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语言艺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启示

2021-07-12 21:44林明惠
艺苑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

林明惠

摘 要: 教学话语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具有善引经典,富有说服力;善用比喻,富有亲和力;善说白话,富有吸引力;善讲故事,富有感染力;善于创新,富有创造力等特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对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获得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语言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意识。”[1]81习近平总书记是善用语言艺术的专家,在他的讲话中,产生了许多“金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实现思政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心里落地生根。

一、习近平语言艺术的风格特征

“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2]146习近平总书记具有高超的理论素养、深切的为民情怀、深厚的理论积淀、丰富的工作经历,他是驾驭语言的行家里手。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将系统的理论、深刻的情感、丰富的思想内容,以情真意切、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彰显中国智慧和时代气息。

(一)善引经典,富有说服力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引经据典,多次为传统文化“代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治国理政实践,充分展现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明。一是妙用中国经典诗文。他引用《道德经》中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强调治理国家不能急功近利。他引用《荀子·大略》中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指出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引用《战国策·秦策五》中的“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形容做事要坚持不懈;引用《管子·牧民》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说明人心向背对政党的重要价值;引用《鬼谷子·决篇第十一》中的“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为了促进世界贸易和投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引用《国语·晋语四》中的“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深入浅出地阐明中国参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立场。二是引用外国经典名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引用中国经典名句,还在国际舞台上根据出访国家的历史风土人情,恰如其分地引用外国经典名句。如,他借用德国人说的“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欧洲古话“伟业非一日之功”、哈萨克斯坦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非洲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等,说明携手加强合作、增进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促进理解和认同,彰显外交智慧。习近平总书记信手拈来的国外经典名言,能够迅速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消除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文化隔阂,展现大国礼仪和风范。

(二)善用比喻,富有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比喻,使理论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他将历史比喻为“教科书”,让人们深刻认识学习历史的重大意义,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用“老虎”“苍蝇”比喻职位不同的腐败分子,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表明党中央对腐败、不正之风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增进人们对反腐败的理解和信心。他用“狮子论”驳斥“中国威胁论”。他借用“石榴籽”说明民族的团结。他用“钙”说明理想信念对个人的重要性,用“软骨病”说明个人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恶果。他用“扣子论”,表明价值观对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意义。他用“硬骨头”和“险滩”,说明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他用“笼子论”说明对权力的制约。他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用“盐”对人体的重要价值,比喻思想政治工作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个比喻新鲜而又生动,形象回答了为什么加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他还用“真经”“传家宝”“总开关”“掌舵人”“紫罗兰”“一面镜子”“绊马索”“飞来峰”“牛栏关猫”等寓意深刻、丰富多彩的比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发人深省,让人一听就懂、如沐春风。

(三)善说白话,富有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大白话、方俗谚语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语言,充满浓郁的烟火气息,与人民心声吻合,“圈粉”无数。一是善用大实话。他希望青年尽量少“熬夜”。2021年3月6日,他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指出,“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引发人们的认同和自信。他用“益智补脑”比喻学习……这些平实的语言中蕴含了正能量与大智慧,耐人寻味。二是精用网络用语。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用网络化的语言,贴近人民心理。他在历次新年贺词中,讲到“点赞”“蛮拼的”“朋友圈”“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些刷屏网络的“新年金句”情真意切,充满温暖和力量,饱含大国领袖對人民的肯定、关爱和期盼。他借用流行语,说自己是“累并快乐着”,诙谐表达对工作的乐观态度、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三是活用民间俗语。习近平总书记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熟知各地民间俗语、歇后语等,他注重运用拉家常似的语言,在不经意中感化人、引导人。他在福州调研时说“七溜八溜不离虎纠!”,引发福州人民强烈共鸣。他在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中,提到“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说明当年下党乡交通闭塞的状况。他引用香港俗语“苏州过后无艇搭”,激励香港人民努力把握搞建设的发展机遇。他用“迈过锅台上炕”这句来自梁家河亲身经历的话,强调领导干部要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不能逾越规矩。

(四)善讲故事,富有感染力

讲故事能够使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当我们读到的是故事,而非罗列的事实时,我们会记得更加准确。”[3]4他通过讲毛泽东“只点一根灯芯”的故事,体现共产党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讲《共产党宣言》的翻译故事,说明真理的甘甜;讲“半条被子”的故事,说明红军与老百姓的深情厚谊;讲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的杨靖宇故事,管被装的军需处长因穿着单薄旧衣服被冻死的故事,“母亲送儿打日寇”的故事……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的初心。他还讲述了许多鲜活的国家治理、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事例,彰显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外的演讲,也讲述了不少生动的事例,说明中国与其他国家互相合作与支持的友谊。他分别讲述了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法国医生贝熙叶等来华抗日的故事。这些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真实故事,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五)善于创新,富有创造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蕴含独特的思想伟力,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形象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他用“中国梦”说明未来的奋斗目标;用“两个一百年”“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等,高度凝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理论成果,以独具特色的中国语言、极富个性的表达方式,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了中国声音、中国基因、中国元素。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总书记站从全人类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许多展示中国思想、凝聚国际共识的通用性概念,为增进国际认同、维护国际政治经济稳定等, 做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极大改变了国际话语体系西强东弱的格局。他以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用简短精练的“亲、诚、惠、容”四个字,精辟概括中国周边外交的方针政策,鲜明表达中国主张。他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精准易记的语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传播体系;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学内外部环境、对象的发展变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学话语面临一些新的困境。

(一)教学话语对教材话语的转化效果有待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具有高度的理论性、严肃性、系统性,是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权威教学用书,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形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国家统一的教材话语能否准确转换为教学对象需要的教学话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思政课堂上,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没有读透教材、担心表达不够准确等原因,教学过于侧重“原原本本”,照搬照抄教材内容,无法把统一、规范的教材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话语,导致教学生动性、互动性不足,显得“干巴巴”,使学生逐渐产生对思政课的“无感”,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话语对网络话语的融合能力有待增强

飞速发展的网络社会和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催生了很多网络话语。网络话语是在网络空间交流、传播中产生的语言,通常具有开放性、平民性、生活化等特点,容易成为人们网络休闲、放松的“调味剂”,能产生共同的情感认同和体验。层出不穷的网络话语改变了人们日常的对话习惯,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接受方式,成为了网络文化的重要内容。“吃瓜群众”“确认过眼神”“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耗子尾汁”“爷青回”“打工人”……这些时尚的网络话语切合大学生的群体特点、语言偏好、接受方式。网络话语能够带来更为细腻、丰富的传播语境,可以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形成有益的互补,提升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由于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了解、不愿意使用网络话语,导致与学生缺乏互动,其枯燥乏味的教学话语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弱化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话语对生活话语的有效切换有待改进

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自上而下”的简单灌输。教学话语如果没有将理论的宏大叙事与学生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无法廓清学生的思想困惑和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就会陷入“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够与时俱进,仍持有传统“说教”式的观念,教学话语比较单一、生硬,对教学内容进行“经院化”的演绎,没有将“独自言说”的教学话语转变为“平等互动”的生活话语,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和利益诉求。

三、习近平语言艺术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启示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要全面学习借鉴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改进话语表达方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一)立足“显硬气”,构建彰显“中国特色”的教学话语体系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4]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释和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满时代化的“硬气”。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努力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引导学生熟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辩证看待国内外发展变化,理性分析現实生活境遇。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教学智慧,通过严谨的理论思维、扎实的理论内容、透彻的学理分析,讲清楚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真理力量,增强教学话语的思想力、引领力,帮助学生品读真理的味道,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具有学理性、逻辑性的教学话语,将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愿接受、肯思考、有用处的精神食粮,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聚焦“有底气”,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教学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都恰当引用中国古代典籍和诗文,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动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中国古代典籍和经典诗词记录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资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在教学话语中引用经典诗词,能够给学生带来思想启迪,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挖掘育人和话语资源,充分借鉴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多说有“根”有“魂”的话,使教学话语具有古色古香的文化厚度,呈现出独特的中国韵味。如,可以引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可以引用《国语·周语下》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引导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用《孟子·尽心章句下》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引导学生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三)着眼“聚人气”,构建体现“中国气派”的教学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比喻,讲好励志的奋斗故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借鉴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的方式,开展叙事教学,凝聚学生成长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叙事表达,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身边事”,把“有意义”的事转化成“有意思”的事,推動教材话语和教学话语、故事话语的融通。根据课程需要,面向学生恰如其分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惊天地、泣鬼神的党史故事,讲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故事,讲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故事,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让理论知识入学生头脑、入学生心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等系列采访实录,向学生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丰富工作经历和成长历程,激励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最高人生境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确定奋斗目标,并不断付诸实践,将来为实现“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四)坚持“接地气”,构建面向“生活世界”的教学话语体系

毛泽东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5]817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鲜活形象,紧扣人民生活实际,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字里行间透露深厚的爱民之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并进行相应的引导。一是融入学生现实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适应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成长需求和话语习惯,注重掌握学生日常生活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话语,对教学话语进行相应的转化。了解学生话语偏好,顺应学生话语需求,多讲一些大白话、大实话,少讲一些官话、套话,避免“假、大、空”,在不经意间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善用网言网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主动了解网络发展规律,熟悉各种网络流行语,并在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保持与学生同步的网络节奏;用冒热气、时尚的网络语言“转译”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消除与学生的话语“代差”,让学生感受教学话语的“香喷喷”,而不是“干巴巴”;特别应注重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网络热词,如“点赞”“蛮拼的”“累并快乐着”“撸起袖子加油干”“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等,使话语内容彰显时代性,在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青春责任和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哈特.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M].叶青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万书荣)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
提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转换成效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视听语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