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分析

2021-07-15 07:14赵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药物性抗结核肝细胞

赵林

肝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针对结核病患者采取治疗措施之前,通常情况下会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药物对肝脏有着或多或少的危害,因此容易导致毒性物质的积累,而产生药物性的肝损伤[1]。如果这一现象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演变为肝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死亡,本文主要研究使用抗结核药物对结核病患者所产生的药物性肝损伤诱发因素及其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2014 年6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144 例接受抗结核治疗患者,其中72 例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为损伤组,72 例未药物性肝损伤为通常组。通常组男女比例为49∶23,年龄24~62 岁,平均年龄(37.54±8.56)岁,病情周期1~3 年,平均病情周期(1.26±1.25)年;损伤组男女比例为46∶26,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38.32±8.90)岁,病情周期1~6 年,平均病情周期(1.45±0.9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的结核病患者中肺结核病共有109 例。纳入标准:患者除肝损伤外无其他严重脏器的器质性疾病,尤其肝脏异常病症。排除标准:有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肝脏功能已经异常的患者;排除孕产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对本次研究排斥不配合的患者。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抗结核的治疗方案:新诊断肺结核患者采用2HRZE/4HR(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或2H3RZ3E3/4H3R3 治疗;二次复发的肺结核患者应用2HRZE/6HRE 或2H3R3E3/6H3R3E3 或3H3ZE/6HRE 或6HRZELfx/12HRZE(Lfx: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治疗;对药物试验结果敏感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者的既往用药史,对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制定。对于经历过多次治疗且相关治疗方案无效的患者,对以往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经验总结,筛选出新的治疗方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采用6Z Am PAS Lfx Pto 以及Pto/18Z(Am:阿米卡星,PAS:对氨基水杨酸,PTO:丙硫异烟胺)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以及相关并发症对预后产生影响的患者,治疗时间应当适当延长。在治疗过程中针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免疫抑制患者及药物不良反应,除上述治疗外,还需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初治结核病、复治结核病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肝损伤指标。使用本院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肝功能各指标的生化检验,包括ALT、AST、TBIL、GGT、AKP 水平,用荧光检验法对检验血清进行抗结核相关指标的测量,测血清抗结核抗体,抗线粒体M2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的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治结核病、复治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发生情况分析 损伤组72 例患者中,初治结核病患者12 例,复制结核病患者42 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8 例;通常组72 例患者中,初治结核病患者41 例,复治结核病患者22 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9 例。损伤组初治结核病少于通常组,复制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多于通常组。说明结核病复发与耐药性是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诱发因素。

2.2 两组肝损伤指标对比 损伤组ALT、AST、TBIL、GGT、AKP 水平均高于通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通常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长期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联合治疗。长期服用药物导致患者的肝脏负荷过度,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早期、充分、定期、联合、全程抗结核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2,3]。基于此,在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中应对易感患者加强体温监测,并及时检测出患者的各种的实验室指标,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低肝毒性抗结核药物进行科学管理,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肝损害[4],降低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临床中,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以及利福平等药物是治疗结核病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但是相关研究表明[5],在药理实验过程中,异烟肼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多种酶的氧化催化作用下使肝细胞出现过氧化的特点,能够导致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死亡。研究发现利福平胆汁以及肝脏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患者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在患者的胆汁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对肝细胞中的紧密连接蛋白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患者的胆红素出现异常代谢,导致患者的胆汁出现淤积[6]。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烟酰胺与吡嗪酰胺的化学结构相似,烟酰胺能够对脱氢进行抑制,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自由基,导致脂质出现过氧化的特点,导致患者的肝细胞出现损伤,对患者的肝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乙胺丁醇大规模使用可导致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能力下降,在患者中的血液浓度出现升高,延长了患者的药物半衰期,增加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药物以及其代谢产物能够对患者肝细胞产生严重的损害,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慢性持续性炎症[7]。到目前为止,临床中治疗结核病主要是应用药物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但是在患者的初始治疗方面,不同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时间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通过联合应用多种肝毒性药物,会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严重的损伤,相关研究在临床中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发现,二次治疗肺结核中多重耐药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初次治疗的患者[8]。

在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特别是对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抑制了患者大的脂联素表达,肝细胞具有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当肝细胞水平出现下降时患者自身的肝脏脂肪出现堆积以及患者自身的氧化应激反应被激活,从而导致患者的肝细胞免疫功能出现异常,肝脏脂肪出现过度氧化,肝脏脂肪的过氧化物产物出现增加,肝脏免疫出现异常,肝星状细胞活性被激活,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从而出现严重的恶性循环,对肝损伤出现负面影响[9]。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脂肪肝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接受长期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在肝脏周围聚集了多种毒性更大的药物,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患者结核病复发和耐多药[10]。鉴于此,药物性肝损伤更容易发生在有肝病、复治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病史的老年患者中,需要密切监测。

综上所述,复治肺结核以及耐多药结核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中需要得到临床医生密切关注以及管理。

猜你喜欢
药物性抗结核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