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延长 卫荷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近二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在国际化办学高速发展的同时,应特别重视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促进教职工学习,增强师德师风建设,时刻注重培养“四有”好教师。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为例,剖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培养“四有”好教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四有”好教师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 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06
中外合作办学是全球化趋势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所高校不断尝试与努力,整个教育行业在二十余年的探索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据《“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除宁夏和西藏外,已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600余所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达到2238个。合作对象涉及800多所外方高校,近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含工学、理学、农学、法学、医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0多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每年招生超过15万人,在校生超过60万人。[1]政策的大力支持促使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早在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指引性文件《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以及200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的《中华人名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专门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文件的颁布实施,推动且规范了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开放合作,促进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2]
乘着教育改革开放的东风,2010年贵州财经大学开始做出中外合作办学的尝试,2015年成立贵州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拉开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马歇尔大学、伯克莱学院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序幕。贵州财经大学作为贵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行者,为西部国际化办学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17年成立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目前该学院与国际学院共享同一套领导与管理班子,是贵州省唯一一所集约化引入美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本科层次、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以“巩固、开拓、发展”为原则,以“国际视野儒魂商才”为理念。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与外方大学共同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探索富有贵州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持续深化高校教育国际合作方向,不断朝着课程结构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与学术交流国际化方向迈进,持续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育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为本,要尊重、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并且能够因材施教;二是以教师为本,学校有培养德才兼备教师的义务——培养的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的教师。以师为本就是不仅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更要注重增强教师的师德师风,这就要求学校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培养“四有”好教师,增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更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重要工作。[5]
一、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
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合作学校双方所长,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其中引入外方的原版教材与双语教学,又是双方开展合作教学的两个重要手段。[6]在接收“原汁原味”国外教育资源的时候,中方人员思想意识也会受到影响,中方教师会因为长期接受来自外方的信息,出现思想上的偏差,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方教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随着国际化办学的深入发展和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多变价值观、外来文化不断冲击高校教师思想,存在诸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在课堂和校园中蔓延。同时,部分中方教师因为经常接触国外媒体、外国文化而又缺少对不良、不实信息的甄别意识,可能思想认识不够,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如何坚定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方教师的理想信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国际化办学高校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二是中方师生或面临西方不当言论渗透的风险,被派到中方学校教学的外方教师,可能存在依托传授专业知识或以同行交流为契机,将一些偏激、片面、带有宗教性质或者偏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言论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高校中方师生,给中方高校意识形态、统战等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达到“高质量”目标,加强对外教育合作是一条重要途径。我国作为教育大国,长期以来在教育立法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从《宪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法》到专门性的《条例》等政策性文件,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法律政策依据,同时也是教育活动准绳。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在国际学院党委领导下,一直以来坚持党对开放办学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各项要求,坚持把方向、谋大事、作决策、抓落实、保稳定。为培养优秀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和工作者,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在教职工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目标。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定期开展“防范宗教渗透”、“防风险守底线”等主题的讲座和培训,提高并坚定了教职工的思想意识与理想信念。
二、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师的道德情操
教育不仅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更需要关心是“谁”在培养的问题。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保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以德育人、以德治教。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应该加强对教职工师德师风引领,培养教师高尚品德,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学习与相关培训。
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党委一直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要求,积极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保障,如2017年根据学校发文制定《国际学院师德“红七条”实施办法》等文件,定期开展学生、教师座谈会,了解教职工师德师风情况。另一方面,学院加强对教职工的师德师风培训教育,定期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引导教职工做好严守科研伦理、增强师德师风、注重意识形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当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师的扎实学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识是教师之基,科学的教学方法、过硬的教学能力、扎实的知识功底、勤勉的教学态度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是吸引学生的硬实力。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教师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担负了探索知识与传递知识的责任。学生对教师博大精深学识的高度肯定和倾心崇拜是高山仰止的仰慕之情 ,颜回评价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新时代做好高校教师,既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既要有正确价值导向,又要具有精湛教学艺术。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培育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让学生领略科学知识的魅力,又体会人类智慧的力量。站在新时代知识发展前沿,教师始终应处于学习状态,严谨笃学,刻苦钻研,不断拓展、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除此之外,还需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强调教育目标终身化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等。
如前面所说,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是为了整合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所以在国际合作办学的平臺上,教师也受益良多,一是合作办学的平台为双方教师在共同的领域探讨学术、切磋武艺、互学互鉴方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二是为提高教师英文等应用型能力创造了宝贵的条件。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不少教职工借助这个国际化办学平台去美国西密歇根大学、伯克莱学院和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等学校考察、学习,外方教师也多次来访、任教,同业间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促进了合作,更为开展国际化科研项目提供了基础,为境内外师生搭建了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平台,为加强国内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优势学科的国际合作架起了桥梁。学院为教职工国际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丰富机会,目前有两百多名教职工获得了ISEC项目任课资格认证,不少教职工赴境外培训,或在合作院校进修,众多青年教师通过与外方教师共同授课、担任外方教师和中方教师助教等形式得到了培训,其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师的仁爱之心
何谓“仁爱”?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包括孝、悌、忠、恕、恭、宽、信等,其中孝悌是根本。仁是人自身的品德,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悌”的是最真实的感情,“仁”是根本和出发点。孟子提到的爱,便是大爱,是推己及人的爱,是仁爱。诠释了作为一个有道义的人,不仅敬爱善待自己的长辈,更要能够在面对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老人时也一视同仁;不仅要细心抚养自己的孩子,也能按照这个标准去关爱其他人的孩子。作为人类社会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是敢于牺牲与奉献的精神;把教师比作园丁,浇水除草悉心育苗,这是关爱下一代的爱心与情怀。
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高校教师,即“仁爱之师”应以“爱”为核心,有博爱的胸怀对待学生及身边的同事;有一份乐于付出的执着,热爱自己的事业;用宽容的态度悦纳别人的错误或过失。好教师一定有仁爱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爱是大爱,爱知识,爱学生,爱人民,爱国家,热切关注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用教师自己的情感和温暖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中外办学高校大部分学生有出国的打算,不少国际化办学项目更是提供了“2+2”(两年在国内上学,两年在国外上学),“3+1”(三年国内,一年国外)的机会,所以当学生身在异乡的时候,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就会面临心理压力和一系列实际的问题。所以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教师更要心怀仁爱,心系海外学子,给予他们家人般的温暖与关怀。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为培养教职工的仁爱之心,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引导教职工做好在校学生与海外学子的服务工作,把学院的安排落到实处,为学生顺利结业铺平道路。
五、结束语
因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法律制度框架下,结合实际情况,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需勇于肩负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的历史责任,切实培养和提高教职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起应尽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系2021年度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号2021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EB/OL].“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数据调查报告.https://www.eol.cn/e_coop/gol/html/report2020/content.shtml,2020(07):14.
[2]张国镛.高等教育政策法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国际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wmi.gufe.edu.cn/xygk/xyjj.htm,2020(11):28.
[4]王兴国.以中国梦为引领,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05).
[5]顾明远.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56-57.
[6]阳金萍.提高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