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探究

2021-07-13 21:34张赛婷
南北桥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教学管理创新

张赛婷

【摘    要】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摇篮,课程改革后,国家非常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高校應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开展思政课堂的建设,为国家培养有志青年,使大学生有家国情怀,充满正义感,充分发挥好育人作用,使青年人都能够有品德修养,有政治抱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政治人才。德育体现了当今时代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它主张由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转为传授知识、提升品德并重,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目的,探索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创新  教学管理  高校课程  思政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07

在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育部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并指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教学重点要放在高校课程建设的所有学科中,围绕培养全面型人才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思政建设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素养。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梦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为国家输送青年人才,必须要有明确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立场。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是学校及教师在培养学生时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教学方针。[1]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指引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技能,忽略了思政建设的培养。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思政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对于深化建设人才强国,开展思政课堂建设与课程改革,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创新教学管理实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校青年在生活中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使得高校青年的思想会有所波动。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高校青年的政治思想立场以及增进爱国情怀。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在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完善其思想道德的建设是高校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2]高校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科学知识,提升精神文明,更重要的是使其思政治思想立场得到提升与发展。明确高校课堂政治思想教学的意义是高校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要结合各专业的教学特点,使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融入在一起,巧妙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对于国家建设人才强国与实行以人才为基准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这也能使高校学生具备民族责任心、民族责任感,从根本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培养为国家建设能做出贡献的有志青年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思想品德的教育对明确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的建设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办好高校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程思政的实践性意义,加强高校课程思政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传导社会主流意识,弘扬社会正能量和主旋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青年的价值培养与人才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广大教师应该认识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义,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深入实施课程思政,为祖国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

(一)以教师为引导,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

在当前的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着重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这样的教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思考方式。但是,此种教学方式不便于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并且学生自由思考以及辩证并不能够以最大效率接收到优质的课程知识,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对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学习课程思政改革的相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爱国情怀,对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指导意义。另外,教师为人师表,应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课程思政过程是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思想变得规范的过程,是陶冶情感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关系到高校课程思政的最终结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相融合,能够使学生更愿意接受课程思政改革教学,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并且能够突破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及影响,提升学生学习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完备,最终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推进课堂思政的双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与实践相结合,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

在高校课堂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家需求综合全面型人才,所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另外,开展实践活动或活动课,寓教于乐,这样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接收思政知识。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是实践的魅力所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自己去考察思考、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后,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校课程教学来说,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仅仅是第一步。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应促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良好地融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实际的操作力,对于国家培养综合人才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开展课程实践,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学校都有重要的教学作用。[3]首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将课程思政改革教学结合到实践教学中,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学以致用。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增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就业有很大保障。由于现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庭的重要顾虑。在教学中融入实践课程,能够让学生提前感受到课程学习的压力感与紧张感,对于学生日后择业以及工作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和教学意义,便于提升学生的择业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还能够结合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归属感与社会责任感。对于完成思政改革教学以及课程知识、专业教学都有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并且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践教学是实行课程思政改革教学重要的教学方式。

(三)用信息化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技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过于单一和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在高校课堂的应用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青睐。高校学习不同于初高中课堂,学生要主动自学,开展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推动高校课堂思政改革的教学建设。

教师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无疑具有巨大的优越性。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将与课堂相关的教学知识分享至教学平台,并提前预习教学内容。通过预习,教师可以减轻在课堂上的教学负担,学生也可以事先掌握教育教学知识点,在课堂上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将自己不理解和有问题的重点、难点问题让教师再进行解答。通过教学优势,自然地将思政课程改革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新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使学生在专注的学习过程中领悟思政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达到最大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不仅便于学生进行反复的学习与研讨,更能够加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习平台上,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与交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断充实自己,使学生的思想与教学知识得到扩充。同时,教学平台上不仅能够有单科知识,还能够实现多科知识的相互结合与融合,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各专业课知识进行融合学习,有更好的教学作用。作为同一专业的学科,知识必然有相互连通的地方。教学平台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课程中的结合点,便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课堂改革中的教学应用,对于实现课程改革的思政教学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是完成思政改革教学的重要方式,各高校思政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四)构建课程小组,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

在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思政课程改革的目的,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课程思政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教学中。[4]各辅导员教师以及各专职专业教师可以在各高校班级内建设思政改革小组,并由党员直接领导,负责宣传、教导工作以及学习任务。在各课程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各个小组都要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在各小组内,各优秀个人要充当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投身到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中,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优秀的带头人能够发挥到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时,就能够增强课程思政的动力,推动整体班级的教育教学进程,以及推动教学中融入思政改革的教学目的,增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性。

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中,要发挥课程小组组长的带头作用。小组组长要带领学生下载学习内容,观摩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上课之前,小组长要提前领会本课程需要了解的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便于教师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同时,教师在与小组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各个组长的意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提出新的教育教学意见,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欣然接受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课程思政改革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到实处,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率,增强课程思政在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创办奖惩机制,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思想境界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学校应该加强自身的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生的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和道德境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想要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推动思政改革,并且将思政改革同步到高校建设的每一个教学科目当中,必须建立健全高效的奖惩机制,使其形成一种教学常态。使每个教师并不是把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当成一个负担,而是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和教学任务去完成。[5]让学生在任何科目的教学课堂中都能够感受到思政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让课程思政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转变。

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引入思政改革教学,发挥自身的主动创造性,在工作和实践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而不是传统的以“灌输式”教育教学为主,确保使思政改革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加强,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发展。各教研室要定期对上课教师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检查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督促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对日常教学中完成思政教学与课程教学融合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开展课程思政情况较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调动教师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无论是在绩效、职位晋升等各个方面都能够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其能够在课堂中为高校学生融入思政改革教学。奖惩机制是实现高校教学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高校应该注重奖惩机制的重要作用,建立适应自身发展情况的奖惩机制,发挥教师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实施者”的作用,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纵深发展。

三、结束语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和懈怠。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教育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别开生面地开展,使课程思政改革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专业的知识,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抱负以及增进爱国情怀。对于国家培养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是实现国家高校课程改革建设的重要教学方针。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各个教师的坚持与付出,需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实现。当今的课程思政在实践中还不够完善,仍有许多的德育理论和方法值得我们发现、推敲、实践,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发掘更多的可能性,服务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

参考文献

[1]翟文豹.课程思政建设:逻辑起点、基本前提与实践路径——以行业特色型高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1(09):35-41.

[2]刘美春,王芬.高校理科专业实验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以“信息论与信息安全实验”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9):88-90.

[3]李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37-144.

[4]李孝诚,涂冬雪,李福华.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共词分析的文献计量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4):101-107.

[5]刘九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04):34-38.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教学管理创新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