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亭亭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班主任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和成长发展的角度出发,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逐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全能型发展人才。六维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领域顺应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型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六维管理模式,既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满足学生进步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六维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基于中学生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情感越来越丰富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必须借鉴和引入一种相对科学而实用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中学生班级管理水平。六维管理模式的要求,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机融合人文因素,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挖掘学生的自身优势,从信息、文化、知识、艺术、权变、执行六个维度促进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态度,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信息管理为前提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使人类生活愈加便利,教育领域也因此受到影响。在全面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班主任要充分将班级管理活动与信息管理有机融合。班主任要定期开展信息交互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准确而全面地获取学生的信息。例如,向学生家长了解、与学生交流、侧面观察、查阅档案等,这样的方式不但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还能保障信息来源渠道丰富且畅通。与此同时,在处理信息时,班主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如管理备忘录、班级日记等。这些方式不但能让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还能够为班级管理提供一手资料。
二、以文化管理为中心
文化管理就是通过人的心理和人的行为特征,培养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发展共同体,进而拥有一致的团队价值观和情感链接,最终逐步形成具有独特性的班级文化。在实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实施文化管理,要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为目标、塑造高雅的班级文化为出发点。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形成核心价值目标明确的班级文化,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的班风。
三、以知识管理为手段
知识管理就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并让学生之间进行知识共享,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管理活动。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够使班级管理活动更加制度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人公意识,积极参与班级目标设计活动。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有效交互能够使班级目标更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使班级管理更加全面化、系统化。
四、以艺术管理为路径
班主任有效应用艺术管理方法,能够切实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情感链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班级管理与自身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推动班级管理工作有序、顺利進行。
中学生既渴望受到他人关注,又惧怕受到他人过分关注。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事务时,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班级中的大事情需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并综合班级学生意见最终决定,而班级中的小事情只需要采取模糊管理,让学生自主消化、自主解决即可。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富有生命力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切实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度。
五、以权变管理为创新
权变管理是一种需要管理者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手段的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校内、校外的环境和资源变化来优化管理方法。
班主任要以权变管理创新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及时根据“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变化调整管理方式、优化管理内容,让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中,从而保有对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兴趣。同时,也要仔细观察“个人”和“集体”的变化,尊重学生家庭背景、个性发展、性格特点等因素造成的差异,并根据该差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不断为促进班级和谐共同发展而努力。
除此之外,权变管理还意味着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班主任要多给予一些关心和帮助,帮助其树立信心;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班主任要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六、以执行管理为保障
所谓执行管理,就是通过综合协调信息管理、文化管理、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权变管理这五种管理手段,从而实现班级管理效益最优化。信息、文化、知识、艺术、权变说到底都是方式和策略,如果缺少坚定有力的执行保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实施执行管理,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协调各方,全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中学班主任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探究和实践六维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方式,只有切实发挥六维管理模式的应有价值,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健康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生正向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庆旭. 班级管理需要“细、小、持”[J]. 中国教育学刊,2016(7).
[2]龙汉武. 中学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