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15 07:14李咏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李咏梅

产后出血,即产后2 h 内出血量>400 ml,或产后24 h 内出血量>500 ml,是导致严重产科并发症和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原发性产后出血的70%。主要临床表现为产道内急性或持续性少量出血。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是保证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快速、安全、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是产科的迫切需要。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具有出血量大、发病急、预后差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它也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以缩宫素为主,但效果不理想。缩宫素是产科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对子宫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促进子宫上段节律性收缩,减少子宫血流量。然而,缩宫素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只能持续几分钟左右,即使药物剂量增加,如果受体饱和,效果也不会出现,而且缩宫素的广泛使用容易引起产妇的水中毒。同时其半衰期短,一般3~4 min,代谢快,想要持续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需要使用静脉滴注给药,但见效慢,不能有效控制产后早期出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本研究选取本院科室收治的70 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观察产后2 h 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时机与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科室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共7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 例。对照组中,初产妇25 例、经产妇10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21±2.95)岁;平均孕周(39.12±1.64)周,平均体重(71.12±5.67)kg。观察组中,初产妇25 例、经产妇10 例;年龄23~37 岁,平均年龄(28.78±2.76)岁;平均孕周(39.72±1.21)周,平均体重(71.55±5.61)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缩宫素治疗,静脉滴注0.02~0.04 单位/min。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肌内注射,注射剂量为0.25 mg/次,每隔1.5 h 给药1 次,注射总量≤2 mg。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15 min 后宫缩明显,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生命体征平稳。有效:治疗15 min 后,孕妇子宫收缩明显,阴道出血量减少,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无效:治疗15 min 后,产妇未见宫缩,阴道出血量未减少,血压下降[1]。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2 h 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2 h 出血量为(523.21±30.31)ml 低于对照组的(634.61±31.2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149,P=0.000<0.05)。观察组产后24 h 出血量为(769.21±42.21)ml 低于对照组的(927.21±43.5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420,P=0.000<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恶心1 例,面部潮红1 例,血压升高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观察组发生恶心1 例,面部潮红1 例,腹泻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产妇死亡。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的临床因素很多,如子宫切口出血、软产道损伤、前置胎盘、子宫无力等,其中子宫无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对此,积极推进和科学处理第三产程成为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不恰当或不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产妇死亡。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残留粘连是产后出血的两个主要原因[2]。

早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延长分娩的原因有:精神紧张和(或)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延迟分娩、母体衰竭、羊水过多、巨大儿、巨大胎盘或反复妊娠分娩、子宫肌纤维损伤、结缔组织相对增多和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等。它们都会引起子宫肌肉收缩和产后出血。目前常用的子宫收缩药是缩宫素。

目前,临床上治疗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有缩宫素、前列腺素、钙和麦角新。缩宫素作为防治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宫缩药物。它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增加子宫收缩力和频率,关闭子宫肌层开放的窦道。为了达到止血的目的,缩宫素对心肌有负性肌力和负频效应,容易导致孕妇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同时,部分产妇使用缩宫素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寻找更安全可靠的宫缩药物。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子宫肌层收缩,作用于胎盘止血。该药为前列腺素类药物,可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提高宫腔内压,促进开放宫腔内血窦和血管闭合,实现有效止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也是钙载体,可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和阻断环磷酸腺苷的形成,显著提高肌细胞内钙水平,加速肌原纤维的收缩。此外,卡前列素氨丁醇还能刺激细胞连接缝隙,增强平滑肌收缩,减少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前列腺素的甲基衍生物,可直接作用于钙离子载体,提高细胞内钙浓度,半衰期长,生物活性强[3]。同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阻断环磷酸腺苷的形成,提高细胞内钙浓度,促进肌纤维收缩,增强子宫收缩,从而减少产后出血量[4]。据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起效快、药物浓度高,通常在给药后7~15 min 药物浓度可达最高点,半衰期一般为30 min,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半衰期较长,给药后15~30 min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可诱导更持久、更强烈的全子宫肌肉收缩,从而有效矫正产妇子宫收缩乏力[5,6]。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24 h 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说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7]。为提高止血效果,可在常规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使用。有研究表明,与单纯使用缩宫素相比,联合使用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显著减少高危孕妇剖宫产后的出血量。相关研究表明,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孕妇早期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 h 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作为前列腺素衍生物氨基丁三醇注射液,属于缩宫素受体激动剂。与传统缩宫素治疗相比,该药能帮助产妇提高平滑肌活性,维持血压稳定,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平滑肌收缩,增强子宫收缩,促进血窦闭合,从而减少出血量,充分发挥自身止血作用[10,11]。其次,该药半衰期较长,生物活性高,容易被产妇吸收,能快速收缩子宫,减少出血量,安全性高,尤其对子宫下段的安全性更高,收缩效果好,用量小,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生物活性强,协调子宫收缩能力好[12,13]。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