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
(康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甘肃 康乐 731500)
康乐县处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2 000 m,地势平缓,总面积10.93万hm2。南部乡镇高寒阴湿,北部地区干旱缺水。冬小麦是康乐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0.53万hm2左右,提高冬小麦产量对保障当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康乐县冬小麦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主体品种不明确,严重影响着冬小麦产业发展。为了加快康乐县冬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康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18—2019年对引进的7个冬小麦新品种进行了性状观测,以期筛选适应甘肃省康乐县种植的冬小麦品种。
试验设在康乐县五户乡打门村,海拔2 300 m,试验地地势平坦,田间无遮阴,无灌溉条件。土壤为黑垆土,前茬作物为蚕豆。秋播前结合旋耕土地基施普通过磷酸钙80 kg/hm2。
参试品种为兰天37、兰天44、兰天33、兰天43、兰天21、兰天19、兰天31共7个,以兰天26为对照(CK)。种子均由天水捷事达种业公司提供。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品种为1小区,重复3次,小区面积18 m2(5 m×3.6 m),小区走道宽50 cm,区间距20 cm。试验小麦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用幅宽120 c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在膜面上覆土1 cm,膜幅宽120 cm,每小区3幅膜,2018年10月用小麦穴播机播种,每幅膜播种6行,行距20 cm,穴距13 cm,每穴播种6~10粒。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
生育期间观察记载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并调查抗冻性、病害发生情况及抗倒伏性。收获前每小区随机取样20株进行考种。收获时单收单打,按小区计产。
数据采用Excel进行处理。
2.1.1 株高 各参试冬小麦品种的株高以兰天43最矮,为67.7 cm,较兰天26(CK)矮33.6 cm;兰天33次之,为68.0 cm,较兰天26矮33.3 cm;其余品种较兰天26矮4.3~12.3 cm。
2.1.2 穗长 穗长以兰天31最长,为9.3 cm,比兰天26长0.3 cm,其余品种较兰天26短0.3~1 cm。
2.1.3 成穗数 成穗数兰天31最少,为420.00万穗/hm2,较兰天26低25.05万穗/hm2;兰天19与兰天26相同,均为445.05万穗/hm2;其余品种较兰天26高出9.9~75万穗/hm2。
2.1.4 穗粒数 穗粒数以兰天31最多,为42.0粒,较兰天26(CK)多4.2粒;兰天44次之,为38.7粒,较兰天26多0.9粒;再次是兰天21,为38.4粒,较兰天26多0.6粒;其余品种较兰天26少0.2~0.45粒。
2.1.5 穗型 所有参试品种穗形全部为纺锤形;落黄性均为上;穗部全部无芒;粒色为白色。
2.1.6 千粒重 千粒重以兰天19最高,为56 g,较兰天26高5 g;其次是兰天44,为54 g,较兰天26多3 g;其余品种较兰天26高1.0~2.0 g。
参试冬小麦品种的折合产量以兰天43最高,为8 183.3 kg/hm2,比兰天26增产13.57%;兰天44次之,产量为8 016.7 kg/hm2,比兰天26增产11.26%(表1)。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品种间F=4.38>F0.01=4.28,故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进一步对小区产量新复极差测验表明,兰天43较兰天19、兰天33、兰天26极显著增产;兰天44较兰天19、兰天33、兰天26显著增产;兰天31较兰天19显著增产;其余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抗倒性兰天33和兰天43为强,兰天37、兰天44、兰天26(CK)为中,其余品种为差。所有参试品种的抗冻性全部为强,对条锈病全部表现高抗,对白粉病也全部表现高抗。
表1 参试冬小麦品种的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7个冬小麦品种中,兰天43折合产量最高,为8 183.3 kg/hm2,较兰天26增产13.57%,增产极显著;兰天44折合产量8 016.7 kg/hm2,较兰天26增产11.26%,增产显著;这2个品种抗倒性较强、成熟期适中,抗病性较好,综合性状优良,建议作为康乐县主体品种推广种植。兰天37产量7 683.3 kg/hm2,较兰天26增产6.63%,虽然增产不显著,但表现株高适中,成熟早,综合性状优良,建议作为康乐县搭配品种推广种植。兰天31折合产量7 850.0 kg/hm2,较兰天26增产8.94%,增产不显著,且抗倒性差,表现贪青晚熟,不宜在康乐县推广。其余品种较兰天26增产幅度更小或减产,不宜在康乐县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