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敏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学校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应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深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深度教学与传统的浅层教学模式不同,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以及考试技能的提升,更加关注学生知识探究、应用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水平的提升,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引言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高中阶段全面落实了信息技术课程,希望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社会中获取竞争优势。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以及有效教学策略,进而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虽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仍然落后于改革的步伐,没有得到与其他学科同等程度的重视。这其中固然需要社会与学校付出努力,一线教师也应当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尽快更新学生观、教师观与教学观。部分教师只顾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上课,在课下也不会和学生交流;少数教师不会主动接触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资讯,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教育学与心理学知之甚少,没时间或没有提升自我的想法;一些教师仍然坚持“以教定教”的课改理念,不会参考学生意见,也不会根据学生的学情改进教学。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输出理论知识,违背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改革宗旨。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刻板单一,直接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降低,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就是直观演示法和讲授法,这两种教学模式虽然比较容易控制教学进度,能够使学生较快掌握所学知识,帮助他们顺利通过会考,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方法单一。在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深受教师的青睐,而针对情境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等应用相对比较少,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公开课上才使用,旨在调动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完成学校的考查。一旦回归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又逐渐回归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致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科五育融合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项目学习是一个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我认知能力,形成深度学习的意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地体现了智育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结合《数字化与编码》的实际教学来看,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掌握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工具,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等智育能力。
(二)加强硬件资源建设,營造良好学习环境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为良好的硬件资源。只有在硬件资源的支持下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落实。学校应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软件资源以及硬件资源,使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配合度,在硬件设施的支持下,学生会逐渐培养起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落实,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通用技术设计方面知识的讲解中,为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就有必要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在模拟实验、绘图等教学中,教师应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将知识内容进行简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更高效地学习信息技术,这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在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现代信息设备的辅助,同时这些现代信息设备有利于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乐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实验中。
(三)展示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尤其多。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优秀作品,可以通过这个活动作品来进行美育教学。在《数字化与编程》中有一个项目实施,要求学生收集体质健康相关素材,初步完成电子作品。教师在学生在设计作品时就要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进行作品赏析,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实施深度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不仅仅能够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也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解放出来。一方面,深度评价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作业完成情况等,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深度教学理念下,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还应从单一的评价主体中解放出来,还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评价中,使其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对自己形成深层次认识,最终完成深度学习。另外,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还应注重激励性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激励性、引导性的评价语言,以便于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真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应是一个动态过程,生态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德育为首,智育、体育为基础,劳育、美育为延伸,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学校应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开发、丰富课程供学生选择,并推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变革。
参考文献
[1]张雷.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下),2019(12):178.
[2]金晓南.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61-162.
[3]金荣.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创新对策[J].学周刊,2018(05):106-107.
[4]张坤.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方法[J].中华少年,2018(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