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韩理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优化发展。在多方向、多层次政策的引导下,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和创新,力争实现高等院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培养、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观愿景。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和“配齐配强学业导师”的要求。学业导师制成为高等院校育人计划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成为学分制度优化完善的重要手段。
依托2020年山东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学业导师制下学生职业荣誉感的建立途径研究”。课题来自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思考,结合笔者担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业导师的身份和工作背景提出。目的在于尝试和探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一种新思维、新方式,进而通过事实依据判断该尝试方法的有效性问题。
学业导师制度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以“导学”为主体,贯彻实施学生大学阶段的“全过程、全方面”的教育指导
学业导师基本工作围绕“学业指导”开展,指导、答疑学生在校期间(大一入校后一直到毕业)的有关学业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学业规划或者专业规划,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信心。结合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学业导师具体工作包括:指导、答疑和帮助学生解决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答疑和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分修读、提供选课建议;帮助、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帮助、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规划;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视野,帮助、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或发表学术论文。
2.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学业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交流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人格教育,丰富学生精神层次的思想,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注重工科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塑造
学业导师应关注工科学生“工匠精神”的建设与塑造,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新时代的筑路、筑桥专业技术人员,公路桥梁建设工作自然环境变化多样,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为更好地适应工作特点,培养合格的新时代的建造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进行职业教育的渗透学习。
职业荣誉感是一定的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作为从事本职业的个人应意识到这种肯定和褒奖所产生的道德情感。
1.增加专业认识与职业认识,提前规划就业方向与目标
大学新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和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通过对我院2019级和2020级两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在问及选择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原因时,参与问卷调查的56名学生回答情况如下图所示。
问卷显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明确按照个人主观意愿选择专业的学生占比仅为42.9%,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是非自主的,去掉家庭关系网对专业选择的影响,仍然有21.4%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无任何原因。这一问卷结果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感受相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的盲目性,没有专业学习的动力与规划。对学生加强职业荣誉感的塑造,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专业、行业的现状与发展,了解执业条件与要求。职业荣誉感的塑造与建立,使得学生能够提前憧憬与感受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设计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自主思考确保价值的实现应采取的措施、计划等。
2.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变被动、盲目学习为主动学习
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课程体系的交叉、关联性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会有所增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始终坚持迎难而上,解决问题。一次两次的克服困难有很多机缘巧合的因素,但是在学习的道路上能够始终坚持的,一定需要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职业荣誉感能够产生对未来、对职业的美好情愫,塑造和建立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使他们建立和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并产生自我鞭策学习的动力,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也能在这种美好情愫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冲破前行的壁垒。
学业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的认知教育,要从大一新生阶段开始规划设计,设计过程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开设情况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基础到专业、由共性到个性。
1.普及学生的专业认识和职业认识
职业荣誉感建立的最初环节以学业导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行业、专业、职业的普及教育。这个过程对应大一年级,学生中存在相当比例的专业不清、个人意愿不明的同学。这部分学生是学业导师工作的重点对象,学业导师在充分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讲座、任务命题、学生角色扮演、行业比较、个别座谈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最初阶段明确所在专业的特点、社会行业环境以及有关于职业的最初设想。
2.进行职业荣誉感的“启蒙”教育
职业荣誉感的“启蒙”教育,是指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使学生体会、感受社会对职业的认同,对未来、对职业产生初步向往的心理活动。这一过程对应大二年级。在这一学年,学生逐步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的认知也提升到新的高度,学业导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专业教育和行业教育,把职业的种子重在学生心里。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学业导师每月定期推送著名公路桥梁施工建设或设计的纪录片,并结合学生当前专业课程学习,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与学生就本月纪录片视频进行相关内容的探讨和延伸拓展。互动形式多样、灵活,如话题讨论、积分抢答、分组命题、社会调查等。由于推送的工程案例纪录片均具有典型的行业代表性,并且周期持续推送,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行业或职业的认同情绪,这为荣誉感的深入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巩固深入职业荣誉感
职业荣誉感作为一种美好情愫、精神力量,成为学生持续学习、克服困难的内在驱动力。那颗种子,必须在学生心里扎根、发芽。这一过程对应大三年级。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科学生来讲,本学年也是他们的毕业学年,学生将在此学年完成生产实习的环节。学业导师应结合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职业荣誉感的深入、固化过程。学业导师调动个人资源,邀请行业工程技术工作者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就自身工作中的职业高光时刻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这些专业技术工作者可以是行业领军人物,也可以是已经毕业的学长。他们将自身经历和体验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既拉近了学生与行业、职业的距离,又使学生产生共情、同理的心理变化。这既为学生即将进行的生产实习做足了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也进一步坚定、深化了职业荣誉感的美好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