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写训练研究

2021-07-11 17:19韩圣波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读写训练中高年级小学语文

摘 要:阅读和写作本身是语言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直接关系到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此同时,读写训练也是培养语感的关键途径,如果两者缺乏互动,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读写训练的质量,在语言实践方面产生明显缺陷。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题材丰富且具有人文性,如何进行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也是当前语文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写训练

要想充分提升读写训练的有效性,需要了解读写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表达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所以,只有立足学生,并实施有效的读写训练策略,才能均衡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真正保障学生语文素养的构建和稳步提升。

一、中高年级读写训练的现实作用

1.新课改指导下的能力发展要求

按照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掌握语言规范的过程中,要注重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小学中高年级需要让学生自觉探索适合的学习方法,并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积累文化底蕴。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需要充分贯彻新课程对读写能力的具体要求。语文课程的重点在于对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在未来的课程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基于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背景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这一角度来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显著,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加工层面的互补和优化,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资源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独立进行分析和感悟。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新课改的推进让他们不得不再次思考如何站在言语发展的角度,准确把握阅读和写作的“双生”关系,实现有效衔接。

2.信息时代的均衡发展要求

进入21世纪后,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社会变得更加全球化和智能化,也提供给人类更加有效的信息交流手段。从信息时代的具体特征来看,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和人力资源特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个社会也因此构建起了全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心态。无论从教育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举足轻重,目的在于将知识进行个性化和和谐化发展。语文教育本身具有人文性和民族性特征,同时现代语文教育也有网络化的趋势。所以现阶段的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需要进行限制和引导,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将新旧知识进行交融沟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一步提升自主化读写能力,不再局限于言语的理解和表达。对于阅读过程来说,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都是作者人生情感的一种体现,而写作则是展示自我个性的最佳途径,两者相互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写训练的基本原则

1.系统化原则

从策略的角度来看,系统性本身体现在读写过程的整体观念上,即需要让学生明确教材和教材、内容和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以扩大读写总量为前提,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促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渗透,重点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表达能力,实现均衡发展。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并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读写训练的基本理念,因为阅读和写作内容本身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我们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纯拘泥于课堂内的读写训练,而应与生活进行联动,寻找新的媒介,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余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的读写实践成为表达生活的载体和途径。换言之,读写训练的基本内容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写作和训练的素材,并且以课外生活相关的各类文体作为辅助性材料。无论是简单的摘抄批注还是随笔,都可以成为学生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1]。而不同的文体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描写方式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感悟不同的语言特性。

3.典型化原则

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文本都能展开读写训练,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从教材内容中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元素并实施合理的读写训练,明确读写材料的典型化原则。具体来看,读写材料的典型化原则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材内部的名家经典作品,这些作品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思想表达意识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行文习惯,尝试在深度理解的过程中进行高层次感悟。

(2)某些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经典文本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典型的教育性特征,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

(3)和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文本。这些文本与生活密切联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进行扩写和仿写,并依托语言实践展开各项规范化学习过程。

三、读写训练的具体方案

1.围绕课堂教学积累阅读、写作经验

阅读和写作需要进行一体化训练,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并且调动自身思维,协调心理活动和语言情境,围绕课堂教学突出阅读方法和写作经验的培训。

实际上,语文教学只有具有形象性特征,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促进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理解课文无疑成为阅读过程中的首要目标。而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语言情境,在自由朗读课文之后获得对文章的初步认知。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阅读过程当中,学生初次阅读可能会感觉到悲哀和可惜,原因在于圆明园内的很多珍贵历史文物遭到英法联军的毁坏;在第二次阅读之后,学生则会有压力和沉重的心理,因为损坏圆明园的不仅是英法联军本身,更是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军国主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描写进行对比分析,以宏伟的圆明园建筑风格与毁坏后的断壁残垣作为比较对象,并且从历史发展和民族的角度将阅读过程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能够在语言积累中强化对课文的感悟,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加深理解。另外,对某些关键词和关键句也应展开针对分析,体会作者对这些元素进行描写的具体意义,并且在阅读当中培养写作习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经验[2]。

2.定位阅读材料,寻找写作资源

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过程是基于教学的立场上充分探索文字的规律和特点,并正确处理好阅读教学和写作之间的关系,从读写的沟通过程当中将写作植根于阅读。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具备复述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还应该基于文章写下自己对不同内容的感悟和想象,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材料和具备新鲜感的词句来丰富自己的见闻。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价值,在遣词造句方面都有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部分。所以教师应该捕捉良好的契机,丰富学生的读写内容,让学生通过仿写或续写的方式延伸原有的情节。总而言之,阅读是深刻理解文章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基于阅读展开写作,也有利于学生激活脑中积累的信息,并且将储存的内容进行重组和筛选,实现创新化发展。必要时教师也应该关注表达形式的改变,在学习不同文体的过程当中积累不同的规律性内容。例如,某些记叙文写作应该定位于贯穿全文的人物描写,议论文则要围绕突出文章重点的思想,散文主要围绕情感层面的表达[3]。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深刻关注文本中的起承转合与人生感悟,充分挖掘文本当中蕴含的写作资源。

3.精确寻找读写结合点与写作情境

精确寻找读写结合点和写作情境,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际上,语文课程本身也应该植根于现实社会,面向未来,拓展学习的应用领域,注重跨学科交叉知识能力的掌握,让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素质。

从这一层面来看,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应用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进行充分体验,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学生具有信息需求之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获取这些关键性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并深入文章本身,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展开辅助性教学。例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层面能够充分尊重语文课的基本要求,并围绕语言教学的实践成果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满足文本体系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解决当前阅读和写作当中的训练难点,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参考某些国外的课程实践方案,例如美国的语言和阅读分科教学模式,并借助技术手段突出语文知识的系統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序列化,大幅降低母语教学的复杂程度[4]。

四、结语

读写训练的策略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支持下,立足文本阅读,关注学生的写作训练和语言表达,这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学科知识应用能力而言意义突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深度挖掘现阶段珍贵的语文资源,并且从阅读材料中定位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正秋.立足文本,以读促写: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J].信息周刊,2020(4):1.

[2]张香.对基于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的读写训练分析[J].读与写(教师),2019(4):112.

[3]江铁琼.凭借文本进行读写训练的研究: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为例[J].读书文摘,2019(3):91-92.

[4]甘南彬.基于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的读写训练探讨[J].新课程(上),2017(6):84.

作者简介:韩圣波(1967—),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小教高级),主要研究方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读写训练中高年级小学语文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