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研究

2021-07-15 07:14刘险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肾镜冲击波肾结石

刘险峰

肾结石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力活动时的隐痛、腰胀、疼痛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近几年由于饮食习惯和生活压力导致肾结石的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开放手术对肾结石患者创伤大,恢复期长,效果不佳,手术中容易造成大出血,增加患者风险。目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效果在临床上较为突出且应用广泛,采用B 超、X 射线定位结石,利用高能冲击波将结石碎石排出体外,但因其创伤大,对于较大的结石需要进行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会增加并发症发生[1]。随着医学领域的进步,经皮肾镜取石术逐渐完善,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纳入36 例肾结石患者,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36 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 例。研究组男女比例10:8;年龄最小27 岁,最大75 岁,平均年龄(40.21±12.62)岁;平均结石直径(2.25±0.12)cm。对照组男女比例11∶7;年龄最小26岁,最大72 岁,平均年龄(40.21±12.45)岁;平均结石直径(2.27±0.1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位置由B 超或X 线片准确定位,患者采用仰卧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若患者体重较大,需辅以腰带或手压腹部、腰部进行定位。冲击波电压的调节应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先采用较低的工作电压进行脉冲治疗,待患者逐渐适应后再将电压提高至16 kV,注意匹配患者的耐受性,治疗时间应控制在30 min 左右。如果患者肾结石直径>2.5 cm,应多次碎石,每次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间隔时间应为1~2 周。肾结石患者如伴有肾盂积水应优先撞击结石边缘和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双肾结石患者应优先选择肾功能好的一侧;同时合并肾盏结石和肾盂结石的患者应优先行肾盂结石手术,然后行肾盏结石手术。在体外冲击波碎石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结石部位的变化及冲击波碎石的效果。术中平均撞击次数约为2500~3000 次,根据影像学发现的结石密度适当调整焦距。

1.2.2 研究组 患者实施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截石位用输尿管镜将输尿管导管插入肾盂,改俯卧位,用输尿管导管滴入生理盐水入肾集合系统制造人工肾积水。在B 超监视下找到合适的穿刺点,穿刺入肾集合系统后取出针芯,当针芯接触结石或尿液反流时成功取出,然后放入斑马导丝,确保斑马导丝进入肾盂或输尿管,然后取出穿刺针,在斑马导丝上应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肾通道,最后经皮肾镜外鞘沿着斑马导丝放入目标肾盏,置入肾镜,由于结石是通过肾镜发现的,视野清晰,搜索速度快。找到结石后用钬激光碎石。如果有较大的结石,可以使用取石钳,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灌注泵排出。清石干净后留置双J 管、肾造瘘管及导尿管,出院前拔除导尿管和肾造瘘管,术后1 个月膀胱镜下拔除双J 管,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肾绞痛消失时间、术后肾绞痛VAS 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碎石成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3 个月肾功能指标。术后3 个月复查,包括B 超或X 线、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等,若患者肾结石已完全排出或残余结石<0.4 cm,则为治疗成功;患者结石取不尽或残余结石>0.4 cm,则为治疗失败[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肾绞痛消失时间、术后肾绞痛VAS 评分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78.14±10.24)min,术后肾绞痛消失时间为(2.15±0.52)d,术后肾绞痛VAS评分为(2.34±0.34),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4.14±5.24)min,术后肾绞痛消失时间为(3.45±1.21)d,术后肾绞痛VAS评分为(3.89±0.56)分;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肾绞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肾绞痛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碎石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发生1 例血尿,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发生3 例血尿、2 例皮肤损伤、1 例便血和1 例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38.8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碎石成功率100.00%(18/18)高于对照组的66.67%(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24 h 蛋白尿、血清尿素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研究组24 h 蛋白尿、血清尿素及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肾结石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腰膝酸痛、腹痛、腹胀、排尿不畅,有时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浊,严重者尿中带血,引起疼痛等,偶尔会引起发烧、冷战等症状。目前,肾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从传统手术到非手术碎石,在治疗过程和疗效上都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福音。近年来,我国肾结石发病率逐渐上升,肾结石患者会出现尿路阻塞、肾积水、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肾结石患者必须得到正确的治疗。对于较大的结石较常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但经临床验证,这种方法容易诱发患者小拱形经络破裂,造成间质血肿,甚至形成纤维化间质等缺点。对于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肾结石患者,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过程中观察到肾组织脆弱,收集系统出现白色膜状物质,少数患者的肾盏颈部有更多碎片。肾组织脆性的原因是在碎石过程中嵌顿的结石流入肾盂和肾盏黏膜,引起黏膜炎症。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从皮肤到肾脏收集系统的最佳通道,内窥镜放置在肾盂、肾盏和输尿管的上段,取出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为一种非常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有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3,4]。

肾结石患者行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会导致肾盏、肾盂组织脆弱,易导致穿孔,会增加碎石取石难度,延长了碎石和碎石的时间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产生的部分碎石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增加了经皮肾取石术的难度。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和肾结石排出失败被认为是经皮肾取石术的适应证。该手术的优点是:对患者身体损伤小,切口小,不会割伤肌肉,且失血量小,不易留下瘢痕,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如果手术中有渗血现象,应立即手术,如果患者术后有结石残留,可以再次取石[5,6]。

体外冲击波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两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这两种技术中,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比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更具优势,技术也更成熟。结石采用冲击波粉碎清洗,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更有利于患者康复。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一种外科手术,也具有创伤小的特点,但在治疗结石患者的过程中必须在X 线和B 超的引导下进行。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不容易操作的过程,而且耗时太长,甚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术中应多次碎石,根据图像判断结石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特别是患者结石较大时要控制碎石量,分步骤进行碎石和取石[7,8]。治疗过程中要观察症状,掌握患者适应证,治疗前检查机器性能,防止手术中机械异常引起的意外,这会影响患者肾结石的治疗效果,造成肾脏损伤,增加术后血肿的风险,因此冲击波的来源必须是好的。患者应在术后3 d 内卧床休息,不参加剧烈运动,适量饮水,控制感染,术后15 d 和1 年内接受随访,了解结石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督促患者合理进食,并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不要承受过大压力,以防结石复发[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肾绞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肾绞痛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碎石成功率100.00%(18/18) 高于对照组的66.67%(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24 h 蛋白尿、血清尿素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研究组24 h 蛋白尿、血清尿素及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肾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效果确切,可提高碎石成功率,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肾功能改善。

猜你喜欢
肾镜冲击波肾结石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武汉冲击波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医生集团冲击波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