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霞
摘 要:数学始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以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为切入点,立足数学课堂的设计,从问题导学法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导学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的价值,探讨应用的基本原则,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列举出应用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有效应用;方法分析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学生思维的锻炼,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数学作为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倍受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问题导学法与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学科始终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难题。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认知冲突,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的重要工具。再加上近些年来教师也在问题导学法这一领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对原有的課堂教学形式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学生可以从枯燥的数字中寻找不同的乐趣。也就是说,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可以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需要,能够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初中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在理念和方法的限制下,课堂的教学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利用问题导学法,可以让教师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制订更加高效的学习目标。在这里,问题教学的创新,不仅意味着形式的简单叠加,而且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引领、课堂练习等多个环节。这就说明,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让教师构建多角度、立体化的课堂体系,让学生的发展始终紧跟自身的步伐,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勇于表达内心的困惑和不解,积极提出问题,突破学习瓶颈。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尽管初中生正处于认知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他们也刚好处在思维成熟的过渡阶段上,所以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但由于大部分初中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对外界的依赖本身就尤为明显,即便是遇到困难,也不能鼓起勇气主动思考解决的方法。也就是说,初中生的探究能力较为薄弱,这就进一步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没有提高自己的学科意识,虽然在课堂改革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的教学仍旧显露出滞后性的问题。教师本身就是学科理念的传达者和引领者,也是组织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点灯人,自身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性质,没有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导致教学工作的开展也缺乏持久力和深度,只是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并且,一些教师仍旧把自己当作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没有从传统的方法中寻求改革和创新,仍旧让学生紧跟自己的思路,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意识,这就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接受着闭塞的教学方式,他们的主动性无法被调动起来。
最后,是学生热情的稀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新课改也始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把主动权和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在表面上喊出了口号,但却对实践中的学生置若罔闻,学生始终是课堂的看客,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教师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也没有认真分析学情,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去设计课堂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第一,教师要保证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只有让问题的设置符合逻辑,才可以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教师的思想和理论。对此,教师要在考察大纲需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范畴,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点,做出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讲解。当课堂告一段落之后,教师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教师应当坚持前呼后应的原则,要让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初中数学的发展目标,问题的设计不能是孤立的,而是要贯穿于所有的教学环节。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强化课堂导入的设计
上文已经提到,初中数学是学生的难点科目,许多学生都会有望而却步的心理,存在很大的畏难情绪,所以在课堂上也没有展现出过多的热情与活力,虽然教师已经尽最大可能组织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活跃度依旧不符合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从课堂导入设计的角度出发,先让学生放下心里的戒备,明确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共同跟随教师的脚步攻克学习的难关。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先产生疑问和认知冲突,形成对章节重点的大致印象。例如,在学习与抛物线解析式有关内容的时候,学生大多会把抛物线的左边带入,根据顶点坐标列出方程组,然后分别求得等式的结果。这一解题的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所以教师也可以运用XMind思维导图进行推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抛物线的变化过程,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同时,教师也要充分整合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弥补传统课堂导入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再比如,在学习与相交线和平行线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应当让学生把重点放在这两个定义的区别上,引导学生研究垂线和位置距离的内容,掌握平行的公理和推论的条件。对此,教师就可以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向学生提问:相交线都包括哪些特殊的角?让学生重点分析邻补角和对顶角、三八线角等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二)创新问题的形式和内容
互联网是伴随现代初中生成长的重要工具,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软件,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课堂问题导入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初中生的心理期待和学习需求。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变得更加明显,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更加多样,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创新问题导学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新奇的课堂体验,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也就是说,教师要认真思考个性化教学需要和教学现实之间的差异问题,并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去弥补两者之间的落差。例如,在学习与二次函数有关知识的时候,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涉及的知识点十分琐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制作多样化的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二次函数图象,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形式,并添加色彩醒目的标注,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官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列出等式,让学生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单调区间或者是最值,然后让学生讲述解题的思路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为他们后续的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三)强化课堂交流互动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不应局限在问题的设置上,更需要体现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上,问题的探究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合作的项目。所以教师应当强化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更加积极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升华,让学生能够自觉分析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有选择地进行侧重性讲解,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推动学生的高效互动。例如,在学习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两个三角形,有两组边对应相等,一组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是否是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认识到夹角相等这一判定条件的重要性。
(四)创新学案导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重要工具,能够让学生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框架,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和效果[2]。对此,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辅助性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利用教学方案和教学设问的形式,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和主导者,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与单向式乘多项式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列举教学的主线,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然后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心得。另外,教师也应当在课堂上逐步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感知能力,在网络上搜集经典的数学考题,整理过去经典的试卷题目,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练习,并整理自己的错题笔记本,分析自己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教师也可以搜集网络上的趣味数学问答或者是猜谜,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推动学生的思维碰撞。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这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活力的应有之策,也是调整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导入环节的优化、师生的平等互动、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导学案的创新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问题教学法的應用方式,充分结合了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林江琴.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2):72.
[2]徐佑红.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