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赚理财指南

2021-07-12 09:22范曳杉
投资与理财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债理财产品信托

本刊记者 范曳杉

股市震荡,基金赔钱,部分投资者的资产开始缩水。

不论是炒股的还是买基的,日子都不算太好过。

“稳赚”、“长期”和“安全”等关键词,逐渐成为投资者更多关注的因素。

那么接下来的投资者们,又该以何种姿势进行投资理财呢?

今年开年以来,沪深股市经历了先涨后跌,波动异常剧烈,节前大涨,节后大跌,许多白马股纷纷暴跌,大多跌幅在30%以上,许多才进场不久的朋友遭受暴击,被A股和基金接连上了一堂满是血泪的教育课。不管是股民还是基民,今年都有损失,日子不算太好过。

其实,无论是股市还是基金,都属于高风险行业,遇上牛市,自是可以收获非常超额的回报,可一旦碰上熊市,不但收益为零,甚至连本金都可能遭受巨大损失。

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所能承受的风险大小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于是,新的问题便也出现了: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高,不想去承受股票和基金高收益高风险的压力,有没有什么相对低风险、收益稳健的投资产品可供选择?

排在首位的定期存款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定期存款是最稳定、风险最小的投资。

曾经银行存款的利率很高,现在已经降得很低了。目前人民银行执行的存款基准利率为:活期利率0.35%,3个月期利率1.1%,6个月期利率1.3%,1年期利率1.5%,两年期利率2.1%,3年期利率2.75%。

目前,各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在这一基准上上下浮动的,小银行的存款利息往往比大银行稍微高一些。

也会有很多人觉得越小的银行,越容易倒闭,如果银行倒闭,那么我们存款该怎么办?所以很多人考虑到这个问题,都会选择把存款存进大一点的银行。

实际上,大家实在是没必要担心银行倒闭这一问题。首先,这个概率非常小。其次,我们存款时有一个存款保险条例,也就是说存款没有超过50万,都有保险保护,就算你存款的银行倒闭,你的钱也可以放心。

几乎完全零风险的国债

抛去定期存款之外,其实也是存在一种几乎完全零风险的投资产品的,那就是国债。

国债,一直以来都被称为“金边债券”,由于是以国家信誉为担保发行的债券,期限长,投资收益稳定,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追捧,往往是一经发行就被秒杀。而且,与其他理财产品不一样,国债既支援了国家发展,也增加了个人理财渠道,很有意义。

如果你也认为2021年经济处于高波动状态,那么国债可以作为理财的不错选择。可购买的品类包括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两大类。

第一种是储蓄国债,特点是利率固定,不计复利,定期支付利息,持满“发行期限”后还本;提前支取需支付手续费,但是相对的,它的发行量少。一般的购买类型是凭证式(纸质版、线下银行柜台购买)和电子式(电子版、线上电子银行购买)。

另一种则是记账式国债,流动性好,持有期限内可在证券市场买卖交易;利率受市场供需波动,按年或半年支付利息,发行量也相对较多一些。购买类型分为附息(期限≥1年;有票面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到期还本)和贴现(期限<1年;按低于面值的价格贴现发行,到期按面值还本)。

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好,国债收益率高。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3.14%左右,吸引了大量全球被动投资资金进入中国债市,全球主动型投资者也不断视中国国债为优质的多元化分散投资首选。

银行理财产品仍是稳健理财主渠道

抛去定期存款和国债之外,最为人所熟知的稳健投资便是银行理财产品。

今年3月以来,市场的震荡令不少投资者的心态趋于谨慎,银行理财、存款产品的被关注度再次回升。各大银行的理财经理近期明显感受到,客户咨询基金产品的热情不如以往。

一家国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去年以来,主动来咨询基金产品的客户特别多。随着近期股市调整,大量客户开始追问,是再买点摊低成本,还是赶紧赎回?最终,还是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更多些。”

不少银行客户经理开始在朋友圈进行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广告“轰炸”,确实有些投资者已及时止损,赎回了基金,开始转战银行理财产品,但也有部分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

浏览多家银行手机银行理财专区也不难发现,一些类固收、存款类理财产品出现热销,部分产品出现额度紧张的情况,有的产品甚至提前售罄。

事实上,银行通常会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帮助投资者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分为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和激进型五级。在银行风险评估中结果为稳健型的客户,可以购买低风险和中低风险的产品,主要投资于股票的权益类产品并不是适合他们。

相比于股票和基金,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以稳健型为主的,投资方向也较多地集中在债券类市场与货币类市场,投向股市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也较好。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评价称:“今年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相对稳定,2月份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56%,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净值最大跌幅仅0.4%,较好地抵御了市场波动风险。”

今年是落实资管新规的收官之年,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银行理财产品也将全部实现净值化管理。换句话说,以“保本高收益”吸引客户的营销方式都将被淘汰。而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也在不断加速,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数量也将逐渐趋于稳定。

信托产品,收益高但是频频爆雷让人害怕

信托产品有几年曾经是最火的理财产品,但是打破刚性兑付之后,它频频出事,使它“没那么香了”。不过,总体来说,爆雷的毕竟是少数,信托依然是很受欢迎的理财产品。

目前信托的收益率有多少呢?还能像最高峰时期那样动辄超过10%吗?用益信托数据显示,3月份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6.88%。相比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其他类固定收益类产品,这个收益率也算很高了。

其实,2020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不断走低,先是在一季度平均预期收益率便跌破了8%关口,8月份更是跌破了7%,降至“6字头”。

信托违约问题也不可小觑。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罚单也创下历年之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共发生65起违约事件,虽然违约数量较2020年一季度有所攀升,但违约项目金额却较去年同比下降33.69%。具体来看,1月违约数量最高,当月共发生27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达到约98.29亿元;2月违约数量出现下滑,当月共有21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约为81.87亿元;时间进入3月,虽然违约数量进一步降低至17起,但当月违约金额却达到一季度最高,约为98.42亿元。

因此,买信托一定要注意选择产品,控制风险。

走红的“固收+”配置产品

除却上述内容中所提到的投资理财方式之外,同样深受投资者欢迎的还有“固收+”产品。

我们需要知道,“固收+”产品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只不过“固收+”这个概念是从去年开始火了起来的而已。“固收+”本身其实更多的是指一种投资策略,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标准产品,一切符合“固收+”逻辑的投资理财产品,都可以称为“固收+”。

虽然市场对于“固收+”并没有过什么明确统一的概念,但基本达成的共识还是有的:“固收+”的资产配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固收部分,二是“+”的部分。

“固收”部分很好理解,就是固定收益类资产,通常是债券类。这部分资产风险低、波动小,抗冲击能力强,但是收益也低。

“+”的部分灵活性就相对较大了,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外的风险性资产都可以成为“+”的部分,包括股票、打新、定增、衍生品(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可转债等。其中,股票是最常见的“+”资产,这部分的资产风险虽然比较大,但收益也对应的较高。

“固收+”的逻辑总结起来就是,在原有稳健收益的资产基础上,再去配置一些较高收益的风险资产。如此一来,在股市走强时,可以利用股票等权益类投资获取超额收益,即便股市走弱,债券等收益稳定的固收品种也能确保收益的稳定性,从而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其总体的操作方式也算是灵活多样的。

举个例子。在近3个月的股市下跌背景下,沪深300指数已然下跌了9.33%,而某只“固收+”基金的收益率却还能保持1.68%平稳收益状态。

回顾“固收+”的兴起,主要原因是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传统的保本保收益型银行理财退出舞台,新规之下,理财产品收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固收+”也逐渐成为了偏爱稳健型产品的投资者的替代选择品。

从较长期的角度来看,“固收+”的收益率水平对于厌恶高风险投资却又希望能取得一定收益的普通投资来讲,的确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国债理财产品信托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让与担保和信托
从不同视角解读信托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