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台山市鹏权中学 广东 台山 529200
班级舆论作为班级的自觉现象和无形力量,几乎存在于班集体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体现了班级群体的综合素质。对班集体成员的思想、观点、观念、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素质、行为形成一定的制衡和制约。好的舆论是班集体不成文的言行准则。对于班级来说,正确的舆论是形成良好班级氛围的前提,正确的舆论对班级规范、班级行为提出要求,对班级班主任起到约束、管理学生的作用。拥有正确的舆论,一个班级就能明辨是非,提倡支持正确的事,批评错误的事,使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正确的标准。
高中生是一个集体,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高中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和舆论监督的重要保障。应该让集体的观点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知道班级离不开一个人,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班荣我荣,班耻我辱。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班级的形象,也会让全班人意识到:我是一个集体,我要为集体而活。比如爱学校这个话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维护学校的形象,不难想象,如果班主任口里经常流露出对学校的不满,学生会不会爱学校?爱上学可以让学生产生许多积极的想法,比如认同感,归属感,骄傲感,使命感等等。
审美观是高中生对美好事物和现象的期待与追求,是精神的需要。所谓审美,就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感知、联结、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如果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念,一个人的言行必然低俗,身心的健康发展就会受到威胁,更谈不上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
在当代高中生中,审美情趣的差异不仅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实践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其自身的审美素养、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因素有关,因此,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就成为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的许多学生都很丑,比如:爆头、打耳洞、穿衣服、长指甲、男人和女人的声音……,如果学生们在一起只知道谈论明星偶像、服装品牌,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必然会被分散。从小学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语言刻画丑态,通过对比突出模仿中的愚昧,使学生产生一种排斥某些低俗文化形态的感觉,追求一种纯洁、朴素的外表,能净化教室的空气,不让脂粉之气过早地飘进同学心中。
在班主任工作中及时正确的表扬,发现优秀典型,树立榜样,鼓励先进,振奋精神。同学们以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激励着同学们积极进取,团结奋进,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爱集体、爱他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特别是品行不端、成绩不佳的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好人好事,及时批评错误思想言论和不文明行为,抵制歪风邪气,营造人人争优、人人为善、人人为集体服务的良好风气。从此以后,在整个集体中,同学们要学会以身作则,学会言行一致,言行一致不好的意见和错误的意见就没有立足之地和成长的土壤,整个集体的舆论氛围就会越来越好。
班风建设首先要从班风开始。班干部是培育班级健康舆论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要把责任心强、学习认真的学生选进班里,这些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班干部讲文明、讲规范,其他同学就少了一些脏话;班干部乐于助人,其他学生就不会袖手旁观;班干部敢抓敢管,抵制不正之风,这样,正气就上升,邪气就没有市场。有了一批敢抓敢管的班干部,班主任工作就能真正落实到班上,就能形成健康的班风。因此,有好的班委会来把握班级的舆论导向。这样就形成了健康舆论的“磁场”,引导着一大批学生向上。除了班干部,班上的舆论建设也不能忽视班上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和“小团体”。教学论的观点是:在班集体中,中心人物或“小团体”往往会发挥班主任和班干部所没有发挥的作用,产生“从众效应”,即左右或影响班集体,从而形成一种风气。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鼓励和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典型和核心人物,使其及时融入班委会。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把那些“双差”的学生,组织成适合自己兴趣的有益的“小团体”,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小团体”中发挥中心作用和示范作用,培养“进取”精神。这些“小团体”的“集体意识”必将成为班级舆论的有益补充,在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中起到重要作用。
班集体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和生活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舆论监督,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就无法培养。班主任要根据班级自身情况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学生,维护班级秩序,可以引导班级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