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2021-07-11 06:42梁维林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4期
关键词:沉浸式初中语文策略

梁维林

摘 要:沉浸式教学与其他教学的不同,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走进内容,经过与写作者灵魂的沟通,唤醒学生更多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能真正体验内容中的情感,陶醉其中,享受美,达到感悟、理解,并实现深入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沉浸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虽然不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教学,但是由于老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感,所以学生没有深入走进内容,他们的学习停在表面。除了对字、词、句、段的学习、理解、积累,没有深入课文内核,没有深入体验课文中的情感,也就无法唤醒学生更多的感知能力,使语文教学难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提升、审美的提升,更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沉浸式教学正是发现了初中语文教学浮于表面的这种不切合性,缺少深入性,首先试图在情感上把学生代入内容,让学生能与内容本质或者说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产生勾连,从而打通学生理解上、感悟上的任督二脉,唤醒学生情感,增强学生体验感,使学生对内容的学习能更深入、有效。这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不只是单纯地为了积累知识,他们更会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情感的体验,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注度,使他们能进入某种境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的思考更有价值和内涵,使语文教学更有效率。

一、结合情感进行沉浸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总觉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对于课文虽然还会讲解,但显然已经不太深入,甚至有些走过场。这对于初中生自我學习能力的锻炼看似有用,但是事实上,老师忽略学生对课文中情感、人物、道理、故事的感悟,而这些恰恰是语文学习背后更重要的东西。所以,课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采用沉浸式的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如此才能悟透其中的道理和意义,明白作者的意图。比如《香菱学诗》的教学,首先给学生讲讲香菱在这部小说中的复杂身世和身份,让学生对香菱的经历产生共情,才能从黛玉教诗、鼓励并要求香菱学会自学中体会香菱当时身处的环境,从而使学生也走进课文中的大环境,站在香菱的位置上感受她的不易与辛苦,体会她的坚韧与好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沉浸于原著,从香菱的不易想到黛玉的辛酸,再结合全文阅读理解,真正使学生从情感到心灵都能与文中人物产生勾连,有共命运、同呼吸的深刻感受。

二、结合人物心理进行沉浸式教学

在初中课文教学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关于人物心理的描写。但是由于隔着文字,学生总是很难对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达到理解,总有隔靴搔痒的疏离感,难以走进人物的心理,感受他所感。但是,沉浸式教学要求打破文字,沉入其中。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想法敲开文字这层表皮,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比如,《窃读记》的教学,老师要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讲解,带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如“窃”“羞惭”“尴尬”“难堪”“涨红了脸”,等等,这些细致的心理描写,再加上一些细微的动作描写和自语式的独白等,能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煎熬,从而真正理解“窃读”的紧张与快乐,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合意境进行沉浸式教学

过去不管是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初中语文教学,都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学生走不进意境。其实,我们知道,不管是一篇课文还是一首诗,它的好坏,与字里行间所描述或者呈现的意境有很大的关系。一篇有意境的文章或者一首有意境的诗,读者读起来像是走进一个无边无际的广阔空间,美好、深远,回味无穷。反之,没有意境的文章或者诗读起来就如同嚼蜡,很晦涩。但是说实话,课文中意境不是随随便便读一下就能体会到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巧妙点拨、引导,激活学生的热情,才能活跃他们的情感,使学生通过文字表面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比如,朱自清的《春》,如果老师的讲解打不开学生的感知,使学生的阅读停在表面,他是感受不到“春”所深化的意境和道理的,更读不懂作者写作的目的。但是,如果老师能通过自己生动的教学方式,打开学生感知和情感,他们就能看到作者描述的意境,看到像娃娃一样活蹦乱跳的春天,看到像小姑娘一样花枝招展的春天等,脑海中就会出现春的海洋、春的生机,从而深化教学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结语

总之,沉浸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做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走进教学内容,感受文中的情感和道理,也能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水平,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蒋独见.从中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不同心理反应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2]王霞.浅谈沉浸式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5(6):68-69.

猜你喜欢
沉浸式初中语文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