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立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服务站,甘肃 张家川 741500)
冬小麦是张家川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 万hm2左右,其中43.4%的面积集中在西部半干旱山区,该区属雨养农业区,无灌溉条件,为进一步挖掘小麦增产潜力,2019年张家川县农业技术服务站引进一批冬小麦新品种,通过对新引进品种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宜张家川县半干旱山区推广种植的抗旱、抗寒、抗锈、抗倒伏、高产的优良品种。
参试品种有8 个,分别为兰天36、兰天39、中梁44、天选63、兰航选151、中麦175、陇鉴108、兰天33,以兰天33 为对照(CK)。
试验设在张家川县梁山镇岳山村进行。海拔1 819 m,黄绵土,山旱地,前茬作物为小麦。播种时施用尿素、磷肥各750 kg/hm2,一次性深耕翻入地下做基肥。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3 m×5 m)。种植方式为机械条播,播种深度0.3~0.5 m,行距0.15 m,每小区种植20 行。各处理播种量相同,播种量270 kg/hm2。于2019年9月27日播种,2020年7月8日收获。
试验数据采用WPS2020 软件整理,应用SPSS25.0 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280~289d,兰天36、兰天39、陇鉴108 最早,为280 d;天选63 最晚,为289 d。中麦175的生育期较兰天33(CK)少3d,中梁44和兰航选151生育期同兰天33(CK)一致。由返青后幼苗叶色看出,所有参试品种均安全越冬,抗寒性较强。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冬小麦品种均没有出现青干、倒伏的现象,也没有白粉病发病的植株,只有中麦175 出现条锈病,但是发病较轻,对后期产量形成没有构成影响。参试品种除兰天36 和中麦175 落黄较好、兰天33(CK)籽粒较饱满之外,其他品种落黄、熟相和饱满度均表现良好。
表2 不同参试品种抗病性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植株高度为57.3~93.3 cm,相差36 cm,陇鉴108 株高最高,较兰天33(CK)高18.7 cm,兰天39 株高最低,较兰天33(CK)低17.3 cm;穗长为5.1~6.8 cm,相差1.7 cm,天选63 和兰航选151 穗长最长,为6.8 cm,较兰天33(CK)长1.7 cm,兰天33(CK)穗长最短,为5.1 cm;穗数381 万~457.5万穗/hm2,相差76.5 万穗/hm2,兰天36 穗数最大,为457.5 万穗/hm2,其次是天选63,为437.4 万穗/hm2,陇鉴108 穗数最少,为381 万穗/hm2;穗粒数30.80~37.89 粒,相差7.09 粒,中梁44 的穗粒数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千粒重40.86~43.27 g,相差2.41 g,中梁44 千粒重最重,为43.27 g。
表3 不同参试品种经济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中梁44、兰航选151、兰天39、天选63、兰天36 排名前五位,产量分别为5 598.00 kg/hm2、5 530.05 kg/hm2、5 221.95 kg/hm2、5 119.50 kg/hm2、5 069.85 kg/hm2,分别较兰天33(CK)增产829.50kg/hm2、761.55kg/hm2、453.45kg/hm2、351.00 kg/hm2、301.35 kg/hm2,增产率为17.40%、15.97%、9.51%、7.36%、6.32%,增幅明显;中麦175较兰天33(CK)增产76.50 kg/hm2,增幅1.60%,不明显;陇鉴108 较兰天33(CK)表现为减产,减产4.97%。利用SPSS 25.0 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存在显著、极显著差异。中梁44、兰航选151、兰天39、天选63 与兰天33(CK)存在显著差异,而中梁44、兰航选151 与兰天33(CK)存在极显著差异,陇鉴108 与兰天33(CK)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4 不同品种小麦的产量及显著性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新引进的8 个冬小麦品种中,中梁44 和兰航选151 产量排名分别是第一位、第二位,较兰天33(CK)增幅明显,品种生育期适中,抗青干、倒伏、白粉、条锈、落黄、熟相、籽粒饱满度表现良好。因此,作为抗病高产冬小麦品种,中梁44 和兰航选151 在8 个参试品种中表现突出,推荐在张家川县西部半干旱山区大面积种植。兰天39、天选63、兰天36 产量分别排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均较兰天33(CK)表现为增产,抗青干、倒伏、白粉、条锈、熟相、籽粒饱满度表现良好,但兰天36、兰天39 株高较小,干旱地区如遇干旱年份会造成减产,天选63生育期较晚,收获时可能籽粒成熟不充分,建议将兰天39、天选63、兰天36 延伸到中西部地区继续试种,进一步观察其表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