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强化规则意识,一丝不苟地落实好“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回访”的工作机制;要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建议提案办理水平;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办理建议提案的责任抓实抓牢
“办理过程中,不管是分管领导,还是具体承办人,都经常与我沟通。”
“建议提出后,最高检邀请我参加专题调研,主动汇报相关工作。”
“答复是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我很满意。”
……
2021年,最高检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共321件,已全部办结答复完毕。近日,部分代表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高检办理建议提案的态度真诚,办理过程注重倾听,答复文稿针对性强。
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建立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反映着民生关切。最高检历来重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记者了解到,最高检收到统一正式交办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后,指定专人认真研究分析建议内容,梳理代表的关注点,分类分解任务。2021年4月9日,最高检专门召开建议提案交办会,全部交办到最高检相关厅局。
“这项工作年年做,今年尤为重要。希望大家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建议提案办理全过程,以求极致的精神高质量办好每一件建议提案,向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交上高质量的检察答卷。”交办会上,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就创新、优质、高效做好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深化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络作出部署。
2021年,最高检共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252件,分别由696位代表提出;承办全国政协委员提案69件,分别由致公党中央、民进中央和百余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相比去年(261件),建议提案数量上升23%。
针对这一变化,张军在交办会上指出:“这一方面说明代表委员的参政意识、履职意识更强了,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另一方面也说明检察工作得到代表委员更多关注、信赖、支持,代表委员对检察机关的期望越来越高,传导给我们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也越来越大了。”
“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又涉及具体检察工作,本身就是政治性与业务性的有机统一。通过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进而促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满意,就是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切实做到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围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认识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张军作出三方面深刻阐释:办好建议提案,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声音
高明芹(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主任)
张军检察长在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交办会上表示过,答复文稿要改进文风,不讲正确的废话、不搞穿靴戴帽,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研究、回应代表委员的关切。最高检2021年的答复文稿内容很实,建议将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继续保持下去。
高东垒(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工程师)
最高检收到《关于加强航空机场周围飞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建议》后,就有专人跟我联系,并与提出建议的几位代表组建微信群,随时听取代表的意见反馈。2021年7月下旬,最高检邀请我们赴内蒙古视察,当面汇报检察工作。建议最高检继续将建议和议案的办理工作融入日常检察履职。
“办理建议提案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是检察机关分内之事!”“所有的建议提案办理都要贯穿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承办部门要心怀‘国之大者’,把建议提案办理放到服务和保障国家工作大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视野中去考虑、做实!”“答复文稿要改进文风,不讲正确的废话、不搞穿靴戴帽,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研究、回应代表委员的关切!”围绕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不断提升代表委员满意度,张军提出三项具体要求——要强化规则意识,一丝不苟落实好“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回访”的工作机制;要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建议提案办理水平;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办理建议提案的责任抓实抓牢。
“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是做‘心’的工作,就得将心比心、情同此心,换位思考,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围绕用心用情做好代表委员联络,推动联络工作再上新台阶,张军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建议提案内容,今年的承办部门有23个,比去年多了4个,覆盖面广了。最高检承办人员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有效的作风,通过办理建议提案找到检察工作与人民期待之间的差距,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春雷表示。
记者通过对最高检承办的建议提案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今年建议提案所涉议题和领域更加广泛。
其中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76件,数量最多,包括完善公益诉讼法律法规、建立损害赔偿专项基金制度、开展“等”外领域探索、加强调查核实权等。
服务保障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的65件,包括助推法治政府建设、遏制网络诽谤犯罪、治理酒驾醉驾案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护航乡村振兴、规范网红经济发展等。
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和刑事诉讼监督的40件,主要包括协调联动打击虚假诉讼、推行检察监督全覆盖、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规范强制医疗工作等。
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30件,包括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体系、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加强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对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开展救济等。
加强检察队伍和基层基础建设的21件,包括解决基层人才和经费问题、推进公检法同堂培训、完善检察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等。
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促进企业合规经营18件,包括加大涉民企“挂案”清理力度、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建立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等。
其他还包括推动政法大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维护金融安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常态化、完善行政争议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等。
根据建议内容,2021年最高检建议提案的承办部门扩大到23个厅局,覆盖面更广,确保建议分得准、办得实、答得好。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的一名承办检察官打开了他今年要回复的第一份建议,这是来自秦光蔚代表《关于推行“田长制”保护耕地的建议》,在到达承办检察官手里之前,这份建议经历了层层的判断与选择。
“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带着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建议提案前来履职,这些建议提案由全国人大办公厅和全国政协统一收取。今年3月1日,最高检办公厅派出两名检察人员,分别前往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协助建议提案分办工作。
最高检派往全国人大协助工作的小灏告诉《人民监督》记者,在统计结果出来之前,他就已经从经手的建议中判断出今年最高检收到的建议明显增多,“旁边的工作人员还开玩笑,说今年你们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全国人大对建议办理有两个新要求。”最高检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答复文稿要留下承办人的姓名电话,建立起代表和承办人交流桥梁,这和最高检历年的要求是一样的。二是建议办结时间提前,时间紧任务重,所有流程都要保质保量向前赶”。
今年全国人大把“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列为最高检牵头办理的重点督办建议选题,涉及13件建议。2020年3月,最高检选择4个省6个基层院,初步开展企业合规试点工作。2020年年底,最高检先后召开了院党组协调会、工作座谈会,均由张军检察长主持召开,总结试点经验,探讨下一步部署。“如何有效防治企业违法犯罪,促使企业通过依法合规经营,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我们履职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张军检察长表示。
记者就此选题采访了法律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他表示,2019年检察机关提出在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时,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的建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政策要真正落地,后续工作应当跟上:谁来促进、检查落实涉案企业自我规范、守法合规经营?而不是简单的“案结事了”,经营中的违法犯罪可以不付出成本只付出很不相称的极低成本。如果这样,对所有严格合规经营的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实质是不正当竞争,也无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1年全国“两会”上,昝圣达、杨恒俊、李宗胜等63位代表提出有关促进企业合规经营方面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列为重点督办建议,交由最高检牵头办理。最高检高度重视,承办部门将建议办理工作融入日常检察履职,把“文来文往”、“电来电往”与“人来人往”结合起来,在举办会议、座谈、调研、公开听证等活动时,有针对性地邀请代表参加。
2021年7月15日,最高检邀请李宗胜、黄美媚、才华、冯帆四位代表及曹义孙委员参加“2021企业合规国际论坛”,直接汇报检察机关开展涉案企业合规工作情况,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深入沟通交流。最高检还积极利用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服务平台与全国人大代表、各承办部委建立起快捷、高效的联络渠道。9月24日,最高检召开重点督办建议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邀请8名人大代表为检察机关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把脉问诊,其中4位代表利用信息化平台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会。全国人大监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相关负责人到会指导。
代表的建议既是有力监督,更是有效推动。目前,最高检已在全国10个省级检察院的27个市级检察院、165个基层检察院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2021年6月,最高检会同全国工商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9月共同成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委会并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研究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选任管理办法、第三方机制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等文件。截至2021年9月,检察机关共办理涉企业合规案件329件,其中适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案件124件。在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同时,通过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积极进行合规整改,帮助这些企业查找出违法犯罪的制度原因,促使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最高检以办理印萍代表提出的《关于构建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建议》为契机,于2021年5月下旬邀请刘蕾、张学政等代表和专家学者,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共同赴青岛崂山区调研衔接转化工作探索。目前,这项工作机制已在山东、黑龙江、上海、新疆等地试点推广,探索建立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机关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机制、从建议中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审查办理机制、跟进建议答复加强改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决策参谋机制等,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与法律监督的合力,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质效。
“不为办结而办理”,最高检办公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最高检通过认真研究建议内容,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重点带全面,不断改进和加强检察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请对最高检今年办理全国“两会”建议和提案工作把脉问诊,同时对我们的答复文稿进行检验。”2021年12月15日,最高检组织2021年全国“两会”建议和提案优秀答复文稿评审会,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与线上和现场的12位代表委员和专家互动交流。
今年的评审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韩永进、张珂、杨恒俊、车捷、印萍、蒋小松、侯蓉、张慧,全国政协委员张涛、张博,最高检专家咨询委员刘仁文、梁根林担任评委。优秀答复文稿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四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部分评委通过远程连线进行评分。最高检借助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让受疫情影响无法来到现场的7名全国人大代表在评审活动中更有亲历感。
认真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的具体体现。
今年最高检共办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交办的建议提案321件,前期已经通过检察系统内部初评选出20件主办(独办、分办)、20件协办质量较高的答复文稿,评委们需要对初评中选出的40篇答复文稿从结构与格式、内容与语言、落实措施、回应代表委员四个方面打分,再选出两类各10件答复文稿提交最高检党组会最终审定。
最高检专家咨询委员刘仁文表示,主办类和协办类答复文稿大有不同,能从中看出检察官的用心,“主办类答复文稿是直接寄给代表委员的,遣词造句精准简洁、通俗易懂;协办类答复文稿先交给各部委后由各部委整合再寄给代表委员,体现检察机关在答复背后一系列的考量”。
最高检专家咨询委员梁根林强调了答复文稿的专业性,“答复文稿对应的40份建议提案基本涵盖了‘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处于不同业务领域的每一篇答复文稿都能体现出检察官扎实的法律功底和释法说理的能力,对法理问题能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对简单倡议能落脚到检察机关的工作上来,我给的分数基本都在95分之上”。
韩永进代表从答复文稿中看到了以办理建议提案为抓手全面提升检察工作质效的一个方法,“有部分建议涉及基层检察院的具体情况,希望最高检对此情况展开全国性调研,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性”。
评选现场的评委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他们打开了通览和学习2021年检察工作的窗口,代表委员将继续向最高检输送高质量的建议提案,支持检察机关在新起点上走好检察事业新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