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农村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应用分析①
——以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为例

2021-07-16 06:24宫玉玺贺鑫崔宝春巴山魏亮鲍雪成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实验组分层篮球

宫玉玺 贺鑫 崔宝春 巴山 魏亮 鲍雪成

(1.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 北京 101117;2.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中心小学 北京 101127;3.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北京 101100;4.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 北京 101101)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在小学的体育活动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水平各有高低,传统的教学形式只能满足于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却会忽略其他学生的需求。由此看来,只有采用更好的方法来进行篮球训练才能起到好的练习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4~6年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当地图书馆及互联网上针对相关资料进行搜索并阅读,为该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在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4~6年级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在实验的过程中,将这2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名学生。针对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篮球训练,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篮球教学方法进行训练。

1.2.3 比较分析法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篮球训练后,对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详细的比较,进而对采用分层教学法的篮球训练效果进行详细的研究。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对该文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绘制相关的图表以便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步骤设计

在设计实验步骤的过程中,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同展开为期8周共32节课的篮球训练实验,每周各进行4次教学实验,每次实验的时间为45min。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不同,其余完全相同。现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具体实验进行详细的设计。

2.1.1 实验组实验设计

实验组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选取的训练方法为分层教学法。因此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首先对该组的学生进行训练分组,分组的依据是预先过程性练习中统计的各项得分总和,设置3个级别的得分区间,将实验组的100名学生分为3组进行教学。

如表1所示,A组为篮球技能掌握较差的组,组内学生在4项测试中的总得分为4~6分,共有21名学生被分到A组;B组为篮球技能掌握一般的组,组内学生在4项测试中的总得分为7~9分,共有41名学生被分到B组;而C组则是篮球技能掌握水平较好的组,组内学生在4项测试中的总得分为10~12分,共有38名学生被分到C组。

表1 实验组学生分组情况统计表(n=100)

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实验组内的3组学生,均选取投篮教学、运球教学、三步上篮技术教学和传接球教技术学作为教学内容。但各组的教学难度存在不同,针对篮球技能掌握水平较差的A组,在训练过程中主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投篮姿势、运球动作、三步上篮基础动作及传接球基础动作进行基础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正确动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篮球技能掌握水平;针对篮球技能掌握一般的B组而言,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投篮的命中率、运球的速度、三步上篮命中率和传接球准确度,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针对技能掌握较好的C组,在训练过程中主要对其现有的篮球技能掌握水平进行提升,如学习3分球的投篮、行进间变向运球、变向三步上篮、行进间传接球及转身运球等技术,让该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篮球技术动作,不但能够巩固基础的篮球技术动作,还能学到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

2.1.2 对照组实验设计

对照组在进行实验期间,对10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针对组内学生不进行任何教学分组,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篮球训练。而授课的内容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均为投篮技术教学、运球技术教学、三步上篮技术教学以及传、接球练习。对班级内所有的学生采用同样难度的授课内容进行训练。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经过为期8周共32节篮球训练的实验后,两组教师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投篮技术教学、运球技术教学、三步上篮技术教学及传、接球训练。为了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采取完全相同的4项测试进行分析。

2.2.1 投篮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表2为两组学生在实验后投篮测试结果统计表,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经过实验后,投篮测试的成绩较实验前所提高,但通过详细观察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测试后,学生的命中率整体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对照组学生的测试成绩虽然较实验前也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由此初步判定,应用分层教学法进行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学习投篮技术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表2 实验后两组学生投篮测试结果统计表(n=200)

2.2.2 篮球运球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表3中的数据为两组学生在实验后篮球运球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经过实验后,在完成篮球运球项目的测试结果均有一定的提高,但通过详细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该项目的测试结果上较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组内学生完成测试的时间整体缩短,且成绩提高人数较实验前有明显的差异,而对照组的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由此可以说明,应用分层教学法进行练习的实验组学生学习运球技术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表3 实验后两组学生篮球运球测试结果统计表(n=200)

2.2.3 三步上篮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表4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实验后在三步上篮测试的结果,两组学生经过为期8周的实验后,在完成三步上篮测试的过程中,完成质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测试结果也有所提高。但通过详细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该项目的测试结果上较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组内学生完成三步上篮的动作质量明显提高,而对照组的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由此可以说明,应用分层教学法进行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学习三步上篮技术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表4 实验后两组学生三步上篮测试结果统计表(n=200)

2.2.4 原地传、接球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表5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后进行原地传、接球项目的测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经过为期4周的实验后,在完成原地传接球测试的过程中,测试结果均有一定的提高,但通过详细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该项目的测试结果上较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于传球技术和接球技术的掌握情况较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的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由此可以说明,应用分层教学法进行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学习传球与接球技术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表5 实验后两组学生原地传、接球测试结果统计表(n=100)

2.2.5 实验组与对照组整体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的预实验结果与实验后的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发现,在经过为期8周共32节课的训练实验后,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篮球练习的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测试结果均较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篮球练习的对照学学生,各项测试的结果虽然较实验前也有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就此可言,在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通过分层教学法进行篮球训练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学生通过分层教学法的教学进行学习后,学习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第一,通过实验发现,在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的篮球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第二,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同样的练习内容,发现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浓厚,且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但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说明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的篮球训练效果。

第三,实验组的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分层教学法,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到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在同一时间内能对学生进行更多教学内容的教授,这是传统教学法所做不到的。说明分层教学法对于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学习篮球技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3.2 建议

第一,在实施分层教学法进行小学篮球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应注意每组学生的数量,避免分组不均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在分组的过程中,保护水平相对较差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由于分组情况影响参与教学的态度。

第二,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篮球训练的过程中,应对各组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制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感受,避免因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实时了解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并对不足的方面进行及时的调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进行小学篮球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的班级界限,使多个班水平相似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范围,或者安排多名教师同时进行授课,使教师能够更加均衡地对各组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授课。

猜你喜欢
实验组分层篮球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街头篮球文化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篮球
快乐篮球进山乡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