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君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改革。目前,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涵义和关系已基本形成共识。但两者如何协同育人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在分析当前影响和制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因素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探索两者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涵义及两者的关系
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于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法治观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目前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政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这些课程独具特色,融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于一体。
课程思政要求在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系统推进、深入挖掘学科专业中的思政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精神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中国梦教育、法治观教育等,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进而发挥专业课教学的立德树人作用。
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策略。
二、当前影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因素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思维、观念等方面与以往有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注重知识灌输、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如思政课程的内容与大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難以激发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校内校外互动不充分,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等。
(二)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教师对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未能充分认识到二者同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对两者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研究不够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整体性的规划。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目前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达到两者协同育人的效果。
(三)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微博、抖音等平台兴起,而高校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以教师讲解为主,忽视了多媒体教学辅助,导致课堂氛围沉闷,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果实效性不容乐观。另外,课程思政仍停留在理论灌输的层面,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影响了育人的实效性。
(四)专业考核和评价缺乏课程思政的内容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应将课程思政内容作为重点纳入专业考核和评价。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对应的专业考核和评价缺失。部分高校虽然将课程思政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考核指标和形式则没有做到明确、量化。
三、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完善顶层设计
完善顶层设计应以思想为先导,统筹规划各项体系制度。如建立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组织管理体系,以促进二者融合,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衔接互动交流;创新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等有关制度,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关键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分析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所要求职业素养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事政治等,丰富教学内容,寓理想信念、法治思想等思政元素于教学之中。二是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课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等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核心,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如此才能将挖掘的思政元素像盐融入水一般地融入课堂教学。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所有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可见,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其思想道德素养直接关乎育人效果。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政教师与各专业课教师的专题培训,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给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提升的平台和机会。
(四)创新教学模式
思政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要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堂讲授这一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记住理论知识,唯有实践才能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指导实际生活。思政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开展实践性教学,将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结合,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五)建立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量化为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在高质量、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队伍是主力军。因此,首先应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把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师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奖励等重要依据。其次应建立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对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等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激励,加大支持力度。最后应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机制。制定培训计划,集中组织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活动,形成规范的集体备课等制度,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邢琳.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2):180-181.
[3]赵美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4):72-74.
[4]俞海洛.发挥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功能[N].河南日报,2020-10-23.
[5]陈锦生.从课程思政中实现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途径分析[J].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2020(05):151-153.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