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
【摘 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日趋成熟。“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的教育生态被重构,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为教学助力,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促进自主探究,优化课后学习和作业,从而为提升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添砖加瓦。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046-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e schools educational ecology is being reconstructe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many advantage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ssist teaching, enrich teaching content, activat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promote independent inquiry, and optimize after-school learning and Homework,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Keywords】Internet+;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Effectiveness; Strategy
时代的不断发展,也伴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悄然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更是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为师生搭建了通往数学世界的桥梁,丰富了数学教学资源,不断拓宽了教学思路,推动着课堂教学,将抽象化为具体,彰显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借助“互联网+”创设生动情境
“互联网+”下的教学资源正在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壁垒”,它重新设计与组合了已有的教育内容、方法、模式等,使教育资源灵动、便捷,更新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断优化着原有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使教学的实施途径变得更加畅快。在“互联网+”下学习数学,学生能够感受到信息资源的庞大、海量,能更迅捷地体验和运用人机交互环境中的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结合视听资源。教师可以恰当利用好数学素材,创设生动情境,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中,使数学学习趣味横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例如,“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教学,教师设计了《农夫过河》的数学故事情境:“有个农夫过河,但他带着一只狗、一只小羊和一颗青菜。海边有一条破旧的小船,他每次过河只能携带其中一样东西,可是他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是农夫不在,小羊会被小狗欺负,小羊也会偷偷地吃掉青菜,那农夫如何才能将这三样东西完好无损地顺利带到河的对岸。”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可运用触摸一体机的“媒体播放”功能,将互联网视频资料播放出来,中途可按下暂停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农夫如何过河,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最后再播完数学故事,让学生看看是否如他们所想。教师巧妙地引入这个故事,让学生充分体验合理选择、有序搭配的重要性,如此一来“搭配中的学问”的导入水到渠成。这样的情境创设,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学生能够边欣赏、边思考,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二、借助“互联网+”助力自主探究
实践证明,教师的一味讲解如单项灌输,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学生的被动接受,消耗多,收益小。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探究,放权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合作、深入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借助“互联网”,就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和表达力的提升保驾护航。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可用“互联网+”提供的动态箭头展开圆柱的侧面,接着就安排学生自主探索、验证圆柱体的侧面形状究竟是怎样的,形象的动态演示为学生的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教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要研究近十年的二月份天数,要找近十年的台历和年历是不现实的。而“互联网+”就给了学生惊喜,他们从网络中很便捷地调出了2009到2019年的二月份的月历,分组合作,制作对照表,很快发现其中的奥秘;再如“用量角器量角”一课,传统的教学条件下,教师都是用实物量角器教学生量角的度数,而“互联网+”的教学让人拍案叫绝,教师用西沃5自带的学科工具来演示——从点对点、线对线到读度数,都可以随意拖拽、放大、旋转,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形象逼真、声光色集一体中愉快进行,难点也在悄然无声中突破,教学的有效性不言而喻。
三、借助“互联网+”促进学习增值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很难顾及每一个学生,学生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需要课后再次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需要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它的多元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超星等软件拍一些微课,也可将自己制作的课件及网上搜集的一些资料,通过QQ、校园网络、微信群等分享给学生,供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查漏补缺,对自己课上理解不透、掌握不牢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巩固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学生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自由观看,自主思考,让学习更加灵活,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有限性,这让“互联网+”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如,学生学了一些课堂知识之后,需要必要的课外延展,让所学知识更有深度、广度和厚度。那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课后进行。
如“圆的认识”一课学习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了更多:原来早在古代,《周髀算经》就已经有关于圆的研究: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原来,“古代木车”的制作中就蕴涵着圆的一些本質属性;原来充分利用圆之优点的典范不胜枚举,如天坛、广州圆大厦建筑、圆形景德镇瓷器就是。如此,知识的再次回放、课外知识的习得,都是“互联网+”在为数学“增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值。
四、借助“互联网+”丰富作业形式
小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互联网+”背景下,作业更是对课程、知识、技能学习重要内容的重新建构和提升。信息化条件为小学生作业提供的舞台更加广阔,也使作业的形式更加精彩纷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操作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中更好地构建、巩固知识。
如学了“梯形的面积”一课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重点,运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操作型的作业: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旋转180度,通过平移等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一过程中,剪切、拼图、旋转、平移等都可以在学生的自主操作中进行,而且可以反复进行,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巩固了新知,让学习更显深度。此外,“互联网+”数学作业形式的丰富,不能仅仅局限于解题训练。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数学日记、读一读“数学小故事”、看一看“数学小视频”等。这些作业,旨在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数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了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互联网的独特优势,让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如虎添翼,知识形成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知识的习得变得更加自然,在润物无声中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蓉蓉.“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6(10).
[2]柳延伟.“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J].甘肃教育,2019(20).
[3]郑新发.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
(责任编辑 李 芳)