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整合策略

2021-07-16 14:34四川胡思华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4期
关键词:程序性性知识学科知识

四川 胡思华

思想政治学科的复习备考,过好“知识关”是决定整体备考效果好坏的“基础性”工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力的形成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素养的养成也会是水中月镜中花。那么,怎样的知识才是高考考查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又该如何通过复习备考让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作为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实践指南,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高考需要结构化的知识

《评价体系》对知识有这样一段描述:“它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显然从高考评价的角度看,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结构化的知识,是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知识。

从近几年学科素养测评的实践来看,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在对知识的考查上,重点强调对知识总体的把握程度、整合程度和整合能力,这是基于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关系的必然选择。“核心素养并不见之于孤立的、碎片式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见之于能否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由此,学生知识的结构化程度就成为反映其学科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科素养低的学生通常掌握的只是一堆孤立、零散的学科知识点,学科素养高的学生掌握的则是结构化的、被整合的知识。孤立、零散的学科知识缺乏迁移性,容易形成“惰性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得住,不会用”。只有被整合、被结构化的知识,才能被综合运用,应对真实情境的挑战。

二、如何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对知识进行整合。知识的整合是指把零散的学科知识衔接起来,实现不同知识间的协同,使零散的知识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新功能的有机知识整体。具体而言一般包括三个维度:

一是理论内的整合。这种整合的基本思路是以某个知识为“始发点”,不断推演,从而推导出更为庞大的理论体系。这个“始发点”往往是某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基于一定的逻辑将与此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结构化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里,知识点不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的,被赋予独特的意义。这种体系化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例1】(2020·江苏卷·37)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长江曾经是一条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生态河流,中华鲟、白鳍豚、白鲟等都曾在这里畅游。而如今,中华鲟岌岌可危,白鳍豚、白鲟相继灭绝,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也从1954 年的42.7 万吨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 万吨,渔民陷入了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长江禁渔势在必行。2019 年1 月,在“长江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国家决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渔,从2020 年1 月1 日起,为期十年。禁捕范围涉及14 省市,纵贯长江上中下游。11 万条渔船,约30 万渔民,将告别长江。

“长江禁渔十年”政策出台后,解决基层执法中存在的“有案不送”“以罚代刑”问题和合理保障渔民生计、引导渔民退捕转产成为政策落实的当务之急。更需引起重视的是,长江江河岸线长、非法捕捞成本低,渔业资源一旦恢复增长对退捕渔民的利益诱惑更大,管理难度会随之增大。维护长江生态安全,推动长江大保护,任重而道远。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长江禁渔势在必行的原因。

【参考答案】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长江禁渔是解决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客观要求。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长江禁渔是政府要运用多种手段加以调控的必然要求。长江禁渔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

从阅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回答这道题时,第一点失分特别严重,后几点答案失分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对资源配置这一理论进行内部整合。

如果我们在复习“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课时,能够抓住这一课的实质——讲资源配置问题,从而将资源配置作为这一部分知识的“始发点”,就可以形成如下图的理论体系。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这道题:“禁渔”属于政府宏观调控的行为,分析长江禁渔的原因,就是分析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因。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知道,政府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之一,进行宏观调控就是在配置资源。而之所以要进行资源配置,是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但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至此,第一点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整合。《评价体系》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包括整体知识框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即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包括基本技术与方法、语言或符号表达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从学科素养测评的角度来看,学生学科素养的高低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现,也就是要以程序性知识为依归。学生所学的知识最终要回归到能够解决本学科的实际问题,能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概念、原理迁移到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体而言,就是要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知晓程序性知识背后隐藏的陈述性知识。

【例2】(2020·全国Ⅱ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2020 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但3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这表明我国复工复产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但是,随着海外疫情的扩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2020 年4 月17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明确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任务,并把保居民就业置于“六保”任务之首。

当前保居民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这一作用的传导过程。

【参考答案】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居民就业,居民能取得劳动收入;居民有了收入,能增强消费信心、稳定消费支出,推动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复工复产;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复工复产,能促进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生活消费品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能促使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进而稳定和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本题需要说明保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过程。保就业是“做什么”,属于程序性知识。说明保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过程,是回答“为什么”,属于陈述性知识。其实质就是要求学生知晓程序性知识背后隐藏的陈述性知识。这类试题比较经典的还有2014 年全国Ⅰ卷第38 题(2)问: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三是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的整合。理性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如概念、原理。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就是情境性知识。《评价体系》指出,情境是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的载体。高考主要通过学生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即“情境活动”来全面综合展现和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

具体到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主要是情境性试题,是基于复杂真实情境的测试题目。学生要想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解决好实际问题,就必须将一般性理论知识与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境相结合,在学科原理的指导下根据情境给予的约束条件提出合理的解释,构建出合理的问题解决策略。

【例3】(2020·全国Ⅲ卷·39 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

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2020 年3 月26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并发表《携手抗议 共克时艰》讲话,倡议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全球疫情防控,事关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

本题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抗疫举措、成果及对世界抗疫的贡献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必须根据试题的情境,运用时代背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知识,才能作答出适切本题的答案。

三、知识结构化的误区

目前大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整合,尤其是对于试题情景与教材知识的整合,但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认识误区,是认为知识整合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梳理。

比较常见的一种是在复习中按照考点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这种复习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对教材知识的全覆盖,扫除知识盲区。但这种复习往往缺乏一个统领某部分知识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从更高的层面理解这些知识“有什么用”。由于记住的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知识之间容易形成相互干扰,影响解题过程中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速度、准确性和完整性,甚至诱发“记得越好,考得越差”的怪异现象。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如今的高考是学科素养导向下的高考,与传统的学科知识导向下的高考有着根本的区别。后者更关注对孤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纵向延伸”性质,强调的是“知识点”。前者则具有“横向延伸”性质,更强调的是本学科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只有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好学科知识的复习备考工作。

猜你喜欢
程序性性知识学科知识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哄骗孩子形成错误的性知识
中学开展性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关于程序性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