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评估视角下地方农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实践

2021-07-12 06:47何婷婷张丽琼江激宇
科技视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估专业课程

何婷婷 张丽琼 江激宇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核心,是高等学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性任务。专业评估作为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专业评估可以总结专业建设的成果, 同时也能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1 专业评估

为切实推进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内涵式发展,提高经济学类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合作委员会依据《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经济学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了专业评估。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9 个一级指标,24 个二级指标,54 个观测点,以及特色项目。

2 专业评估背景下的国贸专业建设

安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精神,全面对接安徽省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人才需求和政策研究需求, 并一直坚持以专业评估为导向,通过专业评估这一手段,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教,以评促管”的目标。

2.1 明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专业定位应根据目前的办学条件,并全面分析将来可能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需求出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评估标准要求专业办学思想明确,定位准确。 依据相关标准与规划,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突出农产品国际贸易专业特色和“学历教育+职业能力塑造”“本科+技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不仅由特定的社会需求所决定,也会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和级别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为了满足各种行业和各个社会层次的人才需求,各级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培养目标,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 才能在众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才能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接轨。本校是一所地方农业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安徽省内,毕业生主要在苏浙沪地区就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苏浙沪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外资企业与外贸公司,每年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也吸引了全国各地高校的人才参与竞争。在此环境下,要保证本校国贸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必须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本校国贸专业以涉外经济贸易部门、 国内外金融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为主要需求方, 以经济学及国际贸易类的学科体系为依托,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专业素质与过硬职业能力的“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国际经贸“三化两型”人才。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1)一个核心:以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为核心;(2)两大特色:一是彰显农产品贸易为优势的专业特色;二是强化以“学历教育+职业能力塑造”“本科+技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优势;(3)着重塑造学生国际商务沟通能力、 国际贸易执行能力和国际市场运作经营能力。

2.2 以专业评估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

2.2.1 教学条件

评估标准对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及授课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此标准,本专业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结构。 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1 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54.54%,教授、副教授全部给本科生授课。 硕士以上学历10 人,占所有教师的比例为90.9%。 在年龄结构方面,40 岁以下的教师6 人,占54.54%。 专业所有教师的最高学历均来自不同的高等院校,学缘结构合理,避免了“近亲繁殖”和“同质化”的问题。

评估标准中,要求实验室设施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实验开出率≥90%;有综合性、验证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60%。 本专业已经开出的实验课程有6 门, 各实验课程开出的基本条件完备,通过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2 教学过程及成果

教学过程是相互依存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认知过程, 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过程,教学过程是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

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 对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专业评估标准中要求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构合理,能根据社会需要做弹性调整;课程设置能很好地支撑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国际贸易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深化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多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 修改后的方案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学科性和适用性。其中,适时增加了创新创业类课程;结合院校优势与特色,增设农学相关课程,体现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特色。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的载体, 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托,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本专业一直加强教材选用管理,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要求全体教师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水平较高的教材或参考书, 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强调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要有应用性与针对性,注意知识的不断更新,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积极鼓励教师编写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的辅助教材和各类习题集,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教材、参考书或辅助教材为5 本。

专业评估标准中要求课程建设力度要大,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增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由多个模块构成。根据学院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本专业目前正在以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其中,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课程均为校级重点课程,国际结算为精品课程。专业教学团队针对课程建设的问题定期组织集体讨论,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效果。 评估标准中对双语课程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此为导向,本专业近年来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两门双语课,提高了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进程。

教学管理是对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运行,提高效能的过程,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1]。参照评估标准的要求,本专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保证教学秩序良性运作。其次,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监控以及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 同时,建立课程保障体制。本专业坚持一课多人、一人多课;对于大课,建立课程组。

专业评估标准中对于教学方法有明确的要求,其中对于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比例以及教学方法和考试改革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以此为导向,本专业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具体包括:第一,在课程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角色模拟、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第二,本专业所有老师采用了多媒体授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自行研制的多媒体课件在15 个以上。 同时,建有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 第三,通过与企业展开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明确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增强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另外, 本专业鼓励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改革考核方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2.2.3 实践教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三化两型”的国际贸易人才,而其中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就应该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结合专业评估标准,本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第一,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了足量的课程实验与实习,对于实践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与就业岗位的需求和理论知识的最新前沿尽量保持一致。 第二,开设创新实践和素质拓展等课程,并将课外创新实践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多家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不断提升本专业实践环节的建设水平,提高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2.2.4 创新能力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估标准中主要从学生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创新活动与实践能力和参加技能竞赛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本专业鼓励学生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研究,每千名学生发表论文13.27 篇。 “模拟广交会”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平台。专业的学科竞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2]。 本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和各种技能竞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2.5 产学研活动

产学研融合是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模式之一。 参照评估标准,本专业建立了“专职教师+兼职教授+校外基地”“学校+龙头企业”的专业培养模式。专业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八大综合试验站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业科技园和相关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紧密型产学研教学科研基地。 同时,还聘请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的导师、兼职教授和企业负责人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前沿的专业知识。

3 推进专业建设的建议

专业评估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毋庸置疑,以专业评估为导向,发展地方院校的国贸专业建设是一条正确有效的途径。 通过此次专业评估,总结了以往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可以发现目前的专业建设情况在某些方面与专业评估中的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要继续以专业评估为导向,持续推进国贸专业建设。

3.1 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要按照国家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去”实践, 按照“重能力、重素质、重实践、开放式”的办学思路,完善“三化两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参照专业评估的标准,构建“课程+实训+竞赛”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级别更高的学科竞赛,通过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领导能力。

3.3 加强实训体系建设

虽然很多院校在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都不遗余力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效果却不完全尽如人意, 比如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适应能力不佳等[3]。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有的是因为涉及商业利益, 学生在校外实习时很难接触到真正业务。所以应根据专业技能要求,新建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创新实验为一体的专业技能实训室;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继续巩固和拓展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加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全面深度合作。

猜你喜欢
评估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评估依据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