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张翠枝,李爱萍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复发性流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发病率约为1%~5%,是生殖内分泌领域难题,一般为自然流产状况发生2次及以上[1]。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和免疫、感染、内分泌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较为困难。中医学对复发性流产有系统的认知,中医药在预防流产、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中医学认为,复发性流产属于“数堕胎”“滑胎”等范畴,肾主生殖,肾气衰弱导致冲任失调,胞宫失养,因此,该病的治疗应从肾脏入手[2]。笔者对12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展开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滋肾和血育胎汤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动脉异常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依据随机对照法将2018年9月—2020年2月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26例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8.50±1.85)岁;妊娠时间(58.72±2.34)d;自然流产次数(2.54±0.61)次。对照组患者年龄(28.34±1.97)岁;妊娠时间(58.91±2.27)d;自然流产次数(2.61±0.48)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妇产科学》[3]制定复发性流产的诊断标准:①与同一伴侣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自然流产;②夫妻双方无ABO或Rh血型不合者;③夫妻双方染色体无异常者;④男方精液无异常者;⑤生殖内分泌系统无异常者;⑥女方封闭抗体检查阴性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妇科临床研究》[4]肾虚血瘀证数堕胎的诊断标准。主症:妊娠早期连续2次以上堕胎;腰膝酸软;小腹坠痛;次症:夜尿频多、面色无华、口干舌燥;舌脉: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宫内孕,B超提示单胎;③孕12周内;④双方染色体正常;⑤近期内未服用激素类或免疫抑制剂;⑥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
①双方或男女一方染色体异常者;②生殖解剖异常;③宫外孕患者;④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者;⑤男方精液异常者;⑥合并其他生殖疾病者;⑦合并心脑、肝肾功能异常者;⑧胚胎停止发育或异位妊娠者。
1.5.1 对照组
给予西药常规干预,患者卧床休息、补充叶酸、肌内注射黄体酮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次,1次/d。若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口服碳酸氢钠以促进药物排泄。共治疗2周。
1.5.2 研究组
口服阿司匹林片和滋肾和血育胎汤。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滋肾和血育胎汤组方:丹参、桑寄生、菟丝子、续断各15 g,黄芪20 g,阿胶(烊化)、当归10 g。随症加减:湿热症状严重者加薏苡仁;早孕反应严重者加竹茹;睡眠欠佳者加远志;出血量多者加地榆。1剂/d,水煎后分早晚2次服用。共治疗2周。
1.6.1 临床症状积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对两组患者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和夜尿频多等肾虚血瘀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无、轻、中和重分别为0、1、2、3分。
1.6.2 子宫动脉PI、S/D
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测量子宫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末期流速(S/D)和搏动指数(PI)。
1.6.3 妊娠结局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包括足月产、早产存活、早产死亡和流产。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5%;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95%;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70%;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比较,率采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57/63),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19%(48/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两组治疗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和夜尿频多等肾虚血瘀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和夜尿频多等肾虚血瘀中医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两组治疗后子宫动脉左侧PI、右侧PI、左侧S/D和右侧S/D较治疗前降低。组间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子宫动脉左侧PI、右侧PI、左侧S/D和右侧S/D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PI、S/D测量结果比较
研究组妊娠成功率为82.54%,高于对照组的妊娠成功率66.67%(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妊娠结局比较[例(%)]
近年来,随着女性工作压力的增大,复发性流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妇产科的疑难杂症。由于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和遗产因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力以及子宫动脉血液灌注情况有关[6]。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抗血栓形成功能,进而促进胚胎发育,但仍有部分患者保胎不成功[7]。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充分提高治疗疗效。
中医学认为,复发性流产属于“数堕胎”“滑胎”等范畴。男女生育,皆赖肾脏,肾藏精,主生殖,这是由于冲、任、督三脉皆出于肾元,是胎儿营养来源的主要通道。且肾精与气、血连续密切,若母体先天不足、肾虚冲任失和、气血不和、荣卫不调;肾虚则冲任不调而新血不生,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则致瘀,导致胞宫失约、胎失所养,发为滑胎。可见,该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该证型一定程度上和现代医学血栓前状态致复发性不孕的病因相契合[8]。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祛病为先,兼顾胎元,使得冲任气血和谐,脉管瘀血扫除,胎儿茁壮成长。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和夜尿频多等肾虚血瘀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高于对照组,表明滋肾和血育胎汤结合阿司匹林片可显著的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中医症状,疗效肯定。
复发性流产发病原因复杂,子宫动脉血流受阻导致胎儿供血供氧不足是最常见因素。正常妊娠时,子宫动脉血流速度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加快,但复发性流产患者螺旋动脉被滋养细胞侵入发生障碍,内膜局部血管化程度降低,胎盘微血栓形成,导致胚胎缺血、缺氧,最后致使胎停[9]。PI是可量化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数值增高,表明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加快。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左侧PI、右侧PI、左侧S/D和右侧S/D发现,研究组治疗后子宫动脉左侧PI、右侧PI、左侧S/D和右侧S/D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滋肾和血育胎汤通过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提高妊娠活产率。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丹参可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微循环,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扩张血管等药理活性[10]。续断可抗血栓形成,改善血瘀状态,并能促进患者体内雌孕激素的产生[11],其生物碱类成分有类雌、孕激素的作用,可改善卵巢黄体和胎盘功能。当归的提取物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12]。桑寄生是类黄酮类中药材,可有效的调节生殖系统[13]。黄芪多糖可调节子宫局部免疫微环境,降低炎症因子,预防流产[14]。邓琳琳[15]通过鼠类实验研究证实,补肾活血类中药可调节子宫内膜上雌孕激素受体含量,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益肾类中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活血类药物能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子宫微循环[16]。叶咏菊等[17]从“久病入络”的理论为出发点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子宫动脉血流和微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证实,中医干预可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速度,体现了中医参与复发性流产治疗的精准性。谈媛等[18]研究表明,补肾活血方可有效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速度。本研究最终结果显示,研究组妊娠成功率为82.54%高于对照组的妊娠成功率66.67%(P<0.05),表明滋肾和血育胎汤结合阿司匹林片能提高保胎率。
综上所述,滋肾和血育胎汤结合阿司匹林片可显著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子宫动脉异常状态,提高妊娠活产率和整体治疗疗效,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