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发展的实践探究

2021-07-11 07:47张艳
中国市场 2021年14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实践探究

张艳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中提到,要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就要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我国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发展的实现,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化融合以及转型升级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文章通过对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发展的背景以及成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不仅要始终围绕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而且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实践探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4.195

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是大家所熟知的,不管是政策上还是行业背景上,智能制造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很高的活力。智能制造体现的是“互联网+”的理念,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制造行业所融合,从而进行服务升级。而智慧园区是提高园区综合能力的服务体系,有很多平台对智慧园区的理解体现在功能上,但是以系统的角度来理解智慧园区就会出现概述不能统一的现象。

1 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发展的背景分析

1.1 智慧园区发展背景

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很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我国从劳动密集型转为了技术密集型。智慧园区作为一个集群对象,具有高度密集、人才聚拢的特点,智慧园区的作用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可以带动地方的经济税收,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首先,智慧园区的效率比较低。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智慧园区也跟上了发展的脚步。但是信息化的建设程度却不同,智慧园区在之前的顶层设计没有打好基础,就使得很多地方的智慧园区特征不同。有一部分智慧园区只考虑到覆盖部分的信息化需求,比如物业管理的系统需求,从而忽视了多样性的功能服务,不能够满足园区需求,这就导致智慧园区的效率比较低。其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有很多地方的园区在运营层面很优秀,但在建设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没有明确方向,在建设时会同其他园区做参考,这样就会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根据自身园区的情况做分析,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最后,没有规划,拓展性比较低。在智慧园区建设初期,有很多智慧园区会提出自身设想,会通过一些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优化。但如果在建设时只考虑眼前的需求,就会导致前瞻性不够。在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必须具有前瞻性才可以不断向前发展。

1.2 智能制造发展背景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部门,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水平。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来说,经历了手工制作、高度自动化、柔性自动化等多个阶段。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是单机的数控,在20世纪70年代是CNC机床和自动化岛,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变成了柔性的自动化。就在此时出现了计算机集成的制造,从此发展成两条道路,一条是传统的制造技术,而另一条是借助计算机发展的智能制造。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造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现代工具的发展和新型的科学研究成果,发展出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这就是智能制造技术。

2 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发展的成果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进一步融合,我国在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基地的制造和数字化的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在成本费用的管理上也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在智能制造方面,我国加强了数字化的工厂,推动了信息系统和生产管理的融合,构建了细节化的平台,从而带动了制造工厂的全面提高。我国在火电设备工厂上引进了先进的机器人和物流设备,并进行了系统的对接。在叠装机器人系统的三维视觉机器人上,采用了3D视觉效果和叠装平台等多种方式,解决了我国在大型发电机制造的瓶颈问题,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海电气集团临港制造基地为例,该集团对于数控机床的数据还进行了实时的分析,研发了MCIS机床集中控制系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在生产车间通过系统管理,对各个方面的数据都进行了统计,便于管理人员掌握实时的信息和动态。

在智慧园区的发展方面,我国把园区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都作为主要环节,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在智慧园区的管理方面,设有安全监控系统,实施远程监控。通过网络把各地的图像进行集成,再通过手机进行查询,提高了监控的可靠性。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建立了电子围栏子系统,不仅可以报警,还可以对报警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监控。以上海电气集团临港制造基地为例,该集团还設有生产服务管控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并运用模型降低产生的耗能。公共服务有一卡通系统,可以实施门禁以及餐饮的集中管理,还可以运用到考勤以及车辆管理的个性化管理,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在园区的接待管理还设有前端展示系统,集中展示了监控录像,并发布了相关的服务信息,通过机器人讲解等多种方式,提高了企业的形象。

3 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发展的实践探究

3.1 始终围绕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

以上海电气集团临港制造基地为例,在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园区时必须要围绕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上海电气集团临港制造基地以生产高端设备为中心,具有技术含量高以及单件小批量制造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将信息技术融入制造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管理。一定要注重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采用先进的设备,在传统设备上安装信息化的装置,提高质量和效率。而且在运行管理以及物流运输等过程中,要进行数据分析系统,加强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因此,围绕企业实际需求,要实现自动化的服务,在能源供应和物流等方面要运用信息化进行分析,提供准确的服务,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行。在发展过程中,要运用智能化的设施提高安全性,比如在信息发布等方面,要形成统一的管理,为基地的运行提供智能化的保障。

3.2 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支撑现代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发展。其一,要实现网络的泛在化。在基地内的局域网络中实现设备的自动化,从而实行远程监控。其二,要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要通过各种机动化的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对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升级,从而实行远程的控制,要把传统的设备添加智能的新型装置变为智能设备。其三,要实现系统的集成化。将基地内的平台走向集成,提高系统的集成程度,将基地内的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能力。其四,实现基地的云计算。由于基地的规模越來越大,设备越来越多,可以将云计算与现在的需求进行结合,从而得到业务支持。其五,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可以将智慧运用到各个方面,比如照明设备、通信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等多种系统连接成网络,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平台使基地内的工作人员轻松获取信息,从而采用便捷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 智能制造与智能园区建设的原则与未来展望

4.1 建设原则

在构建智慧园区的时候,技术管理人员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定与原则。一是技术标准化原则。在智能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实现城市管理者对于园区的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够进一步降低智慧园区建设以及管理的成本,因此通用标准化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可行性原则。尽管我国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较快,但是很多建设目标在技术层面上还是很难实现,为了减轻企业以及园区建设的负担,技术人员还应该尽量提高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提高建设的水平与效率。三是用户友好性原则。技术人员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与操作者的习惯,同时提升用户友好度,为更多的一线操作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四是安全可靠性原则。在信息智能化管理背景下,智慧化工园区对于信息技术可靠性和信息安全的要求更高,一旦园区的安全信息系统出现漏洞或者遭到攻击,就很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人员的伤亡。五是先进适用性原则。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更新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智慧园区中的智能平台也应该预留出升级与扩充发展的空间,跟随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进而保障平台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4.2 未来展望

我国已经在5G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未来更是以5G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在这样的发展时代中,万物互联以及人工智能将会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最终全面实现智能化发展,尤其是我国的现代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都将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迈向全新的发展道路。除此之外,智能制造以及智慧园区的建设也将迎来一次新的飞跃。首先,以5G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不同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新的技术突破,包括相应的制造、管理以及服务理念都会受到冲击,在新技术的影响下不断升级与改进理念、架构以及模式。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技术生产人员,都应该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发展理念,重新审视发展局势,重视创新技术变革,企业以及园区都应该与信息技术人员紧密结合,进而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最佳效用,从而降低智慧园区建设工作的成本,进而提高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其次,以5G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还会为智能制造以及智慧园区发展带来更加开放的交流趋势,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互。通过大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得到有效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处理与传输,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还会更加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同时加强内部以及外部信息安全管理,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流程,通过设置人员权限等方法实现对企业信息的保护。

5 结语

随着我国5G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这也表示,我国的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飞跃。虽然技术会使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得到新的发展,但管理模式等其他方面必须随着技术而重新变革,工作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到管理与服务上,从而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锦荣.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企业,2019(4).

[2]高天峰.建德:产业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园区智慧化[J].今日科技,2019(4).

[3]段新燕.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7(8).

[4]于济群.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9,50(6).

[5]赵光辉,冯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31):12-19.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实践探究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