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云芳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不断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我国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本文立足于核心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如何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艺术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7-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7.001
高职院校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这就要求教师在人才培养中不断优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核心素养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一、艺术设计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艺术设计教学中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从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来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还停留在课本知识中,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重视力度不够,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走出社会后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就业率不理想,这种情况需要高职院校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目标不明确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只有极少部分对艺术设计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认知,这说明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度是远远不够的,这与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艺术实践课程在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小,开展的次数也十分有限。艺术设计课程的改革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并没有触及核心,这与教育部门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是有一定差距的。
(三)核心素养下的课外实践课程较少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根据各个学校教学情况进行安排的,一般情况下,实践课程在每个学期末或者每个学年末由学校统一开设,实践目标是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在校生都需要参与课程实践学习,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提高对专业的认知,能够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工作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并没有按照教育部门的标准执行,在实践课程设置上不符合艺术设计教学的要求。比如对课程活动的安排没有明确的时间,经常被理论课程所占用,导致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高。基于此,需要教育部门给予重视,在实践课程设置中逐步落实,让专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艺术设计课程实践的开展能够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带来积极的作用,如果缺少认识和重视会造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低下。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学策略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艺术素养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讲解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创新教学模式,按照知识掌握水平将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不同小组学生的习题内容不同,优等生小组习题教学内容可以比较深入,后进生小组习题内容要适当简单化,从最基本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开始教学,这样做比较有针对性。作为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理念需更新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应该逐渐完善与创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表达对这门课程的想法,不断打破以往的课堂模式,只有优化课堂,更多地将课堂留给学生去发挥才能够进一步展现出学生的主人公精神,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此外,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合理化运用就显得弥足重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教学是推动教学模式的重要力量,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艺术设计专业学科自身优势,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多元化的、一体化的教学,将艺术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将现代化教学引入到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多元化教学的优势。
(二)以学生为本,建立“学工交互,阶梯发展”的课程体系
第一,就当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来看,尚无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合理化的课程大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自我总结与反思。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可塑性的课程内容,将课程的目标具体化,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目标。
第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该结合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相关艺术行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采取模块化教学形式。培养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学生阶梯式的发展。第一阶段“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主要依托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第二阶段“工”依托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了解自身的不足。第三阶段一方面在学校将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总结,改进,达到自我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与认知,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加明确的目标。
(三)立足市场,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人才作为我国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院校人才以其自身专业的竞争优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生最终将走出学校的大门,在社会中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需要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现实情况是学生群体有差异性,在交往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够成熟的表现,而学校环境较为单一,难以让学生在人際交往中获得更多元化的人际体验。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明显的不同且在专业性质上有其自身的特色,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足够用心,把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点。
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学方法实训,根据学校的教学现状进行教学实践课程的安排与布置,这样能够将教学实践操作落到实处,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不再拘束于教学环境,而是走入工作环境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第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作用,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基础。基于此,在“校内+校外”的双重培养模式下能够改变学生的人际体验,面对不同的环境去适应与改变。学校定期开展校企合作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培养方式。
(四)改变单一学习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对于塑造人的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所处的具体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参与到社会技术实践中,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课程设置过少,学生能够接触的社会活动也是少之又少,在社会认知层面主要局限于课程上面。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意义又贴近专业的课程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通过自身的亲身参与能够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在走出书本的局限后,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不断由浅及深的过程,是在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是围绕各种内外因素而进行的。由于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擅长用板书与教材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更应该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艺术设计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总体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发展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与专业性质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从各个因素着手,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之下去完成,从而顺应教学环境的变化。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教学是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讓师生获取最大程度的信任,学生在课堂中更乐意与教师交流、沟通。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探究问题,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更愿意将自己的问题与同学讨论,进一步营造出轻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求知欲上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而优化艺术与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的愉快。在学习中一旦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很难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由此可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才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灵感与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培养的目标来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构建课程体系的模式已经成为时代所需,核心素养体系需融入具体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中,高职院校要将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深化校企合作,在多元化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霍达.构建基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J].科学与财富,2019(14).
[2]黄志华,马静.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