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培养模式探究

2021-07-13 21:34孙晓宇王景新王宇庚
南北桥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培养模式课程思政

孙晓宇 王景新 王宇庚

【摘    要】为提高学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我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情况深入探讨,不断创新,总结出“四融合一贯通”培养模式。即以师德师风思想教育、思政科研创新能力、双师证书通过率、社会服务能力这四大方面为抓手,形成师资队伍建设的四个关键的版块,以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为贯通线协同育人,全方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并将其应用于学院建设中,以期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师团队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05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实施《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就人才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顶层规划并指明方向。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而“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发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战略指导意见。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制约推进的因素

学生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在校期间,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又有特殊性,重视技能操作而忽略思政教育。

从生源性质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成绩多处于高中成绩的中下游,部分学生缺乏自觉自主的学习能力,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刻苦奋斗的精神。[1]很多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思政课的重要性,在课堂中没有认真听课,存在懈怠情绪。在疫情背景下,全民的爱国热情被大大激发,高校学生是志愿者主力,可以看出爱国情绪根植于骨子内,如何激发并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导向还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

从就业方向来看,口腔学院的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就是口腔医生、口腔技师或是医疗相关人员,属于技术岗位。普遍学生重技能轻思政理论。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其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匠精神。

从专业课程特点来看,思政课与专业课脱节,思政课堂效果不佳。高职院校的大量的医学理论课、实践技能课程,课程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明确,依托专业教学即可实现。但素质目标中的职业素质目标比较明确,但是思想政治素质目标缺失,缺乏与思政课的协同性。

从专业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重专业技能轻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能力不足。专业课教师多从事临床教学,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懂思政教学方法,课堂上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手段。[2]部分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挖掘思政元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不高,不会将思政教育融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得一些和专业相关的思想态度、道德修养、价值观素养无法良好的展现。

二、专业课教师团队培养模式的研究目标

为了学校思政教育高水平发展,通过探索模式培养教师团队,以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实用型医学人才,应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加強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人才队伍思想引领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育才先育师,育人者先受教育。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教师的职业决定教师要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仁爱之心,博大情怀。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教师的培养中。专业课教师一方面以课堂为思政教学主渠道,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培养协调统一的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该注意言传身教的重要影响,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价值观等都会产生影响。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是重要任务,让教师以实际行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二)构建思政专业化梯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合理优化行政岗位设置。可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博士学历主任医师为学术带头人,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聘请企业的优秀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学校选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实现教师与企业专家“两栖”双向发展。引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作为思想导师,辅导员教师作为辅导导师,充实专业课教师的队伍,通过定期的政治学习、思政论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构建青年互助团队等形式形成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机制,实现老带新跨学科的人才培养[3]。团队成员目标一致,唤起团队教师的激情、积极性、创造性,使团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不断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孕育蓬勃向上的工作激情和活力。

(三)强化思政体系建设,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

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发挥作用需要好的服务和环境。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组织高效的服务保障团队,从具体事情做起,切实解决好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还有深化认识分配制度,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积极引进人才,通过改革考核和奖励制度,鼓励有思想、有能力、有干劲、能干事的教师努力发展。充分激发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思政研究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的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学院引进高学历专家充实团队队伍,指定绩效工资的奖励机制,定期派出优秀年轻教师进修学习先进的理论和临床知识。学校经常组织线上学习,信息化时代丰富了教师学习或是自学的各种途径,学院、团队、教研室斗志激昂,进取学习。

三、专业课教师团队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创新专业教师团队的培养模式,凝练高职院校特色培养方案

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命脉。大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是与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的能力水平有关,为了紧随社会快速大步的发展,学院通过深刻反思教学队伍的建设发现了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如高水平教师总量不够大、思想认识不够高、教师总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院通过探索采用了“四融合一贯通”培养模式,以期全面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思政能力,为学院二级管理助力。

(二)夯实四个“版块”融合,凸显全方位融通育人

在培养体系中始终以师德师风思想教育、思政科研创新能力、双师证书通过率、社会服务能力这四大方面为抓手,形成师资队伍建设的四个关键的版块,全方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

1.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修炼师德师风定力。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指出:“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团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关键,强化育人理念,树立教师育人意识。定期开展组织培训活动、线上学习、调研项目、集中学习、强化师德师风等方式加强团队的建设,提升教师思政政治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思政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言传身教。

2.提高教师思政教育科研能力,秉承学以致用实施灵魂教育。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专业建设、课堂质量、学生管理、人才培养等。科研是教师长期学习、思考、實践、感悟后的智慧沉淀,是上好课做好研究的保障。教师从事学术研究能拓宽文化视野,夯实专业知识,获取新知、探讨未知,激发求知欲,保持职业新鲜感。教师从事学术研究能够促使其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从事思政研究可以坚定道德理想,多方面、多渠道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服务。

3.提高教师双证双能素质,传承企业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技术专业学生大力倡导的一种德育教育。改善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双师双素质的提高,行校企共同制订行业专业教师双师培养计划和培训标准。通过企业实践,培养“既能上讲台,又能下企业;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的双师队伍。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构建双师成长模式,形成有利于厚植工匠文化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双师体系的构建更加方便教师以身作则传授工匠精神。

构建合理的双师师资队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外聘教师等组成,形成梯队。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双师素质。选派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去进修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和职业操作技能,定期聘请思政专家进行培训,鼓励团队教师参与思政教科研项目,促进教师的思政水平的提升。

4.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医学院校要从专业出发,打造社会服务志愿者的育人品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专业定期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让每一位学生走向医疗岗位之前都有一段志愿者素质教育的经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医大爱的价值追求。如社区免费口腔检查、幼儿园宣教等一系列有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的实践品牌的开展,需要专业课教师的大力参与和指导。学生既帮助了别人,又奉献了社会,体验自我成长和生命价值。进一步提升了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将志愿者活动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举办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师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以照片、视频、演讲、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雄心壮志、爱国情怀。通过各种活动和社会体验建起师生互动的桥梁,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升华思想境界。

(三)打造一条“贯通线”,搭建全过程贯通育人

贯穿总体的“贯通线”就是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思政课教师专业性强、思政能力强,可做好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思想教育的把控;辅导员掌握学生的生活、家庭情况,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心理问题学生、贫困生及时和专业课教师做好沟通。协同育人是德育、智育协调统一,教师优势互补的内在需要,也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要求。[4]可以让思政专业的教师、专业课教师作为辅导员,或是辅导员去学习相关思政课程,使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生活中,使工作有交叉,内容互补,相互融合。针对不同专业性质要求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个性化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思政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教学效果。

四、专业课教师团队培养模式的实践意义

(一)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重点打造专业和思政“双肩挑”的教师队伍

“四有”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要发挥“四个引路人”的作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唯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二)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着力融合专业特色和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学校特有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与德育元素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口腔医学专业有自己专业的特色,如何将专业特色和德育元素完美融合是本课题需要思考的重点内容。

(三)修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培养技能和品德双全的综合型素质人才

通过专业课教师团队的建设,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多方位育人,为国家、为社会输送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医学院校学生应具备专业素质,也要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教育过程中应倡导知行合一、乐业敬业、德艺并举的价值维度。

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职院校的思政内涵建设,以育人为出发点,注重价值引领,以课堂为主要根据地,运用社会重大事件等活教材实现课程和思政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管齐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5]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在“四融合一贯通”的思政教学团队模式中,深挖爱国主义精神、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意识等元素,和学生的专业进行结合转化,并融入教学和生活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后续的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家发展战略、地方文化特色、地方企业发展规划等内容植入教学中,根植于民族基因,发挥师生主体,完成育人价值,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与国家民族同步调、同共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系2020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团队“四融合一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H20540)】

参考文献

[1]王宪青,邹安妮,冯世德.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79-81.

[2]张志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37-39.

[3]李恩华.整体性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和学生工作结合“四融合”机制构建[J].新教文化,2018(3):25-26.

[4]邱丽霞.高职院校思创协同育人的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82-85.

[5]王慧.疫情背景下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J].改革创新,2020(9):17-19.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培养模式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元制”协同工作机制
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