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高效防治药剂筛选

2021-07-16 12:08姜莉莉孙瑞红宫庆涛武海斌武冲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炭疽抑制率炭疽病

姜莉莉,孙瑞红,宫庆涛,武海斌,武冲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 泰安 271000)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esne)属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草本植物[1]。其果实营养丰富、口感上佳,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草莓面积的不断扩大,规模化生产地区草莓轮作、倒茬困难,病害发生日益严重[2]。草莓炭疽病是危害草莓、造成减产的主要病害[3]。炭疽病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在繁苗阶段和定植初期发生最为普遍,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和匍匐茎,造成根部腐烂和整株萎蔫死亡[4]。

目前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措施主要为选育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5]。生物防治主要在研究阶段,尚未获得产品登记[6]。作为鲜食水果,市场对草莓的口感品质要求较高,当前国内主栽草莓品种大都高感炭疽病[7],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炭疽病的有效手段[8]。本研究选取了7种常用杀菌剂,评价其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选取高效药剂进行盆栽防效试验,以期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98%多菌灵原药,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7%吡唑醚菌酯原药,浙江宇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7%苯醚甲环唑原药和98%肟菌酯原药,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98%嘧菌酯原药,山东潍坊双星农药有限公司;98%咯菌腈原药,河北兴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97%咪鲜胺原药,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多菌灵以3%的盐酸溶液溶解,其余供试原药均由丙酮溶解,配置成浓度为1×104mg·L-1的母液,于4℃保存备用。

450 g·L-1咪鲜胺水乳剂,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20%咯菌腈悬浮剂,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250 g·L-1苯醚甲环唑乳油,江苏禾本生化有限公司。

1.2 病原菌分离

草莓炭疽病株采自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金牛山试验基地草莓大棚。采用病组织分离法[9]进行病原菌分离:将病健交界处(图1)组织在75%乙醇溶液中浸泡30 s,以灭菌水冲洗3次;将处理好的病组织置于PDA培养基中央,25℃黑暗培养5 d;待菌落形成后挑取边缘菌丝于新的PDA平板上进一步纯化培养。以PDA斜面培养基4℃保存,备用。

图1 炭疽病病健交界处

根据柯赫氏法则[10],在‘章姬’草莓茎基部以手术刀切数条小口,将培养7 d的炭疽病菌菌落连同培养基回接至切口处,进行常规栽培管理,观察接种植株的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是否一致。

1.3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11]进行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在超净工作台上,以无菌水将7种供试药剂母液进行梯度稀释;取1 mL各浓度药液于49 mL冷却至50~60℃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后倒板,每个浓度3次重复。咪鲜胺和咯菌腈浓度为0.05、0.10、0.20、0.40、1.00 mg·L-1,苯醚甲环唑的浓度为0.1、0.2、0.4、1.0、2.0 mg·L-1,多菌灵浓度为1.0、2.5、5.0、10.0、25.0 mg·L-1,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肟菌酯的浓度为2.5、5.0、10.0、25.0、50.0 mg·L-1。

以直径7 mm的打孔器在活化好的草莓炭疽病菌菌落边缘打取菌饼,接种于上述含药PDA平板上,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25℃黑暗培养,待对照菌落长至培养皿2/3处时,采用十字交叉法[12]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对草莓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采用SPSS 18.0软件计算各药剂的EC50值,并以毒力最低药剂的EC50值为基准值计算其它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

抑制率(%)=(对照组菌落直径-处理组菌落直径)/(对照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1.4 盆栽药效试验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公布的药剂推荐剂量进行盆栽药效试验。从草莓炭疽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取土,装入直径15 cm的塑料花盆,移入三叶一心期‘章姬’草莓幼苗。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20%咯菌腈悬浮剂2 000倍液20 mL/株、450 g·L-1咪鲜胺水乳剂4 500倍液20 mL/株、250 g·L-1苯醚甲环唑乳油2 500倍液20 mL/株,以及清水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10盆。

移栽后14 d调查草莓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级数,并计算防治效果。病情分级标准[13]:0级,无任何症状;1级,点状病斑,长度≤2.0 mm;3级,病斑长度介于2.1~5.0 mm;5级,病斑长度介于5.1~9.0 mm;7级,病斑长度介于9.1~15.0 mm;9级,植株萎蔫。

发病率(%)=发病株数/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病情级数×该级病害株数)/(最高病情级数×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组病情指数-处理组病情指数)/对照组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分离

如图2所示,从草莓病株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在25℃黑暗条件下培养5 d,菌落厚实,有灰白色气生绒毛;培养10 d后,菌落中央出现橘色黏质孢子堆,与张海英等[14]报道的草莓炭疽病菌特征一致。

图2 草莓炭疽病菌菌落形态

病原菌回接至‘章姬’草莓健株7 d后,草莓茎基部变褐色,植株出现萎蔫(图3),与田间初期发病症状一致。

图3 草莓炭疽病菌回接后症状

2.2 不同浓度下7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抑制率

由表1可知,咯菌腈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浓度为0.05~1.00 mg·L-1时的抑制率为37.73%~75.17%。咪鲜胺浓度为0.05~1.00 mg·L-1时的抑制率为29.10%~81.52%;苯醚甲环唑浓度为0.1~2.0 mg·L-1时,抑制率为33.63%~68.03%,抑菌活性均较高。多菌灵浓度为1.0~25.0 mg·L-1时,抑制率为29.12%~84.02%。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肟菌酯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较低,浓度为2.5~50.0 mg·L-1时,吡唑醚菌酯抑制率为36.18%~78.06%,嘧菌酯抑制率为29.85%~71.49%,肟菌酯抑制率为31.08%~69.99%。

表1 不同浓度下7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抑制率

2.3 7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

由表2可知,供试7种杀菌剂中,咯菌腈对草莓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最高,EC50值为0.117 mg·L-1,相较于嘧菌酯的相对毒力指数高达104.66。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草莓炭疽病的室内毒力也较高,EC50值分别为0.141mg·L-1和0.357mg·L-1,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86.84和34.30。嘧菌酯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最低,EC50值为12.245mg·L-1。多菌灵、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的室内毒力也较低,EC50值分别为3.475、5.703、10.345 mg·L-1,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3.52、2.15和1.18。

表2 7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

2.4 3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的盆栽防效

由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的炭疽病发病率高达46.67%。通过灌根处理,20%咯菌腈悬浮剂2 000倍液对炭疽病的盆栽防效最高,为92.86%;450 g·L-1咪鲜胺水乳剂4 500倍液和250 g·L-1苯醚甲环唑乳油2 500倍液防效也较高,分别为91.68%和89.29%。

表3 3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的盆栽防效

3 讨论与结论

炭疽病菌属复杂,致病力强,包括多个致病种,且同一菌株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15]。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发现,分离得到的草莓炭疽病菌对咯菌腈敏感性最高,EC50值仅为0.117 mg·L-1,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室内毒力也较高,EC50值分别为0.141 mg·L-1和0.357 mg·L-1。这与刘霞[16]、张俊有[17]等的结果一致。

咯菌腈属苯吡咯类非内吸性杀菌剂,防病谱较广。咪鲜胺属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高效、广谱、渗透性强,通过抑制脱甲基酶的活性,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膜不能正常形成,从而引起细胞死亡[18]。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甾醇脱甲基抑制剂,具有较强的内吸性[19],对多种病害具有较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20]。本试验结果发现,通过灌根处理,20%咯菌腈悬浮剂2 000倍液对炭疽病的盆栽防效最高,达92.86%;450 g·L-1咪鲜胺水乳剂4 500倍液和250 g·L-1苯醚甲环唑乳油2 500倍液防效分别达91.68%和89.29%。由此可见,咯菌腈、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可以考虑用于防治草莓炭疽病,但其田间药效结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炭疽抑制率炭疽病
紫苏叶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双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研究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蔬菜使用不同处理方式对农药残留影响的研究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草莓育苗炭疽病防治关键因子研究
刺果瓜甲醇提取物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