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彬
摘 要:小学计算数学新内涵,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与计算,同时也化解了计算教学的抽象性,使其变得更為具体、形象,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在计算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情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在灵活的计算教学形式下,进一步掌握算理,并且运用算理指导算法,就小学中年级计算教学有效开展策略加以阐述。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计算教学;情趣;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赋予小学计算数学新内涵,不仅充满了生活味,同时算法多样,算用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计算也富有灵性。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融情入境,激趣生思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进一步使学生调动经验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结合自身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想象成教学模型,并且加以解释以及应用,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能力等的综合能力。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播放了《熊出没》的动画片,让学生先对两只熊与光头强进行交流评价,一方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然后教师顺势告诉学生,两只熊为了保护家园需要植树造林,每天种9棵,已经种了3天,结合已知条件,让学生思考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根据这一情境创设个性鲜明的形象,同时也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大家纷纷想办法帮助两只熊解决问题,迫切想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此,也让学生积极调动数学思维寻找答案,以及提出各种合理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中,不仅使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领略到掌握数学知识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情境化,进一步使学生从富有生趣的情境中,不断抽离数学模型,最终回归到探索数学本质的内容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自主学习合理建构,积累算理认知
学生要掌握和运用算理指导算法,就必须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学的法则与概念,进一步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中建构知识体系,从而感悟算理,了解算理。例如,在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口算除法”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辆车6次装运了120箱,平均每次能装运多少箱?从这道题的计算中,三年级学生很容易就能列出:120÷6=20,但是如果让口算得出这一结果,有的学生会把120后面的零给遮掉,而看成12,因为12除以6等于2。其他学生在这一影响下也会掌握这种算法。有的教师可能看到学生正确计算了这道题而直接进行小结练习,但是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把120看成12来计算”这一算理就不得而知。简单的模仿后有的学生表现出缺乏对算理的理解,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算法。为此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挖掘,让学生对12加以思考,同时进行追问,“这里的12表示什么?”学生回答“是12个10。”教师出示课件有一大堆杂乱的塑料棒的图片,“谁能看出这一堆塑料棒有多少根?”“如何能一目了然?”这时候有学生说可以1捆扎成10根,就是12个10。如此,学生通过这一变化,对120看成12进行计算的算理就能解释清楚。120根小棒一时间是难以数清楚的,但是将它们10个1捆扎成12捆,化繁为简,就把原来120个1转化成了12个10,平均分6份,每份就是2个10。学生通过这样的转化认知,不仅理解了算理,同时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以算理促进算法,呈现多样化的算法思维
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体现出来的计算能力也有所不同,尤其在解决数学问题所运用的方法上也是多样性的,这说明算法呈现的是多样化。比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中,教师给出练习题20×6=,让学生主动性探索,就会发现有三种计算方法。在这三种算法中,进一步引领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三种算法所蕴藏的算理,让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感悟其中的算理,理解算法,同时也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用结合加强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课堂练习至关重要,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让这一练习的设计与处理富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层次性,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计算教学要学用结合,避免走入题海战术。引导学生从练习中不断思考算理,掌握算法,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力。
所以,计算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而是要回归数学本质,通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充分在这一情境中渗透教学思想,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算理与算法等技能,这样的计算教学有情有趣。
参考文献:
温彦彬.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