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娟 张玉燕
摘 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新媒体爆发的年代,近几年来,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中职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许多缺陷。因此,如何为行业培养能够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的综合性人才,成为中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为了探索更好的中职人才培养方式,走出属于中职教育之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纷纷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指出校企合作工作室良好运行的必要的构成要素,并以日照市农业学校创合汇工作室“课堂-工作室-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例,作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作室;责任教育;“课堂-工作室-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7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第十条指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势在必行,我校自2018级学生开始与山东创合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成立了新媒体1、2班,这两个班成为我校校企实践办学重要试点。其办学宗旨是按“课堂-工作室-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通过这种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对中职学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解决中职学生技能提高与熟练的路子,必将对我国中职教育有所启示。
1 国内中职工作室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经验脱节的问题,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体系的建立,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应如何具体实施和管理,各个中职学校没有参照,成效参差不齐。一些中职学校虽然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但不进行教学改革,工作室“空置”,甚至部分学校工作室沦为企业的“私人作坊”,学生成为免费的劳动力。为了能够充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校新媒体创合汇工作室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及个案研究等方法,针对它的“课堂-工作室-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2 校企合作工作室良好运行的必要的构成要素
2.1 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我校校企合作办学中严格遵守职业教育“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企业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动态随时调整课程设置。校企合作达成“五共”: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并提供专业师资力量参与教学,将实际产业项目带入校园,有效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制作,促进适合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源开发。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推动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2.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第十条指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学校现阶段没有怎么办?我校新媒体班教学实践中,学校只担任文化课教学任务,专业课由企业派遣具有较多经验的员工或聘请专家任教,将行业企业标准植入校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差”过度。
2.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
面对教学、社会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中职教育重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我校根据新媒体校企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要求,購买新设备,创建充分满足教学要求的专用实训室。其次,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实践教学,我校新媒体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从二年级之初就以专业课实践教学为主,梳理分析公司实际项目融入课堂实践中,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工作内容“零”对接。从而把实训室和专业建设有机而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水平,满足了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3 “课堂-工作室-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专业起步较晚,各中职学校师资力量较弱,实际工作经验基本为“零”。因而,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经验脱节的问题,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课堂-工作室-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实践的充分结合,把学生从课堂领出去,走进工作室,走向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充分体验工作环境、工作任务、企业文化及行业标准。
3.1 何为“课堂-工作室-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1)“课堂”安排。遴选精品课程,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配套信息化资源开发,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2018级学生在疫情爆发期间,停课不停学,需要在线学习,教师需要在线教学,结合本校师资力量,开发了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资源,因势开发了大量的线上课程,根据实践与反馈,从而不断提高了线上教学效率,达成了教学目标。三年中“课堂”课程内容设置为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文化课包括语文、英语、数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劳动等,教学由我校教师担任;专业课:第一年包含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摄影与摄像基础、视听语言、剧本欣赏等;第二年主要是实训课,包含栏目包装AE和非线性编辑PR;第三年进行企业项目实战及毕业创作,专业课教学由公司工作人员担任。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新媒体知识体系的基础,打好“地基”,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学校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经验互学,开展“两帮带”,互通有无,共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2)“工作室”创建。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运行中,工作室的创设是关键,贯穿于三年教学中,是学校教学与社会工作的重要桥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实践操作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依照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依照行业实际工作流程为根本,重建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工作室里设置了三级就业岗位,初级岗位:摄影助理、剪辑助理、初级特效师,中级岗位:摄像师、剪辑师、特效师,高级岗位:编导、制作总监、制片人。学生在校期间,根据每年开设的课程在工作室内进行对应岗位实践,从而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工作室”以工作项目引导教学实践,企业将实际工作项目带入工作室,通过与学生共同的分析研究,启发学生对该项目进行策划设计,在企业方老师的指导下,承担项目制作任务,过程中,学生有效地理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差异性,提升了知识的系统性与综合性,而项目制作所得基金,在上报学校审核后也可适量分配给学生,激励学生积极融入此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此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