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铎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许多名贵食材菜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餐桌上的菜品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但是我还时常回忆小时候吃过的“韭茄”,时常想起这些小菜里的温馨母爱。
小时候,我家的日子相当清贫,甚至可以用窘迫二字来形容。黄面窝头一直在我家占据主导地位,偶尔是红薯或者高粱面窝头。这些粗粮现在成了生活中的开胃食品。那时,却是难以下咽却又不得不吃的主食。母亲此时总为我们腌制些家常小菜来调动我们的味蕾。每年秋末,母亲都要腌制“韭茄”,将茄子洗净,切成长条,在锅里蒸到八成熟,晾凉后和韭菜段放在一起,撒上适当的食盐,装在容器内盖好盖子,第二天就可以吃了。母亲做这些的时候仔仔细细,一道道工序下來,从不嫌麻烦。她看到我们兄妹几个围着饭桌狼吞虎咽的样子,笑了。笑得是那样地温馨,那样阳光,那样幸福。我们兄妹感受到温馨的母爱,幸福地长大。
如今,物质丰盈,鸡鸭鱼肉不缺,我还是偏爱母亲腌制的“韭茄”。每年秋天,我都会央求母亲做点“韭茄”,有时也自己制作。这样的小菜无论配米饭、粥饭、馒头、面条,都很下饭,让人胃口大开。多年来,我在母爱里长大、娶妻生子。我默默地在心中祝愿母亲不要老去。《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的父母为抚养我们可谓呕心沥血。孟郊在《游子吟》中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尤其像我这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长大的孩子,无论怎样去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都不为过,即便如此,也是难报父母养育恩情之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