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映球 廖传胜 李鑫阳 彭燕丽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表现为咳嗽与发热等临床症状的呼吸科常见疾病,该病主要由肺炎支原体引发,并且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群体,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而且易引发呼吸困难、肺不张等严重症状。目前,阿奇霉素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虽然该药物抗菌谱广、组织渗透性好[1],但半衰期长,医护人员在治疗时通常会采取间断给药的方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治疗安全性的提高。经长期观察发现,若阿奇霉素治疗疗程短,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疗效的发挥[2],导致患儿无法取得预期疗效;若疗程较长,则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基于此,本文就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不同疗程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2 月~2020 年7 月本院收治的52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以阿奇霉素不同疗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5∶11;年龄1~8 岁,平均年龄(3.32±1.85)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68±1.00)d。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0;年龄1~8 岁,平均年龄(3.46±1.92)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76±0.9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儿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 年版)》[3]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缺陷患儿;②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患儿;③对阿奇霉素过敏患儿;④合并其他急性或慢性疾病患儿;⑤合并恶性肿瘤患儿。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12,规格:0.1 g×6 袋/盒)治疗,方法:将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加入适量凉开水中搅拌均匀后服用,1 次/d,10 mg/(kg·次),可与食物同时服用;观察组连续治疗5~7 d 作为第1 个疗程,对照组连续治疗3 d 作为第1 个疗程;随后两组均为1 次/d,10 mg/(kg·次),再连服3 d 停4 d 直至3~8 周。此外,视患儿临床症状予以化痰、吸氧与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发热、咳嗽与肺啰音)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皮疹、呕吐与腹痛)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咳嗽与肺啰音等临床症状已消失或显著改善,且胸部X 线片提示肺部阴影消失,C 反应蛋白(CRP)与外周白细胞水平正常;有效:患儿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胸部X 线片结果提示胸部阴影较治疗前缩小,CRP 与外周白细胞水平有所下降;无效:患儿病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发热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与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小儿因其免疫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且呼吸道黏膜柔嫩、管腔狭窄,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受到支原体感染,进而引发肺炎支原体肺炎,出现发热、咳嗽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若此时不予以有效处理则会加重病情,导致患儿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等严重症状,故及时采取措施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对其预后极为重要。
阿奇霉素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类药物,该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需氧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抗菌作用,服用后能够发挥抑制RNA 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以此阻断细菌的转肽过程[4]。因肺炎支原体感染短时间内清除难度大,加之阿奇霉素具有半衰期长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通常会以间断给药方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患儿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发热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与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将阿奇霉素治疗5~7 d 作为1 个疗程有利于促进患儿咳嗽与肺啰音症状的改善。研究认为,二碱价双亲性是阿奇霉素具有的显著特征之一,其可促进酸性环境中阿奇霉素稳定性的提升,保证药物浓度与生理利用度,在给药后主动转运至机体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药物抑制肺炎支原体菌的刺激,使患儿病情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因支原体感染是导致患儿持续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而阿奇霉素给药后聚集于患儿细胞内,故应用阿奇霉素连续治疗5~7 d 时细菌中药物浓度达到峰值时间与治疗3 d为1 个疗程差异不大,导致两组患儿发热症状改善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胡俊[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的97.06%高于对照组的85.30%,说明阿奇霉素连续治疗5~7 d 能够促进患儿疗效的提高。研究认为,部分药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时因毒副作用大引发不良反应,导致患儿依从性受到影响而过早停止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疗效。阿奇霉素给药后是与微生物核糖体结合,对患儿体内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进行破坏,从而杀灭微生物。同时,阿奇霉素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在连续治疗5~7 d 的1 个疗程情况下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提升疗效。此外,阿奇霉素连续治疗5~7 d 能够保持体内血药浓度,同时提升药物生物利用度,确保患儿治疗后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连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5~7 d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阿奇霉素是一种吸收率较高的大环内酯类药物,该药物不仅药代动力学特殊、组织渗透性良好,可表现为多房室模型,而且已有研究证实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连续治疗5~7 d 能够促进疗效提升,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6],能够打消患儿家属的顾虑。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连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5~7 d 作为1 个疗程,有助于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及临床症状(咳嗽与肺啰音)的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