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没有人是孤岛

2021-07-11 01:43何姗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程设计高中生

何姗姗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程设计;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48-04

【选题思考】

近年来,学生自伤等恶性校园危机事件不断发生。虽然学生危机事件是各种社会原因与自身问题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叠加引发的后果,却给许多在校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有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行为取向:消极情绪、不爱惜自己甚至践踏生命,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针对“校园生命教育”话题,我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和部分老师、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在调查中,当问到如何应对“情绪极端低落”时,许多学生这里的回答是空白,少数学生回答“告诉父母、老师或朋友寻求帮助”,甚至有的学生回答“一死了之”。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虽然我校学生已经是高中生了,但面对“情绪极端低落”时,依然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选择处理的方式很单一。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经成为当下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

【活动理念】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查阅了许多生命教育相关的资料,在整理资料时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现有的关于校园生命教育的课程大多是展现感恩父母、关爱生命、关怀感谢等内容,在课堂里很少能听到关于“对待生命”或“保护生命”的思考与实践。对于当下的高中生而言,生命教育的课程需要进行内容筛选和重新整合。

其次,由于现有的校园生命教育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课堂形式大多是讲授式,内容上缺乏对朋辈互助相关的讨论和指导,缺少学生的体验和互动。在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下,希望通过改变课程传统的讲授形式,在课堂中通过团体动力交互作用,进而影响个体表现,为个体心理赋能。

结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我”是当事人和“我”是旁观者的不同角度分析生命事件、思考死亡的意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和保护生命,认识面对极端情绪时会有哪些言语、行为和情绪的影响,分清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从而积极有效地应对极端消极情绪。带着这样的目标,我很快就整合了课堂需要的内容。

但是,我也产生了新的担忧和顾虑,我担心学生会因为这个主题讨论中带有“自杀”“自伤”等话题而感觉害怕;会觉得其他同学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会感觉自己其实也是个未成年人,所以做不了什么;同时也担心在真正遇到危机事件时,学生会受到扰动而不知所措。也就是说,在我们考虑教会高中生面对生命事件、思考死亡意义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教会他们照顾和关怀自己,因为照顾好自己,也是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贡献了。

想起克里斯汀娜·布莱勒的《自我关怀》中提到的有关自我关怀的理论,和麦家先生的《人生海海》中关于对人生的悲悯以及怎样顽强面对困苦生活的问题。决定在课程中以真实案例的讨论形式,带领学生感受团体动力中自我关怀的感觉,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赋能,然后能量满满地学习和讨论这个看起来有点沉重的话题。因此,我的课程主题为“人生海海,没有人是孤岛”。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面对危机事件,从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角度进一步懂得生命的独有价值,珍惜生命,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重要,学会把握自己的人生。

3.培养学生掌握自杀危机干预时力所能及的方法和积极有效的措施。

【活动对象】

高中生

【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集体承诺。师生齐读“我们的约定”:

我郑重承诺: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全身心投入,严守活动规则,听从老师安排。在活动中专心聆听他人,真诚分享感受;在活动中尊重同学,帮助同学;任何时候不取笑、不指责;努力为集体贡献一份温暖和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诵读“我们的约定”,营造安全的、尊重的、受保护的、投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对生命的仪式感,同时为本课的主题深入做铺垫。

一、团体热身活动:雨点变奏曲

规则:先让学生利用身体的任意部分碰撞发出声音,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来,场面一片混乱;接下来在教师的口令下完成表现“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动作:

“小雨”——手指相互敲击;

“中雨”——两手轮拍双腿;

“大雨”——大力鼓掌;

“暴雨”——跺脚;

“雨过天晴”——双手比出太阳的形状。

教师首先给出口令:“现在開始下小雨,小雨渐渐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雨,暴风雨减弱成大雨,大雨变成中雨,又逐渐变成小雨……最后雨过天晴。”轮换两次。

教师小结:游戏中,如果没有统一的口令,我们发现场面就是一片混乱。有了清晰的口令后,我们就可以顺利完成,集体的力量很大。正如人生海海,没有人是孤岛。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为接下来的主题活动做铺垫。

二、团体工作阶段

(一)导入阶段:绝望的小A

案例分享1:小A是个敏感内向的人,上高中一段时间了,小A觉得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的学习完全不一样,以前可以从容应对的,现在却感觉特别难,上课听不懂作业写不来。前几天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小A特别难过,情绪很低落。今天晚自修回到宿舍后,他躺在床上忍不住哭泣,根本无法安睡。此时,宿舍其他同学有的在学习,有的在洗衣服。小A觉得躺在床上喘不过气来,于是下床来到阳台,爬上阳台的围栏,坐在那里,越来越伤心,哭泣声也越来越大。

提出问题:当你回到寝室的时候,看到小A一个人爬在阳台栏杆处,你会怎么做呢?随机请几位同学发言分享。

教师小结:心情低落的小A爬上了围栏,你看到的话,会是什么反应呢?刚刚几位同学分享了下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会上前给小A帮忙,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做,有的同学说没有遇到,所以无法回答。大家是普通的学生,所有的反应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那么,小A的同学看到时又是如何反应的呢?

设计意图:故事、案例是高中生喜闻乐见的素材,能帮助他们于他人生活中找到自己。通过小A的案例,以“我”作为旁观者进行思考、分析,理解自己的同时理解他人。

(二)展开阶段:旁观者视角

案例分享2:小A坐在阳台的围栏处,越来越伤心,哭泣声也越来越大,寝室的其他同学在阳台上进进出出,看到小A,他们说——

小B 问:“你怎么了?”见小A没回应,悻悻地走开了。

小C 说:“赶快下来吧,等一下阿姨看到了,又要被扣分了。”

小D 就当没看到,继续晾衣服。

小E 说:“要跳就跳,不跳就赶紧下来,大半夜搞什么呀。”

小F 说:“老铁,跳之前能不能把你的作业和游戏账号给我?”

提出问题:小A的舍友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

分组讨论:请学生做“心理分析师”,分析周围同学的心理、想法并进行小组分享。

设计意图:在前面以“我”的角度来思考分析。接下来通过小组讨论,集中交流分析其他旁观者的心理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生命态度,理解自己的同时理解他人。

(三)深入阶段:影響九宫格

向每个小组发放“影响九宫格”。

在刚才小A的故事中,我们发现小A周围有一些同学看到小A爬在阳台围栏处,但是都没有帮助小A。小A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回应和帮助,这会给小A带来什么影响呢?

分组讨论:请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在九宫格内写出有可能带给小A的影响。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从大家的讨论结果中,我们看到各小组九宫格中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比例。正如大家分享的,舍友们的行为对小A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我们有时候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这样说一句没有关系,别人都这么说,但其实给他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小A会出现跳下去、自闭、报复社会等情况。如果真的造成了不幸的结局,可能给你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设计意图:高中生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这样做不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影响。填写九宫格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动脑思考。通过正、负影响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想当然”带来的影响。

(四)升华阶段:给“我”的影响

分组讨论:请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如果小A出现了像大家刚刚讨论的极端负面行为(跳下去、报复社会等),对你会有什么影响?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在大家的讨论结果中,我们看到各小组九宫格中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比例。如果小A真的出现跳下去、自闭、报复社会等极端情况,真的造成了不幸的后果,给你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正如大家分享的,大家的生活和学习同样会出现各种影响,甚至也会出现模仿等极端消极的行为。而这些影响,都不是我们真正想看到和面对的。你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及时给予小A同学关心和帮助。但不管何种原因,生命最大,拒绝漠视。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给予陪伴和表达关心,如果实在无能为力要寻求其他人的帮助。

设计意图: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是小A,任何人也都可能是小A的舍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他人的生命有决定性影响,同样也会给自己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生命的舞台,没有看客。

三、团体结束阶段:时光隧道

活动:时光隧道。回到案例发生的那一刻,如果你是小A的舍友,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小A的案例故事,小A是谁?也许小A就是你身边的一位同学,也许有一天你会遇到和小A相同的困扰,你就是小A。这世界一直教我们坚强,但没人教我们温柔,刻在骨子里的温情和怜悯,是支撑我们直面世间风雨的力量。关键时刻,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他人的生命产生决定性影响,生命何其珍贵。人生海海,没有人是孤岛。

设计意图:高中生面对困难易出现“逃离”反应。经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反思。本环节与开头相互呼应,帮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引发其对自身生命态度的思考。引导学生将反思付诸日常行动,在碰撞交流中思考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

【活动反思】

如何引导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经是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游戏导入,活跃氛围,揭示主题;通过贴近学生生活事件的案例分享,引导学生在他人生活中找到自己,理解自己的同时理解他人;最后“由人到己”,通过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珍贵意义,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他人的生命有决定性影响。人生海海,没有人是孤岛。

整堂课分三部分:活动—案例—自我思考。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在案例的选择上,考虑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性强。给学生提供可实践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课堂在案例的讨论分析中,层层递进,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生命的意义”,学生有兴趣、有触动、有收获。不足之处:热身缓解占比太大,时间可能比较紧张。

总的来说,本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感同身受,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共享经验方法,对自己进行了反思。

在课程最后,再次提醒学生遇到危机事件时留意自己的感受,如果发现自己无法承载,也要及时做好自我照顾或者寻求心理教师的专业支持。希望大家都能照顾好自己,懂得在自己心情低落的时候如何陪伴和安慰自己,就像陪伴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自己。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汀娜·布莱勒.自我关怀——让生命强大的必经之路[M]. 刘晓,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

[2]麦家.人生海海[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

[3]黄珊珊.生命不能承受之“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4):58-59.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嘉兴,3145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课程设计高中生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