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论语》中孔子的思想言论立场

2021-07-11 08:44陈红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角色论语道德

陈红霞

【摘要】本文将从孔子自身的角色定位、生活背景、道德规范体系、教育思想理念等方面来分析孔子的思想言论立场,以便正确解读《论语》,矫正自由化误读的习惯,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努力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阅读境界。

【关键词】角色;时代;道德;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与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孔子是“天之木铎”,是传道者,他站在“道”的高度来称道前代圣王贤哲,传道的目的是让当时及后世的执政者把天下治理好,最终使国泰民安。

与苏格拉底试图将现世政治伦理化的做法相类似,孔子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将教育思想政治化,他为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而到处奔波,周游列国,提出了很多政治教育伦理观念。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的春秋中晚期,争霸战争此起彼伏。作为统治基础力量的士阶层,成为统治阶级竞相争夺的对象,养士之风日盛,在士阶层的推动下,社会上出现了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孔子就是“士”阶层的典型代表,他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希望恢复周礼的典章制度来挽救四分五裂的“周室”,希望通过参政拯救黎民,力挽狂澜,但因为当时把持政权的是“斗筲之人”,所以孔子虽有过短暂的从政机会,但终究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要实现自己的“庶、富、教”和“老安少怀”的政治理想,必须培养出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君子”去取代当时普遍存在政界的“斗筲之人”,“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明确宣布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而子夏所说的“学而优则仕”,更是直接反映出孔子推行教育就是为政治服务,把教育当作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主要工具。

孔子设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赞叹不已,“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向季康子推荐“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

在《沂水春风》章中,孔子与幾个学生团坐,启发他们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孔子进行评价,而他评价的标准就是“仁”。在他看来,学生们虽各有各的专长,但所有的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治、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宋代大儒朱熹说:“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尧舜气象成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国。朱熹解释说,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仁者爱人》)。孔子十分欣赏曾皙描绘的理想蓝图:社会清明,风俗纯美,逍遥自在,每个人都享受真、善、美的人生,那是孔子心目中至淳至美的大同世界。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孔子的立场是贵族的,是统治阶级的。他多半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想统治阶级之所想,急统治阶级之所急,替他们谋划长治久安的方略,设计天下太平的蓝图。总的来说,孔子的学说对有道者加以赞美,号召后世执政者效法;对无道者加以贬斥,希望后世执政者引以为戒。

猜你喜欢
角色论语道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