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彝族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1-07-14 18:14周韵楠周杨刘紫薇毛盛泉刘青云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应对措施心理

周韵楠 周杨 刘紫薇 毛盛泉 刘青云

摘要: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父母长期外出、网络信息影响、与同龄人的相处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分别从政府、学校、家庭角度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凉山彝族自治州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现状也折射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望此篇文章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应对措施

前言:

一二线城市的迅速发展让许多人们趋之若鹜,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是在增长,维持着一个庞大的水平。据2016年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得出的数据,全国16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亲子沟通障碍、精神暴力、复杂网络信息等多重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心理健康面临的隐患

(一)亲子疏离

众所周知,监护问题一直是横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悬刀。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却因为各种内外在环境因素,一方或双方在孩子尚无法独立生存的情况下离开外出谋生。2018年,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隔辈亲属或是其他亲戚照顾(数据来源于民政部公布的文案)。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由于缺乏父母正确的指引,烦乱、躁动、对生活迷茫等症状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且随着年龄渐长、叛逆期到来,对父母的怨恨日益加剧。父母亲与子女长期分离中,孩子很少或拒绝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甚至经常发生争吵,亲子关系逐渐疏离,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愈发明显。超过10%的留守儿童选择了说父母“已死”(数据来源为2017年白皮书),这是父母长期没有陪伴孩子造成的后果。

(二)精神暴力

据白皮书统计,儿童精神遭受暴力对待发生率高达91.3%,其中,被谩骂、被歧视等精神暴力发生率高达86%,极为普遍。与其他儿童相比,受到暴力对待后儿童的各项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数据均有下降,下降幅度为2.8%到10.6%。

留守儿童有抑郁倾向或患抑郁症概率明显高于同期健康生活的儿童,有的留守儿童內心卑微到尘埃里。而精神暴力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相处的可能性不小。由于孩子们的心理普遍还不成熟,同学间的小摩擦很容易演化成精神暴力,给双方造成严重心理伤害,尤其是留守儿童受伤更深。

(三)上网年龄“幼龄化”

至2019年,在凉山州,从经济条件较好的安宁河流区到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各县市基本实现网络资源普及。《青少年蓝皮书(2019)》表示,互联网成为留守儿童的情感寄托之一,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据相关数据显示,凉山州留守儿童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下的比例高达91.8%。相比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自律性明显较低,学习成绩也较不理想,且随着年级升高,这种差异程度愈加大。

农村儿童上网年龄的“幼龄化”绝对是一个隐患。网络世界的海量数据虚虚实实,未经监护人“过滤”的网络信息极易让凉山州留守儿童形成不健康的三观。且随着年龄增长,外界网络环境对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对外界世界繁华的向往与现实世界的贫乏形成鲜明对比,极大的落差感更易激发其叛逆性,增加不良嗜好的沾染率。网络世界中“键盘侠”素质参差不齐,网络暴力、语言暴力极易让这些低龄留守儿童在缺乏辨别能力时易迷失自我、有样学样,过早社会化。

(四)过度关怀

社会关怀愈强,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越大。学校与社会过度的关怀,极易让留守儿童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我低人一等”、“别人都在同情我”的心理暗示,可能造就畸形人格。

二、“政府—学校—家庭三维度”模型解决问题

(一)政府维度

1.着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农民就业本地化

只有让凉山州欠发达地区的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才能避免大部分当地人民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离家去外地打工、造成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由长期缺乏父母陪伴而导致的自卑、情商低、人际关系差等缺陷。当下,凉山州政府计划将其打造成“三区三州”乡村振兴样板,据此,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可以用优惠政策鼓励当地的特产生产商,让他们加大研究成本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将企业做大做强。②根据当地特色,如凉山彝族火把节,做相关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往带动经济。这些能提高当地人民的就地就业率。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欠发达地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凉山州地势崎岖,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畅。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提高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道路的修建,提高彝族地区与外界的交通通达度,加强当地与外界的沟通。这也更有利于务工人员的来回探亲,多陪伴孩子。

3.构建“政府—学校—家庭”心理教育网络

政府下发相关政策文件,引进心理专家结合凉山州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心理咨询方案,在提升学校老师的心理培训能力的同时,定期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做一个家庭心理咨询,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注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二)学校维度

1.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制,保证留守儿童普遍接受学前教育

早教问题的缺失,不利于一个孩童未来的成长。在发展小学、初中、高中等义务教育的同时,凉山州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也应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体制,多建一些幼儿园、在小学增设学前班,保证当地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在适宜年龄接受学前教育。学校应充分了解政府所划教育片区的每个家庭学生受教育情况,及时上门进行宣传和督促,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像在大城市一样够接受学前教育,让当地留守儿童在人生成长的早期阶段身心可以更好的健康发展,规避他们出现心理疾病的风险。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价值观

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此项决不能被忽略。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长期缺乏父母的正确指引,又受网络世界好坏掺杂的信息的影响,留守儿童内心易塑造一个“歪斜”的价值观,甚至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应完善心理教育体系,设置类似《心战役》的心理健康课程,配置心理咨询师,经常组织学生做一些类似丢手绢、爬山等课外活动(适量运动能促进心情愉快)。另外,学校可以和一些爱心组织联系,让他们经常派一些擅长和孩子相处的人来与学生做些游戏,给孩子们讲讲他们的故事。这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惑,更是让孩子内心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册,切实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

为留守儿童特殊备案在册,记录孩子的家庭信息(可通过家访了解)、思想动态(可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试了解)等,这样在发现个别学生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快速调出资料、寻找出原因,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这就像在树干成长过程中绑一根直杆一样,为其指引正确的方向,还能做到防微杜渐。

4.定期开展心理讲堂培训,助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学校应为家长和留守儿童定期开展心理讲堂培训,在培训中要注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并没有与众不同,并让孩子学会应对不好的情绪,这能帮助孩子更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家庭维度

1.父母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隔辈亲属抚养,还有的是寄居在亲戚家。孩子的父母应通过孩子长辈的手机与孩子经常视频、语音通话,并把自己必须长期外出的原因告诉孩子,让孩子理解他们,促进亲子感情升温,这还有利于让孩子早些体悟责任感。

2.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监管,避免其受不良信息影响。

留守儿童身边的监护人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并让其通过定期参与“扫黄打非网络课堂教育活动”等学习平台正确辨别网络信息,防止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不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張子涵,杨晶.关于彝族地区留守儿童监护权问题的研究——以四川凉山州美姑县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7,(15).

[2]马阿基莫,吉伍阿依.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以凉山彝族地区为例[J].商,2016,000(003):58-59.

[3]陈世海,詹海玉.凉山彝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J].教育评论,2012(2):126-128.

[4]《青少年蓝皮书(2019)》

[5]《中国留守童心理发展报告》

[6]沙马阿各.浅谈彝族地区教育现状与对策.魅力中国[J],2018,(32).

(西华大学)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应对措施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