基于RSR值的排名;④列出RSR的分布表格并得出Probit值;⑤计算回归方程;⑥进行排序、分档[4]。
采用Excel 2019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采用Stata 15se进行分析,采用SPSS 25.0进行2种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采用Graphpad 8.0绘制散点图。
某三级公立医院2019年度44个临床病区床位使用情况相关指标原始数据见表1。5项指标的最大值max(X1,X2,X3,X4,X5)=(2 496,76.26,604.42,165.59,18.87);最小值min(X1,X2,X3,X4,X5)=(0,0.27,1.20,0.33,4.99)。
表1 某三级公立医院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TOPSIS法排在前5位的是儿科一、儿科二、消化内科、呼吸科、心内科;RSR法排在前5位的是儿科一、消化内科、儿科二、老年医学科、呼吸科。2种方法前5位科室吻合程度达到了80%;排在后6位的科室:ICU、皮肤科、全科医学科、妇科一、疼痛科、脑外科则完全吻合。见表2。
表2 TOPSIS法与RSR法统计量及排序结果
2种方法排序结果完全吻合的病区有7个,差距在5以内的病区有26个,排名靠前及靠后的几个病区2种方法吻合度较高,与雷瑞杰,吴清平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5]。见表3。
表3 TOPSIS法与RSR法排序结果对比
对2种评价方法的统计量及排名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散点图,结果2组数据均为强相关,r分别为0.863,0.923,且P均小于0.05,即2种方法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见图1、图2。
图1 2种评价方法统计量散点图 图2 2种评价方法排名散点图
基于RSR法的分档结果显示,优、差科室两头小,中间科室占比大,呈枣核型趋势,符合社会一般规律。
表4 RSR法分档结果
本次研究,除常用的4个指标外,同时纳入了危重病人数,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不同临床科室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对整体结果可能导致的评价偏倚。
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评价方法众多, TOPSIS法与RSR法是较为经典的2种评价方法。这2种方法对资料均无特殊要求,且计算简便,借助Excel或者Stata等软件均可实现,近年来已在医疗领域广泛使用。TOPSIS法是根据评价对象与理想值的接近程度对各个研究对象进行排序[6],经平方和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能敏感地反映各个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特大值或特小值对结果的影响;缺点是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影响,同时没有办法对评价对象进行优差分档。RSR法则是基于原始数据各个指标的秩次,最终的统计量反应的是综合秩的情况,受原始数据离散或者集中趋势的影响小是该算法的优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TOPSIS法受数据之间差距影响的缺点[2]。比如新生儿科与神经内科一,2种方法排序的差距相差了14,仅因为这2个病区危重患者多,TOPSIS法便很敏感地表现出来。总之,应用2种方法结合来评价,取长补短,使结果更加可靠可信,值得领导层借鉴探讨。
根据江苏省三级医院评审准则的病床使用率标准(93%~97%),该院44个临床病区有42个存在床位使用过度或者使用不足的情况。利用效能较高的科室有7个,较低的科室有6个,剩余都在中等水平。有27个病区平均病床工作日超过了340 d,高效能科室平均病床工作日全部在340 d以上,且床位周转快。过高的病床负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无足够的时间对病床进行消毒、修整,院感风险从而增加;此外,等待时间长,患者易对医疗机构产生不满心理,造成患者满意度下降。因此可根据医疗技术水平、病人流量、医疗设施等适当增加病床,改善医疗环境,与此同时,缩短平均住院日,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也是关键[7]。
2种评价方法均排在前5位的科室为儿科一、儿科二、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这4个病区病床使用率均已超过江苏省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且床位周转次在该院名列前茅,床位处于高压高负荷状态。其中,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即常见病多见、疑难杂症少、治疗项目简单且固定[8],使儿科病区出现住院时间短,病床周转快的现象[3],床位处于高负荷状态,儿童又是易感群体,为降低院感风险、缓解床位压力,建议为这2个病区增加病床。
2种方法均排在后6位的科室为:皮肤科、全科医学科、妇科二、疼痛科、脑外科、ICU,这6个病区病床使用效能较低。其中,ICU、脑外科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平均住院日在44个病区中排序分别为7和1,建议加大新技术、新项目及提升专科技能的学习,在确保治疗的情况下缩短平均住院日;其余4个科室则有部分患者长期占床的现象,导致床位周转慢,平均住院日长。医疗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健康宣教,鼓励做康复治疗、简单对症治疗及需要疗养的患者转移至社区;闲置床位多的科室如皮肤科可相对撤裁床位;妇科二、疼痛科等病区可通过提升新技术、扩大收治病种以提高床位利用率,确保治愈率的同时加速周转,保证医院及社会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