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珊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发挥议题的教学价值,让核心素养在“议”中真正落地,是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课题。政治教学也必须同步跟随时政热点,高中政治教师应有效利用时政热点资源,创设优质的议题式教学情境。通过多元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议题式教学能有力地引发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度思考,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仁爱之心以及家国情怀,让学生真正成长起来。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时政热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目前全球正处于时政热点多元多变的时代,需要有效发掘热点问题中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高中政治课的学科素养凝练为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构建优质的议题,可以让学生在个人成长和政治观念塑造中擁有特殊的体验,接受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引领功能,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科学地用好热点话题的相关素材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可以拓宽思想政治课堂的深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堂的品质。
一、议题设置的理念
在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是什么》这个内容中,进行议题设置。
议题一:我是谁?——集体主义文化下的社会角色。例如,在国庆时期小区居民在阳台上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个人小我融入祖国母亲的大我,让学生在议论中明白国家是什么,个体是什么。对于国家制度优越性的展示和体现,要从讲措施、摆事实等角度出发,然后追问原因,而不是教师直接去评价不同国家的制度谁优谁劣,便会出现主观情况影响客观公正。
议题二:我想要什么?——“青春梦”与“中国梦”。对于“我是谁”,学生在议题中已经明白,然后层层推进到“我想要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学生面对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各行各界的楷模和代表人物,激励自我,找到内心真正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停止对逆境的抱怨,甚至停止正在打的游戏。梦想的种子在议题中发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滴的改变和坚持足以支撑梦想的赤焰。
议题三:我能做什么?——敬畏生命、凝聚大爱。所有的梦想落到实处,就是一个一个小的目标,一件一件琐碎的小事。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激励学生脚踏实地,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厚积薄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三个议题的设置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教学设计的背后都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思想政治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思想政治课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书本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培育,立德树人。此外,情景素材的选取必须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服务于教材。教材也是一种素材,我们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议题式教学设计不是新鲜素材的简单堆砌,而应该是一个精选素材、深入剖析、层层推进、拓展提升的过程。
二、议题选取的特征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教学内容出发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教师要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基础上厘清主线,进行整合,从小处着手,深入剖析。在导入部分要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关注点,多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呈现,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主题要鲜明,教学情境要激发兴趣,从学生的体验出发;环节应合并一些,设问应形成争论或辩论,给学生留下讨论空间。因此议题选取有以下四个特征:
1.趣味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联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性:一例到底,防止知识碎片化,应是以往的案例教学的升级版。
3.逻辑性:按照事实逻辑层层深入,有层次感、有深度,同时要有知识的拓展、有宽度。
4.思想性:通过深度学习,达到能力提升、素养培育的目标,做到上联国家政策,下联社会实际。议题有高度的同时,做到情感共鸣、有温度。
三、议题式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有效地掌控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取向求同或者取向求异,都需要合理的引导。”因此教师在进行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认知,更要关注学生素养、价值、品格、能力等目标的达成,特别是要注重在辨析过程中的价值引领。教师不能回避丑恶现象,要学会“引”、学会“导”,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合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进行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生活化、情景化、活动化和系列化的原则。
总之,议题式教学不是单纯地“议”,不是单纯地图“热闹”。“议”是手段,“育”是目的。基于时政热点和生活点滴,教师需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创设出更多的优质议题,坚持知识与价值、主导与主体、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有形和无形之中塑造学生自我觉醒和自我提高,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张响娜. “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究竟如何理解[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2]卢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概念建构到关联性议题审视[J].理论与改革,2018(6).
[3]周叶妮.《政治生活》课堂教学对学生政治认同培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4]刘取芝,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概念的再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6(6).
[5]梁琼.高中思想政治概念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