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览室空间设计点点体会

2021-07-14 07:58方玲丽
中文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阅览室指南图书馆

方玲丽

(石台县图书馆,安徽 池州 245100)

有幸参与了一次新馆的改造布置,是用县里面的一栋闲置用房来改造成为公共图书馆,面积不是很大,结构也不是与公共图书馆功能很贴合,作为公共图书馆为市民服务的我们,还是想设计出更多的完美的空间为市民服务的。尤其是在打造儿童阅览室的时候,我们颇费了不少心思,咨询了不少专家,有本省及外省一些公共图书馆的,也有一些专门打造幼儿空间的企业单位的,最后空间虽小,还是五脏俱全的,让各个层次的儿童基本都得到了我们的优质服务。

一、空间打造的理论基础

为了打造儿童服务空间,我们专门研究了一下新出台的《国际图联0—18岁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以下简称《0—18岁指南》),《0—18岁指南》强调了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新的儿童定义为18周岁以下的人;《0—18岁指南》还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在非商业性空间中为当地社群的所有成员提供服务和活动,包括所有儿童,即不论其种族、宗教、性别、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智力或身体能力,所以我们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打造出适合他们学习的一个个多元的空间。

《0—18岁指南》中介绍了丹麦图书情报学家Dorte Skot-Hansen,Henrik Jochumsen和Casper Hvenegaard Hansen设计的一种空间模型,其由四个“空间”组成:灵感空间、学习空间、会议空间和表演空间。如下图所示[1]。

由图可以看出,我们打造的空间需要具备“体验”“赋能”“参与”“创新”这四个目标。

二、空间划分

根据《0—18岁指南》的指导以及周边一些公共馆的经验,我们将我们馆的阅览空间依据读者不同年龄段以及我们馆面积的特殊性,划分为以下几个空间:0—3岁为亲子阅览室;4—8岁为幼儿阅览室;9—16岁为青少年阅览室;16岁—65岁为成人阅览室;65岁以上为老年人阅览室。当然因为空间面积以及馆员管理的问题,有些阅览室是没有实际的物理界限的,例如青少年阅览室与成人阅览室就是一个整体,只是各有侧重不同而已,这个也主要因为有些青少年在15岁左右就开始阅览一些成人的书籍,而且我们馆的经费不是那么充足,不能做到都兼顾,这样将两个阅览室放在一起,可以起到兼顾包容性,只是做了一些虚拟的划分;另外0—3岁以及4—8岁相对儿童比较吵闹,他们两个放在一个大空间,再相对隔离,这样可以不打扰到青少年的自我学习阅读。

三、各个空间的环境布置

《0—18岁指南》中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儿童享有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等各种权利的保障的先锋,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儿童读写能力发展、读写能力及阅读之重要性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小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阅览室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阅览室是要给儿童提供阅读的场所,另一方面,阅览室也是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安静温馨的阅读环境。

儿童空间设计核心是“以成长为中心”,主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多元体验诉求,让他们受益于外部环境,更好地享受阅读。需要从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出发分析,了解各个年龄段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孩子们的性格、兴趣以及习惯,与设计中的色彩灯光以及陈列设计结合综合运用。

1.人性化阅读环境设计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应该为广大市民提供文献阅读服务,提供适宜阅读的场所和舒适的阅读环境,并以此发挥其教育职能。例如,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其思维活动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现的联想来进行,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阅读一般是通过父母的协助来进行,主要书籍以图画为主,可以适当使用较为形象的模型增添趣味性;七岁之后的儿童,开始发展抽象思维,认字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提高,主要阅读一些以图案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9岁以后的儿童已经基本接近成人的阅读习惯了。

图书的接触对于尚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是了解世界,感受社会的一道重要的窗口。因此,幼儿园图书阅览室的环境创设,就为提高孩子们图书阅读习惯和兴趣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按照年龄区分阅读空间是有必要的,不同区间的书籍以及风格都要随着年龄不同有差异性。

2.设计基本原则是具备开放性、流畅性、灵活性和趣味性

开放性是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局部变化进而对空间重新定义,如将大空间分隔成许多小空间,赋予每个小空间不同的主题,可以依靠非实体墙的虚拟分隔来实现,从而实现空间视觉上的一种切分感,使其在整体上呈现一种开阔的形态,同时还便于功能区域的增减和更替,这种设计尤其对一些馆舍面积不足的馆特别实用。

流畅性是使空间具有节奏感的一种体现,主要有几个方面:视野的通透性,达到儿童在入口处就可以通览全景;移动的连续性,在合理分析儿童行为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通道布局;功能的贯穿性,让儿童在进馆—浏览—停歇—借阅—出馆的过程中具有随时服务感受。

灵活性是儿童阅读空间区别于成人阅读空间的一大典型特征,由于儿童行为的不确定性,所以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到多元变化,并最终达到舒适与灵活。例如,在空间中加入一些游戏性元素,使空间兼具阅读和活动的功能。

儿童阅读空间的趣味性是激发其探索学习的重要因素,不同于成人的阅读,儿童阅读时需要外部环境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所以趣味性的空间可以增加儿童对阅读的参与感,从心理上满足他们的游戏性的渴求,以达到打造一种让他们将兴趣与玩乐作为学习的空间模式。具体设计中可通过室内家具的陈设进行,如在书柜、椅子的设计上考虑儿童的喜好,大龄儿童可选用圆柱体形式书柜,年龄小的孩子则可以在“圆圈”中阅读,但一切的前提是保障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3.以儿童需求来划分不同的阅读区域

亲子阅读区: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最重要的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

动态区:表演区、自由阅读区、好书分享区。该区域相对活泼,跟传统静静读书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该区域主要是让儿童有一个自我创新、参与的区域,更多的是跟别的儿童的交流区域,是一个相互学习、娱乐的区域。该区域主要可以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静态区:读书区、新书推介区。主要针对大一点的儿童,需要静静的阅读。

动手区:修补区、自制图书区。主要培养儿童维护图书馆的一些技能。

当然,如果空间允许以及经费允许,可以为儿童单独设置数字阅读区。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十字路口的图书馆》显示,78%的公众认为图书馆显然需要提供培训人们如何去使用数字工具的项目,比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的使用,并有75%的受访者表示图书馆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学习如何使用新技术[2],也就是说,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公共图书馆有义务,去培养儿童的数字素养。

4.空间具备人性化的标识系统

图书馆空间环境标识系统是规范图书馆管理服务的重点服务项目,对市民的有效阅读引导应以无声为主,使用大家约定俗成的标识,为读者提供空间位置、功能属性、资源类别等服务信息。标识牌的设置应减少读者在获取帮助时过多依赖工作人员的情况,有效帮助读者节省咨询时间,提升阅读效率,减少阅读盲目性。另外,赏心悦目的标识也是图书馆重要的美学要素,应将人文情怀和文化要素进行有机融合[3]。

以上是我在改造新馆时在为读者空间设计的一些体会,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0—18岁指南》上对儿童的服务需要达到“公平、多元、包容”性,我们在设计划分空间时考虑了这些元素,但是因为本身空间的面积有限,在这种阵地阅读中并没有完美地体现到这些并没有给予读者很好的服务,希望在未来我们可以在其他的一些为读者设计的阅读推广活动中能更多地体现到这些,给读者带去最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阅览室指南图书馆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图书馆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